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市中小学课外实践教育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被列入市政府立法工作计划,并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随着暑假这个学生社会实践教育“黄金时间”的临近,区人大常委会定海路街道工委近日围绕《条例(草案)》开展立法建议征求活动。
活动现场,既有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大师工作室主持人、平凉路第三小学、杨浦滨江实验小学校长郑晓燕带队的专业组代表,也有愿意带孩子参加课外活动的年轻人大代表,大家紧紧围绕“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教育”工作方向,变身法制宣传员、舆论“扩音器”。
为打开参与立法之门,彰显“法律为民”,本次活动还邀请了流浪未成年人保护、群众工作、社区教育等职能部门代表、辖区内中小学教师、家长代表、长期从事组织青少年活动的社会组织负责人、校外实践教育场所运营者等,让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
活动期间,人民街道工委对《条例(草案)》进行了解读,介绍了《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上海市知山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执行主任季明璐分享了开展青少年社会实践工作的经验。与会人员结合自身岗位、角色以及定海社区特点,交流了对课外实践教育的探索与思考,并针对条例内容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区人大代表、一名小学生的母亲吴霞告诉记者:“社会实践对促进孩子们校外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有很好的引领作用。除了学校,家庭、社会、政府都需要给予更大的支持,更好地服务这些‘祖国的未来’。”
座谈中,季明录提到,社会实践工作的优化可以参考大学的课程学分制,比如把同一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放在一起设置学分,孩子们根据参加活动的次数可以积累学分。他说,“一方面可以调动他们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方便我们的工作人员进行活动统计和后续整理。”
据悉,定海路街道人大工委将继续发挥“家门口站点”这个民意表达窗口作用,不断完善吸纳民意、汇聚民智的工作机制,同时进一步发挥区人大代表专业群体作用,培养专长、搭建平台,积极探索学生参与社区治理、社区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创学校、家庭、社区协同育人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