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那一块土中的法兰西:中法历史长河中的相互发现与巴黎奥运会

admin

中新社北京7月22日电 题:西部土地上的法国

作者:钱成丹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

_钱乘旦英国史课程_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第33届夏季奥运会将在法国巴黎举行。说到法国,中国人通常都会有浪漫的印象。但其实,浪漫并不能概括法国文化的特点。法国的历史非常激烈和动荡。

_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_钱乘旦英国史课程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_钱乘旦英国史课程_

当地时间7月21日,巴黎奥运村纪念品商店引来“村民”们驻足。随着巴黎奥运会开幕日临近,各国运动员纷纷抵达巴黎,入驻巴黎奥运村。中新社记者 赵文宇 摄

_钱乘旦英国史课程_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当地时间7月15日,五星红旗、中国结和“中国加油!”的横幅悬挂在法国巴黎奥运村住宿区,为中国奥运健儿加油。

_钱乘旦英国史课程_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法国有2000年的历史,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双方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孤立状态,中法相互发现的过程其实来得很晚,真正的接触开始于中国衰落的时候,中国人对法国人的认识,伴随着一段不愉快的记忆。

法国在中国认识西方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19世纪中叶开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想了解西方。当时中国人最想了解的国家是发动工业革命的英国,其次是法国。原因不仅仅是法国打败了中国,更重要的原因和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经历息息相关。中国最早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英国有工业革命,有君主立宪制,就希望按照英国的模式去改变中国。但是后来发现不行,就把目光转向了法国。法国大革命把国王和专制制度一并推翻,于是就有一批人认为中国应该学习法国大革命,中国人的思想逐渐从改良转向革命。这种转变和中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发现彼此是相通的有关。

如今人们说起“西方”,通常是指西欧和美国,比过去范围要广得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很多中国人把西方视为“天”,非常崇拜西方。当然,这有一个转变的过程:最初中国认为是天朝,后来被西方打败了,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为西方就是“天”。但其实,西方只是一块土地,一个区域,和其他地方一样。所以我有一本讲西方文明起源和发展史的书叫《西方的一块土地》,就是为了打破很多人还把西方视为“天”,什么都要按照西方去做的观念。那块土地上产生的历史,以及形成的制度、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只能在那块土地特定的环境中出现,照搬粘贴是行不通的。 经过长期的探索,中国人意识到把西方的一切照搬过来,只会不符合本土的国情。

_钱乘旦英国史课程_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_钱乘旦英国史课程_

当地时间7月21日,巴黎奥运会即将开幕,记者探访巴黎圣母院。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中国人对法国本身也很感兴趣,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因为在中法最初的交往中,法国能给我们提供的历史教训主要集中在革命上。但要想真正了解法国大革命,了解它为什么发生,就必须回到路易十四时代。只有了解了路易十四时代,才能理解法国为什么会发生革命,才能理解法国大革命为什么会那么大。

法国的封建分裂在整个欧洲是非常典型和严重的。要克服这样的分裂状态,需要非常强大的力量来统一它,结果就形成了强大的专制制度。路易十四就是欧洲专制的典型,在人们的心目中,他是“太阳王”,是“我即国家”的创始人。专制制度当然有积极的一面,帮助法国避免了分裂,实现了早期的经济发展。但是专制制度在完成历史使命之后,就必须被推翻。想要推翻强大的专制制度,就必须用更大的力量,于是法国进行了大革命,依靠革命产生的巨大力量推翻了专制制度。

大革命后期,法国处于无政府状态。这种革命失控局面的出现,与启蒙运动有关。启蒙思想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各有各的立场和观点。其中,卢梭的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巨大。卢梭的理想国家是古希腊城邦国家,实行直接民主,但这对当时的法国来说并不现实。因为希腊城邦国家的人口最多只有二三十万,其中约十分之一的公民拥有民主权利,算是人丁稀少的小国。但大革命时期的法国,已经是一个几千万人口的民族国家,自然不可能按照城邦国家的思想去设想。如果那么多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为所欲为,就会发生各种暴乱、示威游行,局面就会变得非常混乱。

_钱乘旦英国史课程_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无政府状态对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糟糕的。为了结束这种状态,拿破仑的统治来了。直到19世纪末,法国才恢复到相对正常的状态。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_钱乘旦英国史课程_

资料图:法国巴黎卢浮宫。观众在欣赏名画《拿破仑加冕》。中新社记者 李洋 摄

中法两国有着相似的经历,都经历过革命,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选择了相似的道路,因此中国对法国怀有亲近感是很正常的。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多年来,中法交流合作频繁。未来,两国将继续携手努力,发挥中法关系对中欧关系和世界变化的引领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完)

关于作者:

_钱乘旦英国史课程_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钱成旦,历史学博士,英国考文垂大学荣誉文学博士,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通讯院士,现为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科委委员、中国历史学会学部委员、第四至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主要著作有:《传统与变革之间》《工业革命与英国工人阶级》《西部的那块土地》等;主编《英国通史》(6卷本)、《大英帝国史》(8卷本)、《世界现代化进程》(10卷本);担任中央电视台12集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