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发现所在城市共享单车价格上涨,工作日起步价由“前15分钟1.5元”调整为“前10分钟1.5元”,10分钟后计费标准为每15分钟1元。按照这种计价方式,骑行一小时的费用从4.5元涨到了5.5元。
这也意味着,共享单车起步价正式进入“十分钟时代”。
界面新闻发现,哈罗单车已在广州、成都、武汉、西安四个城市开始调价,滴滴青桔单车也在成都、武汉跟进调价。业内人士透露,此轮调价从6月中旬开始,近期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影响。
对此,哈喽官方客服表示,共享两轮车定价会因整体行业运营环境等诸多因素不时调整,但调整后的价格还是很划算的。哈喽会在调价前进行公告,用户也可以在扫码确认解锁页面看到具体的定价规则。
不过面对涨价,美团单车已下调广州起步价,调整后工作日起步价为1.5元,使用时间由原来的15分钟延长至20分钟。
共享单车涨价消息历来备受外界关注,此前也已经历多轮调整。今年4月,上海、广州等城市将清明节假期起步价由1.5元/15分钟提高至1.8元/15分钟。
“我骑了共享单车半个多小时,收费3.5元,夏天骑自行车很热,这个价格还不如坐公交车。”一位用户告诉界面新闻。
从2016年到现在,共享单车价格从最初的每次骑行0.5元/30分钟,上涨到目前最高的2.5至2.8元/25分钟,涨幅超过5倍。
对于频繁涨价的原因,一位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共享单车是一个运营和人力投入较大的行业,整体面临运营和维护成本较高的挑战。”
尤其在大城市,共享单车的运营维护成本较高,骑行需求越大,车辆磨损和更换的速度就越快。城市对共享单车的监管也日趋细化,需要企业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以满足政府要求。不同城市通常会根据整体运营投入来调整价格,因此各地会有差异。一般来说,大城市的共享单车价格普遍高于中小城市。
在哈啰出行2021年上市时提供的招股说明书中也可以看到,车辆磨损及更新的费用动辄就高达数百亿元。
2018年至2020年,哈罗三年的折旧费用分别为17.26亿元、20.93亿元和24.73亿元,合计超过60亿元,其中大部分来自共享单车,折旧费用也是总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此外,哈罗在购置新共享单车和电动自行车上分别花费42.52亿元、23.33亿元和40.26亿元,合计超过100亿元。
由于投入巨大,公司近三年整体净亏损分别为22.08亿元、15.05亿元、11.34亿元,虽然亏损额在逐年收窄,但累计亏损额近50亿元。
从美团财报中还可以看到,2023年共享单车及电摩的累计折旧及减值规模将达到66.88亿元。
2021年之后,哈喽还没有更新营收数据,而截至2023年,美团新业务板块——美团单车所在的板块,以及滴滴另一业务板块——滴滴青桔所在的板块,依然处于亏损状态,说明共享单车还未攻克盈利难关。
在此背景下,涨价成为共享单车行业对抗高成本的手段之一,如何在涨价的同时留住用户也是需要长期应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