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板很长,短板很短
毫无疑问,SoulMask 很可能成为今年最主要的沙盒生存游戏。
这绝对不是夸张,也不是收费宣传——这是沉迷数百小时、忘却工作、头脑清醒的狂喜和毫不犹豫的断言。如果有人了解我,他们可能会说:嘿,这又是一款像《千年》一样的创新游戏吗?
嗯,你知道吗,在沙盒生存游戏领域,《Soul Visor》确实可以和今年策略游戏的黑马相提并论——甚至可以说在口碑上略胜一筹。这对我来说其实并不奇怪,因为《Millennia》的致命缺点显而易见,而《Soul Visor》的缺点就隐晦得多——细节暂时先不说,先说给大家听。
那么,《Soul Visor》的创新之处究竟在哪里?这款于2024年5月31日首发、目前还处于“抢先体验”阶段的生存游戏为何能赢得我的好评?
这里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生存类游戏其实已经陷入同质化的死胡同好几年了——整个玩法体系停滞不前,浪费时间,甚至连我这个狂热的生存爱好者都有些沮丧。我一度认为“生存”的赛道已经被堵死了,再也没有什么新意可想。几十年来,玩家只能日复一日地品尝同样的菜肴。
游玩克苏鲁荒岛
这绝对不是一个夸张的说法。难道你没看到最常被提及、最常规的生存关键点是什么吗?它就是——掸灰尘。
无论你是在地球还是在太空,在雨林还是在沙漠;无论你挥舞的是石器还是铁器,3D打印的环氧聚乙烯硬化塑料吸音钢还是阿姆斯特朗回旋喷气机……工具。无论你是人还是鬼,用两条腿直立行走还是用四肢触手在黑暗中爬行,生存就是砍柴、挖地、埋锅、做饭、建造房屋、饲养牲畜,无休止地重复。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与灰尘做斗争,永无休止。
太平洋变灰
游戏玩家在虚拟世界中所做的,无非就是重现早期人类的生活。这种千篇一律、有迹可循的人类发展历史、几乎流畅无比的过程,对于从未玩过生存游戏的新手来说,或许足够有趣。但经过数百或数千小时的重复,这个过程只会变得越来越无聊和无趣。
就像你在野外露营吃饭时,你是用勺子、筷子,还是用手指?你吃罐头食品、鲜肉,还是蛆虫?真的有区别吗?
在丛林中扮演灰烬——或者变成灰烬
嗯...其实是有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是否同意我的说法决定了你属于两个生存游戏群体中的哪一派。
什么?你问我为什么吃屎吃蛆?不,哥们,你连屎都不敢吃,还敢说是为了活下去?
世界名画:你可以不吃头就吃它,它的蛋白质含量是牛肉的六倍——然后它就爆裂了
咳咳,咱们回到正题上。
第一种人,仪式感十足,玩生存游戏,连大便都要挖个坑用卫生纸。而卫生纸,要从蔡伦发明纸开始说起。就像《我的世界》里的山地爱好者,十秒徒手拔树、一分钟出工作台、半小时出石器、一上午出铁器、钻石套装,就能进入游戏,但要折磨自己——我是说享受生存,从旧石器时代开始,捡了7天树皮和木棍,还找高岭土做冶铁的坩埚却找不到——整整一周007全天候,还停留在青铜时代当原始人。
这就是所谓的铁杆死忠派,他们脑子里想的都是折磨与被折磨,生存与被生存,脑子里满是“我能建造什么”或者“我该怎么建造”。
或者你是一个纯粹的游戏享受者,有着像吉加查德一样结实帅气的下巴,以及经过长期训练的强悍身体。你吃喝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增强自己。你可以徒手打碎岩石,两拳打倒初始怪物。你怀里还抱着一个四维口袋。当你遇到困难时,你可以使用思维的力量。你可以在地上捡一些无主的垃圾,用手搓揉枪支弹药、火箭筒和车辆。
这一学派关注的不是“我能做什么”或“我应该如何做”,而是“我所做的东西有什么用”或“如何使用它”。
我都世界末日了,免费经验波怎么只要七天就来?——《七天必死》
具体来说,在如今的生存游戏世界里,设计师要么深挖“生存”这个概念,深入挖掘每一个细节,甚至想加入一个呼吸的按钮——这就是所谓的硬核模拟。
要么以生存为基础不断注入其他更持久、更容易制作的不同元素,以创造出不同的游戏体验——也就是所谓的“体验为王”。
确切地说,体验派并没有削弱“生存”,只是与模拟派相比,体验派的生存要素一般被放在了次要位置——仅维持饥饿、口渴、食物、水、睡眠等基本概念。例如《木筏》《永恒的天空》《深海迷航》等作品,游戏的重点会放在跌宕起伏的剧情和惊心动魄的舞台表演上:比如充满奇怪动植物的外星球、生态环境截然不同的无人区、又或是一望无际、死亡的荒原。
玩转恐龙世界
该类型游戏往往在保证生存玩法基本要素的同时,为玩家讲述有趣的故事或准备奇异的舞台,不仅能让玩家体验到“生存”的乐趣,也吸引了更多的轻中度玩家群体。
事实上,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火爆且好评的游戏,基本都是此类型的生存游戏——即便是被很多人认为是硬核游戏界领头羊的《绿色地狱》《森林》,也在题材上煞费苦心,并不完全靠“硬核”作为卖点。
因为抛开“生存就是玩游戏”这个抽象的概念,用更具体、更实际的话来说,大部分生存游戏中的生存元素几乎无一例外、几乎必然与其他玩法绑定在一起——比如建造、生产、故事、角色扮演等。
有了这些元素为基础,生活的美好才能更好地展现出来。
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本文的主角《Soul Visor》时,这部作品又为游戏体验带来了全新的理念。
《灵魂面具》的舞台设定在一片疑似二类甚至三类接触的神秘雨林,这部作品无疑汲取了大量南美文化圈的营养,也融入了不少口耳相传的外星谜团。
于是,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身着五彩斑斓华丽服饰的部落勇士、以动物形象为基础的神秘原始图腾宗教、神秘强大的外星科技、以及无法避免的残酷活人祭祀。
我们扮演的主角正是这样一个从地牢牢笼中逃出的牺牲者。
于是为了生存,或许也是为了报复那个试图崇拜第四次天灾伟大携带者的原始部落,我们这些一无所有的幸存者,只能开石、砍柴、打猎,用石斧、石矛、石镐开始,一步步从零开始搭建自己的营地。
然后,如果可能的话,探索这片未知的土地,并向那些残忍的野蛮人进行正义的报复。
事实上,在玩家一步步开始常规的生存循环后,很快就会注意到《灵魂面具》围绕生存元素所增加的主菜——从砍树到挖矿,从制药到锻造甚至刀枪棍棒,CampFire工作室为玩家准备了一整套RPG风格的玩法,让玩家在每一步生存行动中获益。
Soul Mask 将游戏中最基本的生存活动粗略地分为生产活动和战斗活动——两者都由 RPG 爱好者非常熟悉的熟练度系统驱动。只要玩家重复这些生存活动,就能促进熟练度增长并从中获益。例如,如果采集熟练度高,就会获得更多的纤维藤浆果。
熟练度每30级会有质的飞跃,生产技能可以解锁一些特性提升,比如收获量或者收获速度,或者工具磨损,总体来说比较数值化,战斗技能比较直观,除了获得更高的伤害加成,玩家还可以解锁独特的技能。
确切地说,《灵魂护目镜》通过RPG式的熟练度与技能系统,将原本枯燥的生存养成循环无限细化,并用数量与能力形成更强劲的驱动力,让玩家在完成常规生存循环的同时,获得额外的多巴胺。
这个系统可以说是《灵魂护目镜》针对目前生存玩法同质化问题给出的部分答案。
毕竟,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网络的飞速发展,荒野求生这门艺术已经从一门深奥的学科,演变成了一个系统的大众资讯,只要有一些基本的常识,普通人都可以谈论。而依托这个系统种植出来的果实——生存游戏,被这些“常识”牢牢锁住。
人要吃饭喝水排便,也要好好生活穿暖和的衣服;牲畜要吃草养肥,也要经常运动放松;鸡要下蛋,人要排便。这些规矩就像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墙,堵住了生存游戏设计师的发挥空间。即便设计师想出什么“反直觉”的东西,不管玩家是否懂得荒野求生,他们肯定是压力最大的那一个。
因此,适当的RPG化可以说是完美抹平了生存类游戏中枯燥的生存部分。至少相较于常规的延迟正反馈,直截了当的RPG式数值刺激有效提升了游戏体验。就凭这一点,《灵魂面具》可以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只要后续开发不出大问题,游戏肯定不会太差。
所以你玩得很开心,勤奋地采石和砍伐木材,用自己的双手在这片雨林中建造了你的第一个家。就在你拍下你第一个篝火的照片时,你发现了一个奇怪的身影。一个在丛林中游荡的流浪者向你提出了一个请求——他/她想加入你的部落。
你突然意识到,《灵魂面具》并不是一款常规的沙盒生存类 PvPvE 游戏,还加入了一些 RPG 元素。本作还拥有类似《奇幻兽帕鲁》的部落系统——玩家可以拯救原始部落的人们,挑选最优秀的种子服务于自己部落的发展,为自己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事情突然变得有趣起来。
玩家收获第一个“帕鲁”后,就可以从繁重的生产活动中解脱出来了。因此,探索这片雨林成为首要任务。你明显注意到,你的部落成员比你正在使用的躯体更强大,潜力更大。他的熟练度上限更高,甚至还有独特的条目可以进一步增强生产或战斗力。
除了自己捕捉Palu,还可以邀请在线好友一起成为Palu
因此,当务之急不仅仅是弄清楚对手是谁、在哪,以及如何抓住他——我的意思是,邀请更多优秀的野人种子自愿加入部落,为我们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才是当务之急。
在历尽千辛万苦打败了上古遗迹的野蛮守护者后,你收获了一些显然不应该存在于原始社会的怪异科技创造物。更重要的是,你突然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原来你并不是人类!
还记得过场动画中突然贴在脸上的那个奇怪面具吗?准确来说,玩家并不是自己亲手创造的躯体,玩家从始至终就是那个面具——金色吊坠,诡异而神秘的祭祀面具。
《灵魂面具》整个宏伟的舞台一下子打开了,原本你以为是玩法核心的RPG系统、探索系统、宗族系统都不是重点,这款游戏真正的核心早已摆在你的面前——灵魂面具。
三初始面甲
事实上,护目镜系统紧密结合了《灵魂护目镜》的所有附属系统,从RPG式的熟练度系统到属性点系统、体力管理再到肉身系统的捕捉与切换,甚至烹饪、喂食、探索、冒险进度等,都与护目镜的意识层面直接挂钩。
无论玩家拥有哪种身体,只要是有利于生存的积极活动,意识层次就会提升——哪怕你只是站在那里,只要控制的群体还在呼吸,你就能不断提升自己。
更让人惊喜的是,《灵魂护目镜》中的护目镜并不局限于玩家一开始能看到的那三种。事实上,随着世界观的推进和探索强度的提升,在击败各种野人阵营、探索神秘的外星遗迹后,玩家可以获得整整 10 种护目镜,每种护目镜都有独特的技能树和加成——从神枪手到暴力战士,从指挥家到暗影刺客再到机甲骑士般的探险者。玩家可以选择的选项可以说极其丰富,从战斗到生产都有相应的路线。
设计师自己或许都没有意识到,这个或许是灵光一闪的护目镜系统改写了生存类游戏面临的困境——谁说在沙盒中生存下来的一定是个体,为什么不能是一个在群体中游走的意志?
在凶兽林立、强敌环伺的环境中,意志如何带领族人生存下来?自然的方式就是先强大起来,再发展。
如何才能变得更强?
除了不断战斗,磨练操控机械的武技,你还可以直接附身于潜在的种子或成熟的强大战士。是的,没错,作为神秘的面具和部落的实际控制者,我们可以自由穿梭于部落成员之间。所有身体——无论男女老少,都是部落繁荣的基石,是玩家手中的财产和武器。
即便是死亡也无法摧毁我们,因为肉体依然有血有肉,但是灵魂面具却是永恒的,不可毁灭的。
满载而归(不看击鼓挑战)
这是如何发展的?
挑选部落中最优秀的战士,控制手下最强悍的战士,用棍棒殴打对手,用武力表明自己的好感,然后掠夺那些原始部落,让对手成为你的原始资本。就像一个真正的原始人,抓住你喜欢的人,把他的身体推到极限,用棍棒把他打晕,然后用面具征服他的灵魂。
我们代表着这片雨林的意志。只要符合我们部落的宏伟抱负,我们就可以毫不留情地杀戮和征服。
这也是《灵魂面具》令人着迷的根源。你以为它只是个原始雨林生存沙盒?不,它还有部落和阵营管理。你以为它仅此而已,只是个带有更深层次 RPG 元素的“帕鲁类”生存游戏?不,它还有面具和探索。
《灵魂面具》不同于市面上大部分的生存类游戏,玩家要做的并不是狭义的求生,而是真正成为族群的唯一意志,部落的绝对代言人,引领原始文明的光芒在远方混乱的黑暗中生存下来。
这样的玩法模式几乎只有在策略游戏中才能体验到,而《Soul Visor》给了你一个宝贵的机会,让你以更低的视角、更加RPG化的方式,沉浸在原始部落崛起的歌声中。
唯一能与其相比的游戏大概就只有《方舟:生存进化》了。
“灭绝”DLC应该是故事的结局,“创世纪”只是浪费时间。
《方舟》的玩法显然为很多沙盒生存设计提供了养料,《灵魂面具》无疑从中借鉴了很多。但相比《驯龙高手》和“大平原上的PVP,我是南巨人,你走,如果你有梦,就来吧”的那种感觉,《方舟:生存进化》最出彩的地方,还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埋藏在生存主线之下的暗线——拯救地球。
是的,《方舟》里的超人科技与技术成果并非外星人创造,而是来自人类自己。人类在发现无与伦比的能量水晶后,对母星进行了过度开发,导致能源战争爆发,地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因此,玩家扮演注定幸存下来的克隆人,完成方舟系统的生存挑战,追随不同时代的克隆前辈的脚步,最终在神化海伦娜的帮助下重返地球,收拾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陈克,让文明的种子重返地球。
这不仅仅是幸存者之间的直接斗争,更是整个人类与过去、与灾难的斗争。
《方舟》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与人斗劲无穷,与天斗劲无穷”
如此宏大、震撼人心的演出,在《灵魂面具》中完全有可能重现,因为外星科技、原始部落天生就适合宏大的剧情演出。甚至更进一步,《方舟》的游戏体验和玩法深度更侧重于PvP,在实际演出效果上难免重心出现偏差。《灵魂面具》有部落系统和RPG系统作为基础,对PvE游戏体验的侧重也为宏大的叙事提供了天然的舞台。
作为族群意志的代言人,我们显然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如果这一切真的实现了,那么《Soul Visor》的出现确实可以称得上是生存沙盒游戏的一次罕见变革。
但这一切或许只是我的幻想。正如我前面提到的,设计师或许并没有注意到“护目镜系统”宏大叙事的可能性。事实上,在7月18日的大更新中,CampFire Studio就将初始体理念推翻并进行了重置——相比于原本可怜又毫无特色的初始角色,新版本的初始体不仅拥有独特的词条和更高的熟练度上限,还能利用外星石棺技术复制部族的天赋和属性面板。
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利于游戏体验的改变。
每个面具都有自己的特殊动作
《灵魂面具》第一版在初期的机战体验上就显露出了不足,玩家在角色塑造和前期养成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情感,但在剧情展开之前,谁也没有想到自己扮演的只是一个神秘的面具。
从设计角度来说,玩家对于初始角色有着非常深厚的共情,虽然前期可以不断切换、操控其他族人的身体,但玩家始终希望初始角色能够在部落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可惜的是,如果设计师真的要强调玩家种族身份的话,他们显然会赋予初始单位一个更加符合舞台背景的神秘职位,比如团体牧师或者部落领袖。
虽然玩家不再依赖原版机械的肉身来帮助部落,但是这具逃脱人类献祭、意外承载着玩家意志的首具躯体显然能够激发部落的意志,成为文明崛起的第一缕曙光。
甚至有可能成为普罗米修斯那样的人物。
让族长可以窃取部落的面板和力量的设定很有游戏性也很方便,但是却也把部落意志和族群意志的承载者从高位降格为一个幸运儿,一个普通人——一个平凡到需要借助超强科技才能窃取部落力量的可悲角色。
原本希望有一个黄金王座般的“马桶”和一个高贵的原始领袖。但很显然,设计师们只把它看作是玩家的衍生品。这样的设计或许方便了玩家,或许能显著提升游戏体验,但也意味着《灵魂面具》即将迈出的改革步伐只能是半步,不会再向前推进——无法真正彻底改变生存玩法的底层逻辑。
当然,抛开我个人的哲学胡言乱语,《灵魂面罩》的地位是不可否认的:它就像2017年首次亮相的方舟,从一个从未有人考虑过的角度,将生存沙盒游戏的混乱世界一分为二。
虽然这个删减有些令人遗憾,但毫无疑问,在融合了相当多元素的部落系统和面具系统的帮助下,《灵魂面具》绝对会是2024年迄今为止最好玩的生存沙盒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