女子未婚却被系统登记结婚?罗女士等离奇经历引关注

admin

图为结婚证 资料图

NiNi是上海一位执业律师,近期,她碰到了一件远非她职业范畴内的事务:系统错误地记录她未婚状态下已婚,这一状况让她感到十分困惑。

她未婚,征信记录却显示已婚,这让她感到困惑,于是将此事发布到网络平台,没想到收获了数万点赞和数千条留言,这个视频成了她获得点赞数最多的作品之一。

这种被强行注册婚姻的状况,看似荒诞不经,其实正在不少地区悄然进行。今年年初,全国范围内集中处理个人退税事务时,云南有一位单身女性罗女士,无意间发现自己的婚姻记录竟然被登记了整整八年,这一事件迅速成为网络热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听起来颇为古怪:婚姻登记的地点位于安徽,但罗女士坚称自己从未踏足过那里。

后来,警方查明,当地一名黎姓女士涉嫌冒用身份证。

7月12日@含山警方发布警情通报

日常生活中,有人通过查询个人信用档案偶然得知自己已婚;有人在兴高采烈去办理结婚手续时,被窗口人员告知已有婚姻登记在案;更有甚者,发现自己被登记结婚的次数不止一次。

婚姻关系包含诸多社会规范和法律联系,可以说,处于这种状态如同陷入无法挣脱的困境。其他人也很难体会当事人感受到的困惑和无力。

那么,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莫名其妙的已婚

起初,NiNi因工作原因要调取个人信用记录,偶然意识到自己从未了解过本人的信用状况,便也申请获取了一份。

个人信用档案里记录了多项借贷信息以及信用卡办理情况,但最令我感到意外的是系统标注我的婚姻状况为已婚。

她当时在亲戚家,父母也在场,结果被确诊后,家中气氛变得十分诡异,每个人看她的眼神都透着异样,仿佛认定她背着人去领了结婚证。

NiNi的户籍登记册通常寄放在另一位亲属处保管。2025年5月以前,办理婚姻注册手续时仍须提交户籍登记册原件,她向《南风窗》坦言,未曾向亲属询问过是否取用过她的户籍登记册。因此,这段令人费解的婚姻状况,让她感到十分困惑,她表示自己甚至不清楚自己的配偶究竟是谁。

《风光大嫁》剧照

NiNi曾经遗失过个人证件,她担心被他人盗用办理婚姻登记,于是前往多处场所进行核实。

先是上海徐汇区的民政部门,在负责婚姻登记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对她说明:她在此处确实查不到婚姻注册的信息。但是,“倘若是在本区以外完成婚姻注册,此处是无法查询到的。”

很多人对我的状况感到很意外,相关人员建议我去档案管理机构核实,那个地方比较可信,整个上海市的资料都可以查到。

依照这个说明,NiNi拨通了电话。不过,接待者表现出困惑,他们用一种难以理解的口吻表示,(通过这种方式)查询实无必要,应该去你登记结婚的那个行政区进行核实。

NiNi的情况出于他们的预料,她说,自己并没有真的结婚。

她不得不亲自去上海市档案馆核实,通过直接询问才最终弄清楚,自己在本地也确实没有结婚登记信息,正当她为此感到些许宽慰,档案馆的职员又告知她一些特殊情形。

属于早期完成婚姻登记的群体,采用手写方式录入信息,不连接网络,也不使用相关系统,因此系统里或许查不到他们的记录

若非在上海当地办理登记手续,档案管理部门同样无法调取相关资料。

《今日说法之莫名其妙的“婚姻”》视频截图

这一连串的波折过后,NiNi感到十分困惑,不知道自己还能去什么地方查询到自己的婚姻状况。

NiNi是一名专业处理家庭纠纷的法律工作者,同时也是法律知识分享平台的博主,她长期负责各类婚姻财产案件的调解与代理,经手过许多棘手的案件,但在判断自己婚姻关系的真实情况时,她却感到十分困惑。

起初,她打算前往公安部门打探消息,结果由信用档案管理机构的联络员进行了解答。

客服的回应中,NiNi了解到:可能是某个贷款机构,抑或是发卡银行,将她的身份信息记作了已婚,因此系统便将她判定为已婚人士。如果她实际未婚,可以去中国人民银行申请更改。

现在,NiNi终于了解到一个接近最终结果的答案,并且她对自己为何被登记为已婚的疑问也慢慢清楚了。此外,有同样遭遇的人不止她一个。

为什么会被已婚

丰玲发现自己“已婚”是两、三年前的事情。

她经常查看个人信用报告,因为她使用过蚂蚁花呗,所以很关注是否有欠款未还的情况,每次查询都让她感觉像是获得了一次内心的安心。在日常生活中,她很少特意去查看婚姻状态这一项,因为这一栏位于报告的最顶端,直到有一次她仔细放大阅读,才注意到上面写着已婚。

丰玲那时正在海外,回国具体日期尚未确定,因此她并未放在心上,持续没有着手处理。她的朋友们得知此事,都像是听到了趣闻,认为解决起来应当颇为棘手,便让她暂时搁置了此事。

一位征信上“被结婚”的网友给南风窗记者的回复

丰玲向南风窗说明,她目前没有成家的打算,不过有购置房产的愿望,因此,在有一次返回国内之后,她便着手处理这个事情。

她随即前往当地人民银行的一个支行,调取了详尽的办卡资料,里面记录了她这些年的信用卡申请状况,在那些材料里,她察觉到一张不寻常的卡。

这其实是她大学时候办的一张信用卡,时间是很久远的事了,就是用这张卡暴露了她已婚的情况,她本人直接解释过,办卡时她还没达到法定结婚的年龄。

原先,她要证实个人婚姻状况,就必须申请一份单身证明,不过民政局职员告知,这个证明早已被废止,在这样情形下,她只能前往发卡银行,借助机构内部表单声明自己未婚,几天后,“已婚”字样得以修正。

但是,对于大学期间申请的那张信用卡,她的印象变得很淡,办理新生入学手续时,必须开设一张用于缴纳学杂费的借记卡,同时还会不知不觉地被建议申请一张信用卡之类的,这张出错的卡,她实际上从未收到过实体卡片,学校里,许多学生都碰到过类似的情况。

征信报告未婚__征信查出来未婚

婚姻状况,在金融领域被视为资信的凭证,有时,这也导致某些个体被动地拥有了这种身份。

在与征信服务人员交流时,NiNi得知,一些提供银行卡或信贷业务的单位,可能会为客户贴上“已婚”的标识,由于这样做有助于加快审批流程,它们会擅自将婚姻状况录入系统,而事先并未征得本人的许可她回想起,或许早年间曾提交过信贷申请,彼时年纪尚轻,任职时间亦短,大概为了通过审核就更改了她的资料,然而此事从未有人告知她。

丰玲更改婚姻状态的过程比NiNi经历的困惑和周折要容易得多。她概括说,自己总共去了两个机构,因为她从一开始就清楚,必须找到征信系统的主管部门来处理此事。况且,她本人并没有结婚的打算,并且目前居住在国外。因此,这个失误对她造成的困扰并不严重。

NiNi和丰玲,他们的婚姻关系,目前仅存在于信贷记录之中。而另一种状况,则更为错综,甚至可以说是荒诞不经——他们的身份信息遭到盗用,并在社团管理机构中形成了联姻记录。

考验信任,经历煎熬

婚姻在法律层面关联着诸多权益,涵盖子女抚养、债务承担、财产分割等权益联结。日常生活中,多数人很少主动了解自身的婚姻状况,通常只在结婚或购房这类关键节点才会进行查询。

侯侨盼律师对南风窗谈到她代理过的一起行政诉讼案件,案中当事人申请北京公租房,却意外发现自己婚姻状况被认定为二次婚姻。

这位顾客先前已经结过婚了,可是在她递交房产申请进行审查的时候,又察觉到另有一份婚姻关系存在,而且这两桩婚姻都是在“同一个地点,同一个办理部门”注册的,并且两个注册时间相隔非常短,仅仅数月而已。

《今日说法之莫名其妙的“婚姻”》视频截图

这位女士面对这桩未知的婚姻,承受的负担非常明显,她曾试图通过举报、向注册机构申诉,拨打12345等途径解决,但所有尝试都未得到回应,最终她决定聘请律师寻求帮助。

此类案件的核心,在于婚登记时的“字迹核实”,借助对比来确认是否出自同一人手笔。鉴定部门最终确认,两个样本的字迹存在显著差异,具备这份鉴定结论,法庭才能够受理案件。

收到字迹检验的结论,相关人员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神情。然而,她在此期间承受的社会关注,实在非同寻常,承受着亲属的质疑,也承受着沉重的精神负担。

有些人不会决定通过司法程序解决,同时也不一定能拿到决定性材料。实际上,即便事情已经委托给法律专业人士,个人内心承受的折磨和难过是无法避免的。

侯侨盼律师谈到,因为两次婚姻登记都必须提供户口本,而当事人的户口本曾由朋友代为保管,所以为了核实当事人是否还有其他婚姻状况,他们多次反复核实情况,他们必须弄明白当事人是否允许他人办理婚姻登记,倘若当事人隐瞒真相,曾协助他人完成登记,就不能通过行政诉讼途径来撤销该登记,当事人多次强调自己没有。其实,整个过程里她会一直被盘问,对她来说也是比较痛苦的。”

图为小夫妻登记结婚 截图自央视新闻视频

遭遇此类状况,当事人内心充满委屈,诸多开销纯属多余。寻常百姓难以预判案件走向,即便律师详述种种可能,当事人仍感迷茫,日日承受精神折磨。

真实情况中,调整个人婚姻信息这一步骤既复杂,又检测着人与人之间的信赖程度。有网民在社交网络上传言,自己于成婚前夕察觉到一份未曾知晓的婚姻档案,然而伴侣并不采信,最终导致关系破裂。

公开的新闻报道中可以查到,陷入“被结婚”困境的人,常常需要伴侣的信任和帮助,否则,维护自身权益的过程会非常艰难。

历时将近六个月的法律流程,侯侨盼委托的人最终办妥了婚姻解除手续,个人境况也恢复到了安稳状态。

修正错误,并不容易

2025年5月10日,新版本的《婚姻登记条例》正式生效,其中包含多项具体措施,比如,使婚姻登记更加方便快捷,规定全国范围内婚姻登记可以通用,此外,还要充实全国婚姻基本资料库,建立完善的信息互通体系。

侯侨盼指出,当前实施的全国联网能够防止重复登记结婚的情况发生,不过并不能完全杜绝被他人冒名登记结婚的现象。

根本在于,婚姻注册流程自身缺乏纠错功能。以北京市为例,若办事人员察觉到登记的婚姻状况与已有记录存在矛盾,他们无法自行展开核对,即便发现重复情况,也难以主动通知当事人,现有的纠错流程存在明显缺陷。

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广州分所家事团队主管邱淑妙律师,以及魏楚敏律师,向本刊说明,遭遇假冒姓名结婚情形时,关键处理途径有两个,一是向公安机构提出指控,二是通过司法途径提起诉讼,由审判机关裁定婚姻注册行为不具备法律效力。

《相逢时节》剧照

对于“假结婚”的情况,早先,国家相关机构制定了相关法律建议,2021年,最高法院、检察院等机构公布了《关于恰当解决以假冒身份或伪造材料方式完成婚姻注册事务的若干意见。

有关方面指出,民政机构接到公安、司法等机构提交的确认事实的文件,包括事实说明、司法提议、检察提议等材料后,需要对相关情形进行核查,若符合条件,应立即取消已登记的婚姻关系。

此外,借用别人身份证的人也承担法律责任,行政方面会被记入严重失信档案并实施联合惩处,刑事方面或许会形成伪造证件罪、重婚罪或欺诈罪。

《何以笙萧默》剧照

然而在具体执行层面,存在诸多不易,常人难以精通纷繁复杂的法规条文,并且容易遭遇阻碍和感到困惑。

那个所谓的“再婚失败”的实例中,人们曾试图联系过那位男士——也就是那段失败婚姻里的另一半,侯侨盼向南风窗透露,他们拨打了其留下的联系电话,也向身份证上的地址寄过包裹,户籍地的公安机关也试着去老家找过他,但均未能取得联系。

维权过程涉及诸多障碍。诉讼程序历时不一,短则三四个月,长则逾半年。若涉及异地假结婚案卷,还需联络不同区域机构协作,此环节极为复杂。整个过程不仅耗费时间,更让当事人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

《风光大嫁》剧照

参照而言,在个人信用档案中,处理“被登记为已婚”的情况要容易得多,完全不牵涉到司法程序,然而,这件事情还是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困扰。

NiNi和征信客服交谈时,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客服处理这类事务非常熟练。她提出疑问,征信部门应当很明白,类似情况并非首次出现。其实征信部门有必要记录个人的婚姻状况吗?即便需要,也理应承担核实责任。万一我丈夫看到征信报告显示已婚,难道不会引发夫妻间的猜疑吗?

她查明是哪个步骤出了差错,便感到十分宽慰。然而,那个错误的信息尚未修正,她必须先登录小程序进行预约,接着再前往线下办理,可至今仍无暇顾及这些事务。

(应受访者要求,丰玲为化名)

作者 |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