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闫丽君通讯员康胜阳朱逸林徐龙腾
今年以来,莱山区按照烟台市开展“幸福家园”党建品牌建设的总体要求,对标“奇境海岸幸福家园”市级品牌工作安排,打造“品质莱山幸福家园”区级子品牌,指导4个街道园区、19个城市社区创建子品牌,形成了区街一体、全社区共创的党建品牌体系。
在具体工作中,莱山区以推进“六大幸福行动”为主路径,打造集组织领导、网格化支撑、物业管理、服务供给、民主协商、信访受理为一体的“幸福家园共治体系”,构建社区主导、各方协同、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把服务融入万家、把幸福带进千家万户。
党建引领多方发力
筑牢人民群众幸福堡垒
67岁的尚金凤是一名党员楼管,也是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队长。她心地善良,退休后想发挥余力,但一直没有平台。2021年初,她被推选为滨海路街道万光府前社区16号楼楼管。她花了三天时间跑遍自己负责的楼盘,与楼内居民沟通。针对邻居反映的诉求,她主动召集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居民开“马闸会”,帮助解决20余个社区治理难题。
莱山区构建了纵向联动、横向联动、全覆盖的组织体系,筑牢群众家门口“红色堡垒”。纵向延伸组织触角,建立“社区党委(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架构。每栋楼选举一名党员楼栋管理员,打好楼住户联络基础,党员群众全程受控;横向拓展组织联系,成立社区共建联席会议,从“双报”单位和驻区单位党组织选派兼职委员21人,各类组织有机衔接。定期开展“承包共建”,营造党群团结、融合共治的幸福氛围。
67岁的党员、楼长尚金峰参加志愿者活动。
红网智慧治理
为群众编织幸福生活
建立以党建引领、“大数据+铁踏板”相结合的网格化治理机制,用“一张网”覆盖千家万户。线上打造“大数据”信息智库,利用智慧社区三维可视化平台,对每栋楼、每户、每个人进行信息采集,对健康监测人员、外来人员等特殊人群分别标注,做到“信息齐全、基础清晰”;线下推广“铁踏板”群众日记,每个网格配备1名社区工作人员、1名专职网格员、1名物业经理。开展日常例行走访、月度重点走访、季度综合走访,人人都有“群众日记”,全面掌握社情民意,推动问题在网格化解、幸福在网格汇聚。
黄海路街道明珠山庄社区12名专职网格员全部配备工作手机和莱山区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APP。APP涵盖考勤打卡、网格员日志、基础信息采集、满意度回访、事件上报、核酸检测查询等功能,让网格员一机搞定日常工作。疫情防控期间,依托拥有33万余条基础人口数据的莱山区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网格员可随时查询到所需要的网格人员信息和核酸检测情况。共发现并提醒未做核酸检测人员573人,减少人工信息比对次数50%以上,为提高网格员工作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撑。
红管家贴心服务
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实行社区党委(党总支)与物业公司“四联动机制”,包括联合走访群众、联合办难事、联合服务、联合评定满意度。坚持联合走访群众,吸收物业员工担任兼职网格员,每月进行一次集体走访,联合调研诉求;坚持联合办难事,成立“红心物业”联席会议,组织物业公司、水电热等加盟单位协商解决重要物业服务事项、矛盾纠纷;坚持联合服务,与65家物业公司签订党建共建协议,每年围绕群众反映的集中物业需求,落实95个“红心物业”服务项目;坚持联合评定满意度,每年年底组织群众对物业服务满意度测评,以优质的物业服务为群众打造幸福家园。
滨海路街道党工委推进“物业公司全体工作人员全员进网格”,成立“红心物业”志愿服务队,共同参与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组织物业公司与社区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根据居民需求清单认领服务项目。目前已为620余户居民免费提供基础服务,安装休闲座椅20余个,安装充电桩10余个,规划停车位200余个,开展共建活动100余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直达服务。
全程在线暖升级
扩大群众幸福
“您好,我家孩子需要办理入学隔离解除证明,现在还能办吗?”此时,已经是晚上6点,社区已过正常工作时间。一名社区居民急匆匆地来到黄海路街道台湾村社区居委会办理业务。“当然,我们每天延长一个半小时的办公时间,就是为了方便你们这些上班族。您稍等一下,我们马上给您办。”工作人员回答道。
今年以来,各街道社区更新完善全链条、全专业、全时效、全年龄“四位一体”服务供给体系。推行“全链条服务”,推动卫生站、派出所、银行等入驻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满足群众各类生活需求;推行“全专业服务”烟台幸福建设银行,将社区民政、卫生等窗口设置为三个综合服务窗口,把全体社区工作人员培养成“全能手”,让群众什么事都能找一个人办;推行“全时效服务”,建立“5+1+N”延伸服务模式,每周5个工作日将服务时间延长至晚上8点,周六正常工作,其他时间可随时预约,安排专人值守; 推行“全龄服务”,打造健康养老、医疗养老、日间照护等为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搭建四点半班、暑期辅导等课外教育平台,实现养老育幼目标。
初家街道党工委充分利用各社区退休党员、热心姐妹的经验和威望优势,组建了“幸福家园讲师团”“五老志愿服务队”等队伍,相继打造了“党史国史进社区”“红心夏令营”“红色微党课”等多个特色党建品牌,建立了12个青少年活动中心,每年举办2期短期义务书法教学班,用自己的工资给孩子们购置纸笔和学习用品,为社会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民私睦邻友好
夯实人民幸福根基
坚持“民事私理”理念,最大限度组织调动群众力量,营造邻里办事、邻里议事、邻里管理的快乐氛围。选拔一批议事骨干,从“五老”人员、党员建设管理人员中选拔30名议事委员,规范事项提出、讨论、办理、评估等程序,每月定期召开“居家议事会”,组织群众议事;孵化一批群众组织,挖掘社区人才,在各城市社区培育“金剪刀”“医路随你”等社区社会组织80个,承担服务项目40余项;壮大一批志愿者队伍,组织社区党员成立红色宣传、核酸检测、金牌调解等8支志愿服务队伍烟台幸福建设银行,推进“党员带四邻、四邻带全民”常态化。
“尊敬的用户,请将车辆推出电梯,谢谢您的配合。”在电车进入电梯的瞬间,“电梯控制系统”迅速发出警报进行语音提醒,同时启动刹车系统。这是初家街道迎春家园小区电梯安装“电梯控制系统”后,电动车精准拦截的一幕。今年以来,迎春家园小区党支部围绕提升社区安全设施建设水平,召开了两次“入户议事会”。大家商量决定在小区32部电梯安装电梯监控摄像头,为3个小区安装10个电动车智能充电棚,解决“充电难”这一大难题,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免费充电”,进一步提高小区安全系数,保障居民生活安全。通过议事会的广泛宣传,居民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
人民呼唤我来解决他们的问题
增进群众幸福
做好“一发现、两处理”,对群众的每一件忧、难、忧、忧事项,迅速回应、准确处理。“一发现”:给每个网格员配备“抓拍器”,聘请30名快递、外卖员兼职网格员和社区工作者,及时发现问题、反映问题;“两处理”:建立问题快速处理机制,对社区能处理的问题,实行社区工作者责任制,将问题处理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建立问题分工机制,对社区不能处理的问题,按照问题的复杂程度、难易程度,推到街道、“双报”单位、区内共建单位等单位,跟踪解决到位,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黄海路街道祥龙社区党总支把每月15日定为书记接待日,收集居民意见建议78条,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办理59条,被社区居民称为“社区服务110”。此外,还开展“国旗街”“爱心理发”等专项活动,有效提升了“全民健身、共同抗疫”党建品牌影响力,唱响了新时代为民服务的最强音。
莱山区自全区开展幸福家园品牌建设以来,逐步构建了以社区党组织为龙头、各方齐心协力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有效组织动员了广大党员群众,有效衔接凝聚了各基层组织。下一步,莱山区将进一步完善上下联动、执行力强的组织体系,不断把社会治理的重心下沉到基层,把更多的资源、服务、管理投入到社区,把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放在社区,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全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