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通辽7月6日电 题:老香户传承“米布跳”技艺,蒙古香飘四海
中新社记者 刘文华
我划了一根火柴,静静地点燃了一炷香。一缕缕青烟,随着空气袅袅飘荡,改变了方向。它们消散在空气中,融入空气,失去了形状,却保留了味道。
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克左中旗,资深制香人田木林精心分拣、包装香样,通过代理商发往法国、韩国等地,开辟新的销售渠道。“香花如梦”“大经坊”等几款蒙古族香产品已成为许多国家的“网红”产品。
受到多国客户认可的蒙古香,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田木林的祖先是清康熙年间皇家的老香仆,后来被派往孝庄文皇后的家乡——科尔沁草原的达尔罕王府,成为固伦端敏公主的香仆。
“蒙古香主要采用一种叫‘米布调’的宫廷制香技艺,对香料采用‘烤、炒、熏、煮、浸、煮、浸、喂、挂’10道加工工序,结合蒙古高原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制成香,俗称蒙古香。”田木林介绍,蒙古香有154种,带到草原的清朝宫廷药香有28种。这些香的制作技艺,都是老香农一代代积累的经验,他们通过长年的实践,发明了“米布调”制香法。
据悉,“米布调”技艺以口诀形式代代传承,总结了各个类别的选料、香料前期配制以及制香的特殊技法。
近日,在内蒙古克左中旗,田木林(左二)与徒弟们在挑选制香材料。(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香料的配制很有讲究。“有的原料要存放三年才能用,材料要困三年才能出好香。”田木林说,根据具体香品的需要,把用到的香料混合在一起,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或露天悬挂一段时间;或长期埋入地下;或密封在罐子里,浸入水中,以养生香料。这种叫“吸气”和“困香头”的方法,可以让各种香料充分融入大自然独有的气息中,使香品的药力更足。
田木林所产沉香产品年产量约300吨,销往马来西亚、日本、德国、泰国等10余个国家;2020年列入中国特色旅游产品;2023年列入第三届中国(莆田)沉香文化产业大会百香品牌;2024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名录100佳。
“希望传统的蒙古香能给现代人带来温暖,让更多人用了之后心境平和,心态和谐。”田木林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