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 魏彦兴
穿过春秋战国的烟火,承载着各家学说的争鸣,暑假期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河上的船”展厅挤满了游客。各个时期的运河船模型让人眼花缭乱,借助相关设备,还可以一窥船的内部构造。站在模拟的“沙船”船甲板上,游客可以感受到江水的奔腾,一睹古老大运河的繁华景象。
今年暑期,“文化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全国不少博物馆利用自身藏品资源,或运用AI、VR等前沿技术,或联动其他文化场馆,推出不少创新沉浸式体验活动,不仅让文物更加鲜活、历史人文景观更加生动,也让游客“常来常新”,为文化旅游消费增添活力。
“听老城钟声”。在北京鼓楼“时间的故事”展览互动装置前,观众戴上耳机,触摸互动屏幕,选择“老城”任意一个城门传来的钟声。走到中央牌楼,游客可以观看一场沉浸式光影秀《共鸣》,感受四层数字光影艺术下的鼓楼时空变幻,了解钟鼓楼的建筑历史、特色以及报时报时的机制。
游客在鼓楼馆体验互动装置。人民网记者魏延兴摄
7月20日晚,电影《红星照耀中国》在广州近代博物馆中庭展映,这是“光影‘知’行——2024暑期主旋律电影展映季”活动首映的电影。为丰富观影体验,活动还设置了“集贴纸领奖励”和“说说感受赢文创产品”两项观影任务,完成任务的观众将获赠博物馆精美文创产品、正宗电影海报盲盒和实践证书。
洛阳古墓博物馆推出实景剧本游戏《烟雨楼台几许》,采用“真实场景+沉浸式剧情+游戏式互动”模式,为游客带来沉浸式文旅新体验。同时,博物馆还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准备了沉浸式互动游戏《北邙千秋》,让游客在展厅中一步步追寻真相,进一步了解博物馆展示的历史和相关人物。
相关数据显示,6月份以来,“博物馆”在生活服务类平台的搜索热度环比增长61%,其中西安、北京、上海、成都、武汉成为搜索热度前五的城市。为充分发挥博物馆公共服务功能,更好满足暑期游客需求,不少文化博物馆场馆进入“暑期档”,实施周一不闭馆、延迟开放时间、调整预约政策等措施。
暑假期间,故宫午门入口处总是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据悉,故宫博物院近期优化了入场流程,新增8个检票口,实行“先安检后检票”,提高游客入场效率;在端门广场西侧、协和门东侧两个游客排队区域增设了临时卫生间,并在开放区域数十个点位发放了急救包,为游客提供相应救助。
游客在吴门广场有序排队检票。人民网记者魏延星摄
受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范围扩大等因素影响,外国游客赴华参观热情持续高涨。成都博物馆针对海外游客推出了邮件预约方式,方便没有微信或中国手机号的游客预约参观。门票预约网页和手机界面已更新,支持中英文。此外,还设置了中英日韩四种语言标识,展板文字及说明为中英文对照,Visa卡还可在各文创区POS机上使用。
如今,“了解一座城市,要先逛博物馆”已成为不少游客的共识。业内人士表示,博物馆应进一步优化供给和服务能力,保持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同时满足海外游客对“为什么是中国”的好奇与探索,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