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凌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古扎镇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此次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暴雨过后如何有效防范次生灾害?
新华社记者刘昆拍摄的无人机照片
此次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云生认为,此次灾害是持续降雨、冰雪融化引发的大规模谷地洪涝、泥石流自然灾害,其成因十分复杂:
第一,日地沟呈树叶状,沟面积约26平方公里,集水面积大。同时,沟内高差较大,沟源海拔约5700米,沟口海拔约1700米,高差约4000米。沟长10.5公里,平均纵坡在30%以上。
二是日底沟紧邻鲜水河断裂带,该处曾多次发生强震,造成岩体破碎、塌陷。同时,沟源区海拔较高,冻融风化作用强烈。沟源区水资源十分丰富,静态储量约480万立方米,动态储量约180万立方米。
三是近期气温较高,笔架山源头区冰雪融化加快,加之近期持续强降雨,导致沟渠堵塞,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第四,此次山洪泥石流冲走的固体物质约58万立方米,山洪泥石流携带的孤立岩石直径大到10米左右,一般几十厘米到几米不等,流速估计大于8米/秒,单个块体的冲击力大于500千牛顿,环流区冲击力可达百吨以上,破坏力巨大。
泥石流为何这么猛烈?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由降水(暴雨、冰川、融雪)在山谷或山坡引发的一种特殊洪流,携带大量泥、砂、石、巨石等固体物质。
泥石流具有突发性、流速高、流量大、物质容量大、破坏力强等特点,是一种灾害性极强的自然地质现象。泥石流通常突然猛烈爆发,携带巨大的石块,泥石流持续时间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是一种世界各国广泛分布的特殊地形地貌条件的自然灾害。泥石流多发生在山区,随着公路、铁路、水利工程、定居点的修建,泥石流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不断扩大,泥石流往往会破坏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破坏城镇、村庄,造成巨大损失。
新华社记者刘昆拍摄的无人机照片
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到来前有哪些征兆?
强降雨可能引发塌陷、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塌方等次生灾害,此类次生灾害具有滞后性,容易造成更为严重的伤亡。
那么,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到来前都有哪些征兆呢?
“山洪、泥石流到来前,都是有征兆的。”专家提醒,可用“一听二看”的方法判断是否有危险。
听听是否有异常声音。如果听到山中有沙沙声,但找不到声音的来源,那可能是松散的沙石流动的声音,这是泥石流即将发生的征兆。轰鸣声或轻微的震动表明泥石流正在形成。
“二观”是看河水、山体是否有异常。如果河(沟)床的正常水流突然停止,或洪水突然增加,而且有很多柴草和树木,就意味着河(沟)上游已经形成泥石流。如果山上有大量白水流淌,山坡变形、隆起、开裂,甚至山坡上的物体倾斜,就意味着山体即将发生滑坡。
新华社记者刘昆拍摄的无人机照片
强降雨后如何预防次生灾害?
暴雨洪涝灾害不仅会带来泥石流、塌方、塌方等次生灾害,还会污染水源、引发传染病流行。
遇到连续降雨或大雨时,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牢记以下防灾避险要点:
汛期到来前,在灾害避难场所准备好应急食品、水和衣物,保持通讯畅通。
遇到泥石流、山体滑坡、塌方时,一定要尽快躲避:泥石流来临时往高处跑,山体滑坡来临时往两边跑,塌方来临时往远处跑。
此外,若遭遇大雨或水浸,请谨记以下几点,避免危险:
不要去桥下、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商场等低洼处;
尽量减少外出,如必须步行,应携带长杆探路,避免掉入下水道、井盖缺失等洞内;
居住在低洼地区的居民应提前在家中准备好应急物品,并密切关注当地相关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和避险提示。
新华社记者 刘昆 摄
(记者:胡旭 编辑:孙世宇 张敏艳 赵玉娇 最终审稿:陈敬超)
物资支持:四川省交通厅、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