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奥委会主席霍曼严厉批评‘儿童运动员’》报道指出,14岁的中国跳水运动员全红婵在男子10米跳台夺金引发争议,霍曼明确表示反对儿童运动员,但其言论被指“双重标准”。
霍曼先生的这句话,在国际体坛上扔了一块大石头,对我们的小妹妹全红婵的年龄提出了一个小小的“小疑问”。这可是大事啊,要知道,全红婵可是去年东京奥运会涌现出来的一匹黑马,她以近乎完美的动作征服了全世界观众的心。霍曼的疑问,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扔了一块大石头,激起了阵阵涟漪和讨论。
这一波质疑迅速在网络上炸开。有人认为,霍曼提出质疑是出于严肃的态度,毕竟体育界对年龄的要求很严格;但更多人认为,这种质疑缺乏依据,甚至带有“酸葡萄”心态。毕竟,在竞技体育的舞台上,实力才是硬道理,不是吗?
更有意思的是,不少网友还挖出了德国队自己年轻球员的例子,并调侃道:“霍曼先生,在谈论别人的事情之前,请先看看自己的后院!”
说实话,霍曼的这番言论确实有些“脱节”。我们都知道,国际奥委会对于各项赛事的参赛选手年龄都有着明确的规定,而且严格执行。全红婵能够站上奥运赛场,自然是经过了层层筛选,完全符合规定。再说全红婵的实力摆在那儿,三次满分动作更是直击大家的心。这样的表现还需要用年龄来证明吗?
巴黎奥运会的万众瞩目聚焦在女子双人十米台决赛的跳板上,金牌搭档陈玉玺与全红婵如两颗璀璨的明星携手跃入空中,最终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夺得金牌。这不仅是中国队在该项目上的七连冠,更是对两位姑娘无数汗水和泪水的最高褒奖。
赛后,当被问及感受时,全红婵的一句“我也曾经年轻过”,瞬间爆红网络。这句话看似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淡然,却也让人想去探究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或许,在她看似轻松的笑容背后,蕴藏着无数次跌倒又爬起来的坚韧。
2021年夏天的东京,全红婵的名字如一道闪电,打破了跳水界的宁静。她五跳三满分,这样的成绩,即便在国际比赛中也极为罕见。她像一只轻盈的水鸟,在空中划出完美的弧线,然后优雅地落入水中,几乎没有留下一丝涟漪。那一刻,全红婵的名字被世界记住了。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一跳成名”。
然而谁能想到,这个在赛场上闪闪发光的女孩,却出生在广东湛江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是缘分和不懈的努力,让她遇到了自己一生的导师——陈华明教练。在陈教练的悉心指导下,全红婵从湛江体校起步,一步步踏上了追梦的征程。尽管条件艰苦,但她从未想过退缩,因为她知道,唯有勇往直前,才能离梦想更近。
东京奥运会的推迟,对很多运动员来说,或许意味着更多的等待和不确定性。但对全红婵来说,这却成为了一个转折点。在全国跳水比赛中,她凭借出色的表现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国家队。从那一刻起,她距离梦想的奥运舞台又近了一步。
全红婵私下是个关心家人的好女孩,她曾多次表示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治好妈妈的病,这个单纯朴素的愿望感动了无数人。而她在各种采访、镜头前的淡定从容,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和懂事。这样的全红婵,怎能不让人喜爱和敬佩呢?
在全红婵获得三项满分的时候,“跳水女皇”郭晶晶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中郭晶晶十分真诚的表示:“小泉获得了三项满分,我真的很羡慕,我跳水20年了,从来没有获得过这么多的满分,小泉一次比赛就取得了这样的成绩,我真的很羡慕。”
郭晶晶也坦言,看到这些优美、清脆的动作,让她想起了许多过去的跳水经历。
虽然她嘴上说羡慕,但心里对后辈全红婵的同情心恐怕更多。因为有着同样的经历,郭晶晶比我们这些旁观者更清楚,全红婵为如今的成就付出了多少。郭晶晶知道,女子跳水项目一直是选手更替最快、最频繁的项目,运动员职业生涯的黄金期极其短暂。
全红婵也表示,自己的动作越来越重,作品质量也没有以前那么高了。
时间是最无情的,即便是全红婵这样的天才,也难以抵挡它的侵袭。如果有一天,全红婵不能再一口气跳出三个满分,大家还会像现在一样爱她吗?
显然,霍曼的言论纯属胡说八道!且不论他对国际奥委会规则的无知,单看德国代表团中同样年轻的运动员,其丑陋的“双重标准”就暴露无遗。就连德国网友也看不下去,站出来指责他不公平。这种赤裸裸的偏见无疑是对体育精神最严重的亵渎!
仔细想想,霍曼这句话漏洞多得数不清。首先奥运会对运动员年龄是有明确规定的,但是这些规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要求,还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全红婵能够登上奥运赛场,肯定是满足了所有条件,凭借实力获得了参赛资格。霍曼完全是睁着眼睛撒谎,完全无视基本事实!
更可笑的是,德国队同样有年轻球员参赛,为何到了别人的份上,就被认为是“不负责任”?这如果不是典型的双重标准,那是什么?凭什么我们中国运动员要受质疑,而德国运动员却“宠爱有加”?说到底,这是赤裸裸的偏见和歧视,是对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蔑视!
说真的,体育比赛讲究公平公正,年龄歧视从何而来?只要遵守规则,用实力赢得比赛,不管你是14岁还是41岁,都应该受到同等尊重。
如果赫尔曼自己不懂规矩那就好了,还瞎说别人,这不是自找麻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