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居住;人们住在城市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
回首24年的建城历程,亚里士多德的哲理话语在烟台的日新月异中得到印证:城市建设从有居走向宜居,城市管理走向精细化;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1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2.1%;“一城一体、两翼齐飞、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框架初现端倪,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的港口城市正因文明城市“五连冠”日益彰显其宜居魅力。
棚户区改造项目联动 加速城市转型
“三滩3号搬迁前,孙家滩、刘家滩两地70%以上的老房子都处于危房状态。以前,一遇到暴雨,村委会工作人员就要连夜帮助村民排水、疏散、搬迁,有时要到天亮。水最多的时候,能漫到民炕边上,让人揪心。”在三滩3号棚户区改造拆迁项目现场,莱山区滨海路街道办事处城建处处长吕庆林告诉记者,这次拆迁工作,是在一个即将焕然一新的区域完成的。
过去居住环境恶劣的孙家滩、刘家滩将被打造成明亮整洁的现代化居住区,周边还将新建临街商业、小学等配套设施,与大华上海滩、德昌世家等新居住区隔街相望,一改过去高楼林立的“城中村”形象。
“三滩”片区喜人的改造进展,只是近年来烟台蓬勃兴起的棚户区改造热潮的一个缩影:2016年,全市开工棚户区改造安置房15770套北京城建设计发展烟台,建成公租房310套,新增住房租赁补贴2290户。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已开工安置房29687套,基本建成安置房28913套;批准政策性贷款授信额度56.9亿元;争取上级各类奖励、补贴资金4.37亿元。
年内将改造71个老旧小区
今年8月23日,芝罘区胜利路359号楼外两台新安装的独立承重电梯格外引人注目。这座主要由老年居民居住的老楼,已经告别了居民们拎着大包小包、爬楼梯、三步一站休息的日子。
近年来,我市对1995年以前建成投入使用、配套设施较差、群众改造意愿强的城镇、工矿区居住小区(组团、大院)进行了集中整治改造。小区须位于城镇建成区国有土地上,居住建筑为多层以上且主体建筑基本完好(不包括危房),未列入未来10年棚户区改造、征拆和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对违法建筑、环卫垃圾、户外广告等进行了全面清理,对基础设施、市政管线、海绵城市、节能设施进行了系统整治,对环境绿化、安保设施、健身设施、便民设施、物业服务进行了系统提升。
2017年我市改造旧小区71个,面积461.4万平方米、6.3万户。截至10月底,2017年改造项目已全部开工,已竣工35个项目301.3万平方米、41771户,竣工率为66.5%。其余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前全部竣工。
樱花日吸引10万游客,特色小镇纷纷涌现
“太棒了!”今年4月16日,在莱阳江疃镇一片粉色樱花林下,相机不停按下快门的加拿大小伙查尔斯感叹道。“多年前我来过烟台,去过芝罘区、开发区、海阳市,没想到这里能看到如此盛大的樱花林。问当地人这些樱花树有多大年纪了,有20多年了。比起家乡蒙特利尔的枫叶,樱花的美更让人陶醉!”
作为江疃生态旅游小镇的“旗舰产品”,已举办3年的江疃樱花节是北方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口碑最好的樱花主题旅游项目之一,半个月来已吸引来自各地游客60余万人次,单日客流量最高突破10万人次。
今年10月,省政府办公厅公布了山东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我市龙口东江南山健康谷小镇、招远金岭粉丝小镇、长岛北长山岛小镇、莱州市朱桥黄金小镇、芝罘向阳索城广仁基金小镇、浮山青阳健康小镇、牟平大窑绿色健康小镇等7个小镇入选,占全省总数的1/7北京城建设计发展烟台,位居全省第一。
特色小镇建设蓬勃兴起,不仅缩小了城乡差距,也让以前人迹罕至的村镇成为新的宜居“处女地”。
启动12个市容市貌改善专项工程
“每年夏天我都会带着两个孩子回烟台避暑,但今年感觉和往年特别不一样,不仅蓝天白云是常态,道路也更干净整洁,色彩更鲜艳,夜晚也更安静。孩子们每年都盼着回家,但假期过后劝他们回北京却要费很大劲!”在北京工作生活多年的烟台本地人姜乃静对家乡近几年面貌改善的细节了如指掌,“每次我在朋友圈发几张随手拍的烟台街头照片,同事朋友都会轮番点赞!”
“从港城西街陶口十字路口往东600米就是我的‘环卫区’。我每天早上5点乘车到工作区,7点之前,一定要把这片‘黄金地段’清扫干净。”凌晨5点之前,西边天上的星星还未退去,63岁的环卫工人李红河和伙伴们就已提前到达清扫工作区,开始用大扫帚清扫路面,再用小扫帚清扫个别路段、路面,装车运走垃圾。从7点一直到下午下班,李红河还要在车流、人流中“趁着一切机会”,随时捡拾路面上产生的纸屑、烟头、包装袋、口香糖等,时刻保持路面清洁。
露天烧烤必须使用无烟炉灶,餐厨垃圾统一收集运用于沼气发电……今年8月,该市开展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市政设施、园林绿化、违法建设、露天烧烤、垃圾扬尘、餐厨垃圾收运等12项专项治理活动,美化市容市貌,逐区、逐路、逐点抓好治理,打造一批示范道路、示范街道、示范社区、示范项目,由点到面推动精细化管理整体提升。共创建南大街等16条省级深度保洁示范道路、6个健身广场或街头公园;更换敞篷垃圾收集设施,在主次干道、居民区推广建设12座小型垃圾压缩站,改造公厕34座; 城区餐厨垃圾收集运输量明显增加,违法建设、乱堆放、露天烧烤、社区扬尘污染等问题明显改善。
同时,对滨海路、观海路、南大街、机场路等重点道路的道路设施、绿化、环境风貌进行全面提升。共计铺设沥青11.9万平方米,更换、修补路缘石7576米,安装井盖、座1665套、消防栓45个,粉刷路灯杆5456根,更换各类灯具3158套;修剪、整理、更换道路绿化草坪、树洞、花纹等8.2万平方米,栽植小黑松、扶芳藤、常春藤等7.2万株,整治沿线山体1万余平方米。(YMG记者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