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99年11月24日,从烟台开往大连的9000吨级客货滚装船“大顺”号因大风大浪在牟平江各庄附近海域搁浅倾斜,失联。力量。 当晚23时50分,它燃烧并沉没。 机上共有乘客和船员302人,死亡280人,幸存者仅22人。 这是本世纪末中国最大的沉船事故。
“11.24海难”的22名幸存者中,有一位名叫董英的女性,她也是唯一获救的女性。 她当时26岁,来自齐齐哈尔,在青岛从事销售工作。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她的经历来了解一下这场灾难。
11月24日,董英和女友谢芳从青岛来到烟台。 他们买了12点30分从烟台开往辽宁大连的快艇票,打算去大连玩。 他们通常工作很忙,当他们有几天休息时间时,他们就想玩得开心。 谢芳今年29岁。 几年前,她的丈夫去世了,留下她和儿子相依为命。 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坐船。
当天烟台下着大雨,他们于11点30分打车去银行取钱。 路上,出租车司机告诉他们,今天海面风浪很大,乘船要小心。 最好不要坐船。 董英和谢芳说,我们买了快艇票,从烟台到大连只要3个小时,就不会出事了。 他们取了钱,在酒店吃了一顿快餐,然后打车去了码头。 那天打车不太好,因为下雨,打车的人很多。 当他们坐上出租车时,已经是中午12点10分了。 他们急忙赶到码头,却被告知快艇已经停航,于是改订了山东海运集团燕达汽车轮渡有限公司的滚装船“大顺”号,于13:00出发前往大连。 。
这一变故,让他们阴差阳错地“坐错了船”,登上了“死亡之船”。
虽然雨不停,风很大,但海水却很平静,“大顺”号很顺利地停在了海面上。 这种平静海面的“假象”,让董英和不少乘客误以为海况非常好。 12时30分,董英、谢芳等乘客登上车前往码头。 没想到,码头前停着的一个大集装箱挡住了他们。 走的路,董英心想,今天真是不太顺利,天气不好,快艇还没有坐好,又换成了航行时间更长的“滚装船”。 现在前面有一个大集装箱挡住了去路,它会出现吗? 发生了不好的事情。 然而,董瑛万万没想到,一场巨大的海难却发生了。
董英和谢芳上了船,找到了自己的泊位,安排好了车子,就等着船开航了。 董莹乘坐三等舱B-15-12,谢芳乘坐三等舱B-15-15。 数字。 第一次坐船,让他们感到新鲜、兴奋。
13时30分,“大顺”号冒着大雨起航,一场巨大的海难开始了。
船开航没多久,东瀛和河芳奔波了大半天,也因疲劳而渐渐睡着了。 15时10分左右,他们浑身颤抖地醒了过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外面的雨小了,但风却越来越大。 服务员嘱咐大家不要惊慌。 他们不惧危险,表现出了良好的职业素养。 有乘客开玩笑说我们要玩《泰坦尼克号》。 谁也没料到这个玩笑成真了,人们登上了“泰坦尼克号”。 董瑛竟然成为了《泰坦尼克号》的女主角。
16时30分左右,警钟第一次响起,董英第一次坐船,在茫茫大海上,浪高五六米。 东瑛害怕了。 空姐喊道:“不好了。” “船底着火了,大家赶紧穿上救生衣。”大家纷纷穿上救生衣。由于董英和谢芳都是第一次接触救生衣,所以不知道如何穿救生衣。穿上去,幸好有人帮他们穿上。
董英和谢芳跟着服务人员走出船舱,看到滚装船的过道里一片混乱。 他们发现那里的男人主动给妇女、儿童和老人让路,让他们先上甲板。 那种场面不能说一点都不紧张,但是秩序还是比较好的。 东瑛闻到了烟味和烧焦的皮革味。 她看到工作人员紧张地灭火,几名乘客正在协助工作人员灭火。
风浪越来越大,船摇晃得更加剧烈,气温骤然下降,所有人都冻僵了。 冬樱虽然穿着厚厚的棉衣,但还是冻得瑟瑟发抖,最终快要站不住了。 许多游客自发地互相拥抱取暖。 董英在甲板上一直待到19时30分。 当她坚持不住的时候,她又回到了船舱的过道上。
因为船摇晃得厉害,就像一片孤叶在海面上颠簸。 有的人头部被撞出血,不少人开始呕吐。 船上到处乱七八糟,而且气味特别难闻。
21:00左右,董英晕船严重,想吐也吐不出来。 她看起来很痛苦。 这时,旁边一名抱着男孩的兰州男子递给她两粒晕船药,她服下了。 随后,她跑到甲板上吐了一会儿,感觉好多了。 她感激地看着男人。
男人三十岁左右,相貌英俊,怀里的孩子可爱乖巧。 小男孩一直很平静,一点也不害怕,更不会哭。 她谢芳给了男孩一条小毯子,男孩坐在上面,很安静。 这是一个多么懂事又可爱的孩子啊!
在此期间,不少游客用手机与亲友通话,甚至向家人说明遗嘱。 东英也想给家人打电话,但谢芳说没关系,不让她这么做,所以她没有这么做。 此时,最让董英担心的就是她的父母、在黑龙江的两个弟弟,以及在青岛打工的男友。
火势越来越猛,船体倾斜也越来越严重,大概有40度左右。 经过几个小时的殊死搏斗,“大顺”号翻入大海。 一些乘客跳入冰冷的海水中,机舱内顿时起火。 水淹了,船舱里一片恐慌。 有人往没有水的方向跑去。 冬樱跑了几步,发现自己的包没拿,转身去拿,踩着舱壁,小心翼翼地向前走。
突然,“咔嚓”一声,船底裂开了一道约两米长的大缺口。 董英无助地看着解放掉进水里,她大声地为解放哭泣,但海水还是无情地把她吞没了。 朋友,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哇——”巨浪袭来,更多的海水涌入了船舱。 有的人被海水吞没了。 四五个人赶紧把窗户上的玻璃砸碎,用了各种器具,还用了人头和拳头,都打不碎。 原来,天窗是钢化玻璃制成的,不容易破碎。 冬樱赶紧爬上最靠近天窗的上铺。 上铺距离窗户不到一个人的高度,所以她可以从那里出去。
这时,船舱内的灯突然熄灭了,整个船舱一片漆黑。 大浪猛烈地冲击着船舱,每一浪都越来越高。 很快船舱里就充满了水,窗户玻璃被水压冲击。 用力一敲,“哗啦”一声断了,刹那间,东瑛如箭似箭,随波冲出船外! 在大海中,让风浪控制你。
董英被海浪冲出“大顺”号后,突然看到海面上漂浮着一个橡胶救生筏。 上面有一位老人。 老人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 她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挽回。 还没等她爬上去,一个大浪就将另一只救生筏带到了她身边。 她果断地抓住了橡皮筏的绳子。 木筏上已经坐着一个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就是青岛市的杜云伟。 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
“兄弟,帮帮我吧。” 东瑛喊道。 杜云薇赶紧拉她,但她试了两次都没有成功。
“哥,我快死了,我们再试试吧。” 董莹哭了,杜云伟用尽最大的力气把她拉了起来。
这时,水面上漂浮着不少溺水者。 一个男人在橡皮筏旁边哀求他们。 董英和杜云伟齐心协力,将男子拉上橡皮救生筏。 过了一会儿,董英救起了一名独自落水的男子。 杜云伟和另一名男子合力营救了一名名叫金的男子。 此时,橡皮筏上共有五个人。
他们是:董英、杜云伟、季德江、王伟虎、金先生。
沉船事故发生后,海军及相关舰艇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营救落水人员。 但由于当时海浪高达5米,阵风10级,救援船无法靠近现场施救。 救援人员向溺水者扔了一个救生圈,并用绳子系住了他。 王传虎、季德江、杜云伟先后抓住救生圈,登上海军救生艇,脱离险境。
董英刚刚抓住救生圈,10多米高的大浪就向20至30米外的她和金先生袭来。 他们被冲到一艘大船附近,但董瑛没有触及甲板。 她最担心的就是木筏被撞成了碎片,可回头一看,金先生已经被海浪冲走了。 离她很远,她看到他喘息着。 巨浪将金哥卷入海底,再也没有起来……
董英流下了眼泪。 金哥临死前感受到的绝望和无助,让人心痛不已。
橡皮筏上载着5人,只剩下董英一人。 一阵海浪掀翻了木筏,董英紧紧抓住木筏绳。 冬樱心里连连说道:冷静! 冷静的! 冷静的! 为了节省体力尽量不要划桨,因为海水已经消耗了她体内大量的热量。
东瑛根本不会游泳。 在踏上“大顺号”之前,她只看过有关溺水自救的电视电影。 每当大浪袭来时,她都会把脸转开,或者低下头,以免大浪打到她的脸上。 为了不让海水呛到鼻子,她把两根手指伸进鼻子里,拼命用嘴呼吸,以免海水灌进鼻子,把自己噎死。 为了让自己漂浮起来,她左手缠住了木筏的粗绳,同时,她的左腿也缠住了粗绳。
过了好一会儿,冬莺发现自己已经跟着木筏到了岸边。 有人在拉她,但她拉不住,又飘远了一些。 此时的岸边也波涛汹涌,她随时都有可能被弹入海中。 董瑛很聪明。 她迅速解开筏绳,又一个海浪将她送上了岸。 这时,她的腿已经冻僵了。 她坐在沙滩上,拼命地搓手、搓脚、搓胸口,给自己增添一些热量。
落地没多久,拉她的人就带着其他人来救她。 一名渔夫给她裹上羽绒服,她才得救。 她的救命恩人是58岁的烟台一家工厂退休工人何传勇。
11月24日16时30分,当机组人员发现停放的车底车厢突然起火时,机组人员折返并发出求救信号。
接到求救信号后,烟台海事监管局立即组织救援人员。 军队、武警和省市政府出动数千人、17艘高性能渔船、救助船、海军舰艇,全力营救该海域落水人员。 来自16个沿海村庄的5000多名村民沿着45公里的海岸线设立了望哨,牟平区6家医院的120多名医护人员也参与救援。 但当时海浪高达5米,阵风达到10级,气温降至0℃左右,给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20时15分,大顺号主舵失效,开始随风漂流。 23时45分,大顺号与陆地失去联系。
23时50分,挣扎已久的“大顺”轮起火沉没,造成中国二十世纪末最大的海难,200多人丧生。
据当时参与救援的“延九13”号拖轮上的人员介绍:24日17时00分,我船收到SOS求救信号。 约10分钟后,该轮起锚烟台11·24特大海难,直奔事故发生海域。 当距港口20海里时,“大顺”号被发现时天已经黑了。 当时,看到船体倾斜。 虽然甲板上着火了,但火势并不大。 隐约看到十几名机组人员正在营救他们,还可以看到乘客的影子。 。 2时45分左右,20、30名身穿红色救生衣的游客跳入水中,奋力向“烟九13号”游去。 救援人员将救生圈和绳索抛入海中。 当时风力达到11级,把绳子拉走了。 门坏了,只有一人获救。 获救者是一名在大连服役的44岁海军军官。
“烟珠13号”轮负责人林志秀说:我们花了3个小时试图靠近“大顺”号,但波浪太大,无法靠近。 最近的距离只有10米,但由于风浪的原因,如果你把绳子扔得太大,对手永远无法接住,而且即使你用缆绳枪扔绳子,也无法扔出。它。 风浪如此之大,是我当海员20年来从未见过的。
烟台海域狂风巨浪冲毁部分岸边道路。 一个重达100多公斤供人们休息的石凳被冲走30米。 多辆公交车的车门也被强风吹坏,城市雕塑也被损坏。 严重损坏。 恶劣的天气给海上救援工作带来了困难。
从事打捞工作的“芝罘岛”号工程船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军的110名潜水员,开展综合救援工作。 28日上午10时12分,“莽夫岛”副船长张广龙、潜水船长刘四新、李传典三人陆续下水,开始打捞工作。 由于连续多日狂风巨浪,水体十分浑浊,潜水员只能摸索。 救援工作仍在进行中,但全体打捞人员不惧危险烟台11·24特大海难,仍然全力以赴地开展救援。
烟台海难发生后,全世界都悲伤不已。 大雪从天而降。 白雪覆盖了被海浪冲刷的失事船上装载的西红柿、橙子、黄瓜。 然而,生者的生命却被大海永远吞没了。
事故调查最终认定,“11.24”海上事故系船长决策指挥失误、船舶操纵操作不当、船上车辆超载、恶劣天气海况下系固不力等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 。
事故相关责任人员作出如下处理:由于燕达公司“大顺”轮船长已在事故中死亡,不再追究责任; 烟达公司、山东海运集团、山东烟台海事监管局等对事故负有责任。 对责任领导人员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撤销职务、或者判处5年至6年有期徒刑的处罚。
这是二十世纪末的一次重大海上灾难。 一时间,海面上漂浮着一束束百合花,那是生者对死者的哀悼。 #麻辣近代史#
资料来源:《国土杂志》、《黑色档案》、《百年浩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