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宜良县藏着一个鱼文化主题博物馆,你去过吗?

admin

中新网昆明8月11日电 (记者 胡远航)在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蓝茂箐的山沟里,有一座鱼文化主题博物馆“中华鱼文化院”,成为众多鱼友的最爱。近日,记者走进这座鲜为人知的民间博物馆,探寻背后的故事。

云南鱼养殖基地在哪里_云南最大的养鱼基地_

图为讲解员向游客讲解养鱼知识。中新社记者 李家贤 摄

该馆由从事抗风浪鱼类保护二十余年的养鱼人尹树茂策划建设,采用史料+实物+趣味互动的方式,分为“鱼类的起源与演化”、“鱼文化的历史变迁”、“多彩的鱼文化”、“古代渔业发展”、“保护鱼类资源传承鱼文化”五大板块,展示中国丰富多彩的鱼文化和鱼种资源。

_云南最大的养鱼基地_云南鱼养殖基地在哪里

从古代五大鱼类到云南六大著名鱼类,从“考古中的鱼”到“文学艺术中的鱼”和“哲学中的鱼”,从食鱼文化、观鱼文化、渔文化到鱼药文化……走进中国鱼文化研究院,仿佛穿越在鱼文化的悠久历史长河中。

“鱼,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形象。”尹树茂介绍,在中国文化中,鱼不仅是原始图腾之一,出现在各种古代器物和老庄思想中;还被泛化为吉祥的化身,广泛出现在文学艺术以及年画、剪纸、灯笼等民间艺术中。

云南鱼养殖基地在哪里__云南最大的养鱼基地

图为早期养鱼图鉴吸引参观者。中新社记者 李家贤 摄

云南最大的养鱼基地_云南鱼养殖基地在哪里_

但尹树茂计划建造的鱼类养殖馆,不只是展示鱼类养殖,更是为了保护本地鱼类品种。馆内展示了云南发现的古代鱼类图谱,以及抚仙湖的抗浪鱼、滇池的金线鲃、江川的大头鲤、大理的弓鲡等众多著名鱼类活体标本,充分展示云南鱼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考古资料显示,云南是世界最重要的鱼类起源地之一,早在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就有被誉为“天下第一鱼”的昆明鱼等多种古鱼类在这里生活。至今,七彩云南南部尚存淡水鱼类629种,约占中国淡水鱼类的40%,居中国之首。其中,土著种类594种。

但文化馆展示的数据显示,目前,云南本土濒危、极危、濒危、易危鱼类有138种,占云南特有种类的50.7%。尹树茂20余年潜心研究的抗浪鱼,是我国最大的深水淡水湖抚仙湖特有的鱼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受环境污染、过度捕捞、外来物种入侵等影响,一度濒临灭绝。尽管目前已实现人工驯养、养殖和就地保护,并开始迁地保护,但野生种群恢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_云南鱼养殖基地在哪里_云南最大的养鱼基地

云南鱼养殖基地在哪里__云南最大的养鱼基地

图为游客在博物馆内欣赏展出的抗风浪鱼。中新社记者 李家贤 摄

近年来,尹树茂积极响应政府部门的号召,已孵化放流优质抗风浪鱼苗500多万尾回流抚仙湖。

“保护鱼类,不仅是保护水域生态,更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更重要的是保护当地的鱼类文化。”借着鱼文化中心的展览,尹树茂表达了一个爱鱼人士的心愿:“希望有一天能重现《鱼逆浪》诗中鱼儿成群、相互纠缠、生生不息、取之不尽的场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