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多年前的万华合成革厂创业史,你还记得吗?

admin

作为离开万华20年的人,我至今仍难以忘记那段创业历史。

我们都老了,像我一样住在万华社区的老人越来越少了。

看着老同事一个个离我们而去,老领导基本都走了,谁还记得万华合成革厂成立的那段日子?

我记下来,如果有出入,还请万华的同事们指正,毕竟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有些记忆已经模糊了。

万华的前身烟台合成革厂烟台合成革厂,是1977年就开始筹划建设的,这是正确的,因为我是1978年8月28日从山东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烟台合成革厂的。

我进厂的时候,厂里大概有100个人,据说1977年的时候,厂里就只有二三十个人。

我进厂的时候,厂区土地平整已经基本完成,办公楼也开始动工,不过幸福南路还未通车,路基已经平整得差不多了。

当时,幸福铁路立交桥以北唯一能称得上“大楼”的建筑,就是幸福供销社,也就是现在的九龙街购物中心所在地。

公交车服务中断,8路公交车至少一年内无法运行。

烟台制革厂_烟台合成革厂_烟台合成革厂地址

当时的领导班子叫指挥部,领导叫司令员,最高领导是烟台地委书记黄刚,实际司令员是地委书记辛光义,还有好几个副司令员。

一开始的指挥有:会东、刘光荣、辛光义、周作辉、张普和、曲子章、姜博元、孙振发等,过了一段时间,留到退休的指挥大概有:辛书记、周主任、张主任、孙司令。

合成革总厂生活区的三栋宿舍楼于1979年基本建成,此前各部门办公室均在万华区一花园现址的临时建筑内。

第一排临时建筑内还有一家菜店,每天下班后去店里排队买菜,很是头疼。

当时,蔬菜供应量有限,品种也有限,买菜并不容易。

猪肉、鸡蛋等副食品都用票子供应烟台合成革厂,连牛奶都买不到。

那时候我真希望自己有一个亲戚或者朋友在菜店工作。

这已经偏离主题了。

我刚进厂的时候,组织架构还不是很清晰,大部分人都被分配到“工程部”。

烟台合成革厂地址_烟台合成革厂_烟台制革厂

我学的是外语,但当时没有外事办公室,所以我被分配到“工程部资料室”,也就是在资料室负责翻译技术文件。

其实,我是合成革厂第一批外语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被派去专门从日本引进全套合成革设备。

和我们一起进厂的另一位日语专业同事是上海复旦大学的肖远。

大概是1978年10月,我们正式开始了专业翻译生涯。其实一开始只是旁听和实习。但厂里借调的老翻译太少了。我旁听了一次之后,就被推到了会议桌上,独立了。

然后,第一次就失败了。

我所在的是化学原料组,对于化学原料的名词术语,我确实不太了解,当然也跟我的日语不好有关系。

省二轻厅看到我们组无法开展工作,紧急从山东省化工研究院调来一位老工程师,可惜他日语不好。

后来省里就从青岛边检站借了一个同志,不知道什么渠道,叫玉昆,我不记得他姓什么了。

这位同志虽然不懂化工,但日语很好,不懂就问,还请日本专家写分子式,用各种方法,圆满完成了谈判。

烟台合成革厂_烟台制革厂_烟台合成革厂地址

第二次开会的时候,我就向领导请求,让我负责比较容易理解的设备组,这样至少完成了任务。

有时候,真的只有通过画图才能让双方互相理解。

比如我们安装设备的时候,吊车也比较缺,不是没有,而是很少。

在安装某些设备时,我们会使用“杆架”。这个词在日语中叫做“JIN PORU”。我不知道杆架的中文意思是什么。

于是,我们工程师就画了个图,先立起一根铁柱子,再用钢缆拉着,这样设备就能立起来了。

当时我们的安装工作很不容易,如果有一台大吊车的话,那就省力多了。

最后在这里感谢所有前来协助翻译工作的老师们:

辛静老师、李万福老师、马树人老师、李德峰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