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问,为何团费100元、购物费用5000元以上的低价旅行团仍被禁?
网络博主“帅大叔”曝光“40元4天3夜桂林低价游”事件渐渐平息,那位直言“儿子不正常”的母亲终于可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但母亲还是担心儿子曝光视频会断掉别人的经济来源,怕遭到报复。
在“帅大叔”曝光的一系列视频下,不少网友留言称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自己的父母花“99元”、“88元”或者“50元”跟团旅游,但回到家一算,花费却几千几万:一盆锅七八百元,一床蚕丝被1688元,蜂王浆4700元,两块(假)玉佩2万元……
文文妈妈也参加了一个100元的湖南到广西三天四夜的旅游团,整个广场舞团去参加比赛,文文没有细说,但这几天,妈妈没有想到,这个100元的旅游团竟然带回了价值5000多元的东西。
去年,露娜妈妈参加了一个低价旅行团,在洛阳进行了五天四夜的旅行,花费398元,往返大巴,单程八九个小时。之所以说是低价,是因为从呼和浩特到洛阳的火车只有200多公里,往返机票近400元。露娜妈妈这一趟一共花了600多元。除了398元的团费,途中在服务区还被多收了40元的保险费。“要是她不交,半路上就被抛弃了。” ,被逼着交了40多元的保险费”,有一个景点又加收了100多元的门票。“都逼着我购物。”除了看人脸色,中午就吃粥、馒头,住宿费也非常贵,就是一个酒店,一个房间有三四个床,没有独立卫生间,条件很差。(每日经济新闻)
北京、上海多家银行首套房贷利率降至3.4%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广州部分银行已开始下调房贷利率,首套房利率下调至3.1%,二套房利率下调至3.7%。7月23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运行简报,分投资领域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6.8%,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0.6%。上半年,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5%,降幅比1-5月收窄0.9个百分点。
据上海证券报中证网报道,7月23日,上海部分银行开始下调房贷利率,首套房贷利率下调至3.4%,二套房贷利率下调至3.6%。此外,7月23日,北京多家银行开始下调房贷利率,首套房贷利率下调至3.4%,二套房贷利率低至3.6%。(每日经济新闻)
疫情后国内首家破产的航空公司
7月21日,友和大同航空一架空客A300飞机在京东上线拍卖。两天的拍卖无人竞拍,这架货机最终于7月22日宣布流拍。A300飞机第二次流拍。此前,友和大同航空还有两架747飞机在京东打折拍卖,同样连续两次流拍。飞机资产拍卖的背后,是友和大同破产。今年3月,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法院发布民事裁定书,宣告友和大同航空破产。这也是疫情过后,国内首家宣布破产的航空公司。(第一财经)
华为招募新一批优秀年轻人
7月23日下午,华为招聘微信公众号发布题为《华为面向全球招募优秀年轻人》的文章称,华为渴望有能力、愿意挑战世界级难题的优秀年轻人。
从公布的内容来看,华为对于“天才少年”的要求并不局限于学历或学校,而是必须在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取得特殊成就,立志成为技术引领者、论文、专利或在国际顶级赛事中获得奖项等。华为还表示将为“天才少年”提供世界级挑战性课题、顶级导师以及全球化的平台和资源。
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2019年推出的一项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项目。任正非在对公司管理团队EMT的讲话中表示:“华为未来要拖世界前进,我们创造自己的标准,只要我们能做到世界最先进,我们就是标准,别人就会跟着我们。今年我们会从全球招募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我们要从全球招募200~300名。这些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就像‘泥鳅’一样,钻进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团队。”
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华为并未披露少年天才的薪酬,据华为此前公开的邮件显示,“少年天才”的薪酬按照年薪制发放,共三个档位,分别为89.6万-100.8万元、140.5万-156.5万元、182万-201万元。
华为“天才少年”招聘标准非常严格,一般需要经过简历筛选、笔试、初次面试、主管面试、几位部门负责人面试、总裁面试、HR面试等7轮左右的程序,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者表现不好,都有可能失去进入公司的机会。(第一财经)
助听器市场乱象:几百元的助听器被零售商卖到三四万元
近日,记者发现,市面上的助听器价格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进口产品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不过,其中也存在“乱象”。有消费者称,自己在网上给老人买助听器,因为噪音太大,助听器几乎没用,当时也没有配戴。在黑猫投诉APP上搜索“助听器”,显示相关投诉200余条。
鄂尔多斯市妇幼保健院听力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助听器装配师白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电商平台上那些价格低廉、无需调试的助听器只能被称为“扩音器”。它完全忽视了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特点,只解决了声音放大的问题,却没有解决声音清晰度和舒适度的问题。而前文提到的所谓“降噪助听器”只是降低了声音的响度,却无法提高声音的质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患者能听得见、听得清的问题。
另一位听力行业资深人士向记者透露了一个业内众所周知的秘密:一些进口助听器生产厂家将部分线下产品改名、重新注册(甚至不改名),以几百元的价格拿到市场上销售。而零售商到了市场上,标价三四万元,再卖给患者。(21世纪经济报道)
专栏编辑:游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