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小县瘦身健体改革遍地开花,背后原因引人深思

admin

收回“铁饭碗”?414个人口小县或将瘦身健体_收回“铁饭碗”?414个人口小县或将瘦身健体_

414个小县或将变得更苗条、更健康(资料图)

经济观察报刘亚宁/文人口少的小县域制度改革正在“遍地开花”。

7月21日,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第九部分在“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一节中提到“稳步推进人口较少小县区机构优化”。

近年来,山西、甘肃、内蒙古、安徽、青海、湖南等地推进人口较少县域机构改革,压缩部分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编制,整合精简党政机构,有的县域编制减少1000余人。

小县域改革最直接的原因是为了减少县域的行政成本和财政负担,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为了提高县域治理效率,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口大县已超过400个,其中最多的是四川和内蒙古。

县城是连接城市、服务农村的载体,是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中国共有县级市397个,县1299个,自治县117个。

目前,小县尚无明确定义。2020年4月,山西省将6个人口不足20万的县划定为机构改革试点县。因此,政法学院将人口不足20万的县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划定为试点县。另外,由于西藏所有县的人口均不足20万,因此未纳入统计;新疆的县市设置有很多特殊性,因此未纳入统计。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国除西藏和新疆两个边境省份外,共有414个小县。四川是小县最集中的地方,人口在20万以下的县(含县级市)有51个,包括盐边县、石棉县、天全县、汶川县、理县等。其中,甘​​孜藏族自治州下辖的得荣县只有24748人,是四川省人口最少的县。

内蒙古小县数量仅次于四川省,有多伦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固阳县等50个小县。人口最少的县位于内蒙古西部,隶属于阿拉善盟边境旗阿拉善右旗(旗相当于县),截至2020年11月1日,人口只有2.3万人。

收回“铁饭碗”?414个人口小县或将瘦身健体__收回“铁饭碗”?414个人口小县或将瘦身健体

图为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资料图)

此外,云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区也是小县区比较集中的省份,可以看出,小县区大多分布在GDP水平较低的中西部省份,像山东这样位居全国GDP排名第一的省份,却没有出现人口小县区。

_收回“铁饭碗”?414个人口小县或将瘦身健体_收回“铁饭碗”?414个人口小县或将瘦身健体

四川是人口大县最多的地区。来源:政法研究所地图

人口流失,机构冗余,人口少的小县难以维持生计。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大,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小县城往往成为人口外流的重点。

清华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县域常住人口约7.25亿人。回溯历史,1990年,我国县域常住人口达9.44亿人,而此后的1990年至2000年、2000年至2010年,县域常住人口规模均达到9.44亿人。2010年至2020年间,我国县域常住人口规模分别减少0.28亿人、0.84亿人、1.07亿人,县域人口占比也由1990年的81.4%下降到2020年的51.5%。

县域人口减少了,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数量却没有减少,这就造成了财政供养人员比例的不平衡,2019年山西曾对全省小县域做过调查,其中,一个总人口约13万的县域,财政供养人员总数近6000人,该县总人口与财政供养人员比例为22:1。

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人口与公务员数量之比为72:1,到2020年,这一比例下降为64:1,即单个工作人员需要服务的人数由原来的72人下降到64人。

人员冗余,会导致财力不足。据新华社报道,一个财政总收入每年26多亿元的小县,政府支持的员工工资就达5亿多元,也就是说,财政支出的近20%是用于员工。放眼世界,这个比例相当可观。

收回“铁饭碗”?414个人口小县或将瘦身健体__收回“铁饭碗”?414个人口小县或将瘦身健体

2010-2020年世界部分国家雇员薪酬占政府支出比重 数据来源:政策研究院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小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财政支出主要依赖上级转移支付。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为3119万元,而财政预算支出却高达12443.2万元,是收入的近40倍。山西省人口较少的阳曲县、娄烦县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不足1亿元,但支出均超过2亿元。不难看出,多数人口较少的县都自给自足不了。

人口少的小县“大科室制”改革 娄烦县减员近九成

为了解决小县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些地区启动了“大部门制”改革。改革该怎么进行?简单来说就是“减机构、减人员、减经费、减层级”。

2020年4月起,山西省开始对20万以下人口小县区体制改革,将6个20万以下人口小县区纳入试点,分两批进行,第一批为渭南市河曲县、临汾市浮山县,第二批为太原市娄烦县、吕梁市石楼县、晋中市榆社县、长治市黎城县。

公开数据显示,改革后,河曲县、浮山县、娄烦县事业单位数量均明显减少,其中娄烦县改革力度最大,事业单位数量由3000余个压减至​​341个,压减幅度达1.3%,减员幅度达88.6%;此外,河曲县事业单位岗位数也由1964个压减至659个,压减幅度达66.4%;浮山县事业单位岗位数由1944个压减至970个,压减幅度达50.1%。

除了事业单位数量缩减,行政事业单位和党政机构数量也在缩减。以河曲县为例,该县将水利局、扶贫办、农业局合并为县农业农村水利局,简称农水局。同时,县发改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能源局、教科局也合并为县发改和科技商务局。整体来看,改革后,河曲县党政机构数量缩减38.9%,由36个减为22个;涉及改革的事业单位由186个整合为40个,单位数量减少78.5%。

太原市娄烦县政府部门由26个减为16个,事业单位数减少29个;临汾市浮山县党政机构由35个减为22个,事业单位数由179个减为40个;石娄县党政机构数减少37.1%,事业单位数减少31.1%,行政事业单位科级职位数减少11.8%。

收回“铁饭碗”?414个人口小县或将瘦身健体__收回“铁饭碗”?414个人口小县或将瘦身健体

娄烦县召开人口少县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动员会。来源:娄烦县人民政府官网

除山西外,青海省在“人口小县”机构改革上也取得一定进展,公开数据显示,玛多县将改革前的25个党政机构整合为20个,其中党委机构6个、政府部门14个,与改革前相比精简了5个机构,精简比例达20%。

改革效果同样明显。娄烦县数据显示,机构改革后,每年可节省人员经费3410万元、运行费990万元,同时腾出办公用房2.8万平方米;河曲县委组织部曾估算,经过3-5年的过渡期,该县行政成本将大幅下降,公用支出减少367万元,降幅8.2%;财政供养人员比例由改革前的32:1提高到40:1。

值得注意的是,如何用人,也是小县改革的一大难题。河曲县在公开报告中给出了具体措施,改革后903名超编人员被重新分配到党政部门培训,担任村委会主任、社区领导或综治网格员等。对空缺的领导岗位,河曲县设立干部轮岗池,以“提职”换“降职”,“下放农村”换“增待遇”,鼓励改革干部退出领导岗位,转入其他工作。在解决工作积极性问题上,河曲县采取奖惩分明的措施,2021年以来,全县提拔了17名业绩突出的干部,表彰了10个优秀单位、30个优秀个人,评选了3名优秀个人,对3名不履行职责的领导干部免职,严格落实奖惩制度。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热度不断攀升,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精简小县区方案或将释放出新的信号,未来小县区或将越来越瘦、越来越壮,事业单位设置或许不再是小事,而是重回“铁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