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木新闻记者涂梦蝶
实习生 李娜 叶家丁
7月24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湖北老龄产业发展情况。集牧新闻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到2023年,湖北省累计建成养老机构2010个,新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86.9%,2.7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
发布会介绍,截至2023年末,湖北省60岁及以上人口约137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3.6%;65岁及以上人口98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6.9%,处于中度老龄化阶段。
2023年将建成2010个养老机构
发布会上,湖北省老龄委副主任、省老龄委办公室主任、省民政厅厅长李莉介绍,到2023年,湖北省养老服务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全省累计建成养老机构2010个,总床位29.47万张;累计建成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23092个,总床位21.36万张。
2023年,湖北省还新建100个街道(乡镇)养老服务综合体,改造升级200个农村互助养老中心,因地制宜开展老年人用餐帮扶服务。“根据多数老年人选择居家、社区养老的实际,湖北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建设,积极引入各类养老服务市场主体进社区、进家庭,开展用餐帮扶、保洁帮扶、医疗帮扶、洗澡帮扶、散步帮扶等居家养老服务,构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李莉说。
据了解,“十四五”以来,湖北省武汉、襄阳等7个市(州)相继被纳入国家完善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试点行动;省政府投资3.6亿元,支持全省360个街道(乡镇)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
湖北省老龄委委员、省民政厅副厅长刘四海介绍,目前,全省养老床位总数已达50万张,养老机构养老床位占比达60%以上,凡愿意集中照料的特困人员均实现了集中照料,社区日间照料设施实现全覆盖,八大建设指标基本完成。
老年医学科设立率已达到“健康中国2030”目标值
为不断增强老年人医疗服务能力,湖北省以老年人失能早期预防为重点,启动老年健康与医疗保障相结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前全省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室设置率已达91.4%,提前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值。
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全省健康养老需求十分迫切,“医养结合”成为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2023年,全省将新增医养结合机构34所,总数达到346所;总床位增加1.04万张,共计8.07万张。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姜忠三介绍,湖北结合全省医养结合试点,探索形成了“医办养老”“护理办医疗”“医养一体化”“医养承包”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总结全省33个医养结合典型案例的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刘四海说,目前,湖北省设立了“医养机构培育工程”,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培育建设一批综合能力强、群众满意度高、社会效益好的医养机构。同时发展居家、社区服务,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利用现有资源,改扩建一批医养服务设施,为失能、慢性病、高龄、行动不便、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医养服务。
目前,武汉市江汉区、枝江市、咸宁市咸安区已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大悟县中医院、故城县石华夕阳红康复中心、恩施州优抚医院已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
2.7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改造宜居宜居
为进一步满足老年家庭适老化居住需求,到2023年,湖北省将完成2.7万户特殊困难老年家庭适老化改造,完成4522个居住小区适老化无障碍设施改造,新增养老服务设施298个,全省新建居住小区达标率达到86.9%。建成县级残疾人和特困人员安置机构93所,对10759名残疾人和特困人员进行集中照料。
刘四海介绍,湖北积极探索农村特困残疾人福利院公私合作等改革模式,截至2023年底,77个县(市、区)实现县级特困残疾人集中照料。
此外,湖北还大力推动老年人用餐救助、居家救助、养老护理、老年健康等基础养老服务相关产业发展,鼓励养老机构、家政公司、物业服务公司、社会组织等为老年人提供用餐救助、洗浴救助、保洁救助、医疗救助、步行救助、应急救助等老年人急需的服务。2023年,全省新增家庭养老床位1.4万张,提供居家服务3万个。
“目前,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已建成省级康复辅具产业园,推动形成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推动康复辅具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养老产业与医疗、地产、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广旅游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养生养老等新型‘养老+’商业模式。”李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