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天空放晴,暖阳洒在黄海之滨,勾勒出烟台的城市轮廓。
这一纲要,洋溢着群雄逐鹿的激情。在“12335”建设理念下北京城建设计发展烟台,芝罘“一核突破”恰逢其时;沿海黄金旅游带、滨江生态景观带升级改造,凸显山海城市独特魅力;高速公路解决条带城市交通难问题;海陆空三港协同发展,立体交通腾飞;五座新城群起而起,各有千秋。
这一提纲洋溢着“除了我谁还有我”的豪迈气势。今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文确定21个城市(区)开展首批城市更新试点,烟台、北京、沈阳等城市(区)成功突破,入选试点城市。以此为契机,烟台正着力改善民生,科学规划、精准施策,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和承载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城市更新是城市复兴的路径,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更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今年,在这个时代必答的课题上,在这场新的赛跑中,烟台以更大的勇气开启了城市更新的征程。
12335烟台回答当代问题
城市是活的,如同人体的新陈代谢一样,自我更新是城市永恒的主题,也是城市活力的源泉。
城市更新是一个必须回答的时代问题,城市发展模式已经发生深刻变革,在新的发展格局下,地方政府不再“治标不治本”,而是把城市视为有机生命体,推行内涵式、集约式、绿色式的城市有机更新模式,精准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城市更新是城市间新一轮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实施城市更新过程中收获多重红利。在经济发展方面,城市更新可以增加建设用地供给、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税收收入等;在产业升级方面,城市更新可以撬动更多内需空间、完善城市产业结构;在社会效益方面,城市更新有利于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形象品质。此外,城市更新还有利于促进城市的文化传承、消费升级、人才引进等。
在此背景下,烟台对于城市更新有何考虑,又将做出怎样的选择?
放眼全国,“十四五”规划、2035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2021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纳入城市更新相关内容,2021年以来,国家各项政策密集出台。
放眼典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一线城市在城市更新方面走在了前面,不断探索城市更新的可持续路径和模式,在逐步推进中积累了大量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也获得了更多机遇。
放眼烟台,在这道时代之题的试卷上,烟台的答案是一串串数字。长期以来,烟台中心城区存在群散、历史欠账多、基础设施滞后等发展痛点。今年7月17日,市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心城区“12335”建设思路及实施意见,围绕“一核突破、两带提升、三环支撑、三港统筹、五城带动”的“12335”建设思路,补齐短板、强弱项,把握当前、谋划长远,力争用3年时间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为建设“活力之城、智慧之城、生态之城、幸福之城、世界级魅力港湾”打下坚实基础。
渔人码头充满异国情调
YMG全媒体记者 唐可 摄
一体化“12335”都市圈建设格局,延续前期重大战略,坚持一个蓝图进行到底,更加注重规划落地。在充分借鉴已有规划建设成果、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承担起“十四五”重大规划的各项部署,注重规划的精准落地、快速推进、高效实施,保持决策的连续性、严肃性、权威性。
越努力越幸运。今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文确定21个城市(区)开展首批城市更新试点,烟台与北京、沈阳等城市(区)一同入选试点。首批试点将于2021年11月启动,为期2年。本次共有130多个城市(区)参与评选,烟台脱颖而出意义重大。烟台也借此机会,聚焦改善民生,加紧顶层设计,加快系统规划,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和承载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幅蓝图描绘着最美的期盼,在时代的机遇和烟台的有利选择下,一场实现烟台城区转型的历史性攻坚战已经打响。
把握机遇 烟台领跑新赛道
敢想、敢做、敢为人先的理念,已经深深刻在烟台的城市基因里。看看烟台在城市更新的角逐中,“先发制人”的姿态有多美:
“一核突破”,智福正在突破
凤凰台街道楚风三街,原居住区旧楼已全部拆除,48户住户已全部按节点完成签约摇号。芝罘区对现有旧区进行有机更新,植入美丽社区理念,逐一理清“留改拆”路径,城市更新实现全面突破。到2023年,芝罘区将全面完成旧区改造任务,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完成已开工的27个城郊居住区改造,建设安置房100万平方米,培育形成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
工人们正在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
YMG全媒体记者 唐可 摄
两条皮带被抬起,框架已被拉开
滨海黄金旅游带先期以养马岛、芝罘岛海岸线为重点,精心打造芝罘仙境、海上世界等地标节点,有序推进养马岛生态整治,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海上世界芝罘湾广场已亮相,朝阳、所城区块已投入运营。夹河生态景观带整治工程中,内夹河水环境整治工程生态补水工程已开工建设,全流域开展生态环境整治修复、特色景观塑造提升等。
改造后的苏城里历史街区
YMG全媒体记者 唐可 摄
烟台依托三环加快发展
人们期盼的快速路正在快速到来。德润路(港城大街—红旗路)交通分流工程已完工,与山海快速路一道,高架桥将于年底前开工建设。烟台还将通过建设地下轨道交通环线、地面快速路环线、空中山海步道环线,实施“三环基”战略,用“上下分离、快慢分离”的三环立体交通体系,破解带状城市的交通困境北京城建设计发展烟台,彰显山海城市的独特魅力。
三港联动 发展立体交通
空港: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二期T2航站楼主体工程有序建设,打造面向东北亚的区域性航空枢纽;海港:蓬莱东港将加快建设综合性深水港,承接芝罘湾港区客运、集装箱业务功能转接;陆港:高铁烟台南站扩建提上日程,将南站打造成为集高铁、地铁、城市道路等市政配套工程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三大枢纽建设将构建便捷高效的对外交通体系。
五座城市带动新城市
在幸福新城,项目建设生机盎然。烟台一中新校区全面竣工,南通路小学幸福分校主体工程已建成地上二层,6条新建道路现已通车;在开发区八角湾新城,重点项目建设相继取得突破,2021年新开工项目7个、续建项目6个、规划项目6个,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36亿元;在牟平新城,一批批项目接踵而来,一个个成果初现,新城正加速前行;在福山嘉禾新城,日新月异,益荣中学投入使用,东关大桥正式通车,带动福山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在蓬莱新城,“一轴两翼”总体框架已拉开帷幕……
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高空作业
YMG全媒体记者 唐可 摄
在城市更新的大潮中,烟台找到了自己的轨道,瞄准了目标,全速奔跑。
从“心”出发,汇聚澎湃变革力量
一座城市崛起的动力是什么?是你、我、以及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个人。
“城市是人繁荣的地方。”以人为本、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是加快城市更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烟台在城市更新道路上最核心的考虑。
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更新被写入《中心城区“12335”建设思路和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人民建城、城市为人民”的城市建设理念,紧紧围绕未来三年中心城区重点建设任务,从战略、规划、结构、生态、环境、风貌、产业、职住、交通等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统筹安排。
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更新被写入《烟台市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为重点,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功能为目标。通过实施城区城市更新行动,着力解决城市环境秩序突出问题,提升城市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赋予城市新的生机和活力,不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民在新建的钟书阁书店看书
YMG全媒体记者 唐可 摄
心中有人民,行动才有力量。全市党员干部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众志成城,正朝着一幅美好的蓝图奋力拼搏:
7月30日至31日、8月23日至2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两期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观摩暨作风建设推进会,全市各级各部门快速行动、冲在最前线,着力构建“1+233”工作体系和“12335”中心城市建设格局,长期积累的势头迎来爆发;
10月7日下午,市委常委在芝罘区召开扩大会议,研究部署芝罘冲破工作。会议指出,芝罘冲破是构建“12335”中心城市建设格局的首要任务,是补齐城市短板、完善公共服务、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举措,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11月19日上午,全市重点项目集中启动签约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挂牌两周年推介活动在开发区举行,重申加快推进“1+233”工作体系和“12335”中心城市建设格局;
12月18日,市委十三届十五次全会再次强调,要持之以恒推进城市更新,围绕“12335”中心城市建设格局,继续狠抓落实,高标准高效规划、加快完善建设、精准精细管理,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
耳边响起催人奋进的号角,心里想着人民的殷切期盼,烟台人众志成城、争分夺秒,在城市迭代的征程上阔步前进。
YMG全媒体记者 杨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