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饮食文化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劳动智慧。千百年来,五湖四海的中华儿女凭着对美食的热爱和卓越的创造力,不断探索、创新、耕耘,烹制出美味佳肴,享受火热生活。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商务部联合出品、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制作的大型美食文化旅游季播节目《三餐四季》热播。每期节目,主持人与各界名人组成的“寻味团”将深入一省两座城市,品尝当地传统美食,体验独特的风土人情,将各地繁华的生活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三餐四季》跳出了传统美食节目的范畴,不仅为观众呈现了一场中华美食的视觉盛宴,更带领观众踏上了一场深入民俗的民族文化之旅。节目中选用的每一道菜品,不仅是地方文化特色的代表,更是当地丰富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文脉的体现。比如贵州遵义有上百年的辣椒栽培历史,辣椒已成为田间、集市、餐桌上的一道风景线。爱吃辣的贵州人,吃辣的方式多种多样,酸辣、香辣、麻辣、油辣、麻辣……多种多样的辣味构成了贵州人清爽火辣的生活。再比如,作为古代重要的水陆枢纽,江苏淮安的饮食文化深受文人骚客的影响。无论是苏轼“芦蒿满短苇芽”的期盼,还是杨万里的“鱼食雪花肥美”的回味,都讲究味道,追求意境。
地方美食是舌尖上的文化密码,能体现当地人的性格特征和生活态度。《三餐四季》深挖每道特色美食背后的故事,探究其中蕴含的方方面面生活。河北邯郸三兄弟与妻子共同经营一家24小时营业的拉面店。十余年的扶持与坚守,“全家在一起最幸福”的真情告白,体现了“家和万事兴”的中华传统价值观。贵州遵义女孩李雪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接手豆腐面店,在用心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坚持做健身教练,用行动诠释何为责任与爱。福建莆田有“无卤面不成宴”的传统。莆田菜馆创始人方志忠亲眼目睹过很多海外华人长辈因为一口卤面而流泪,于是立志要在世界各地开莆田菜馆,让在外打拼的游子们也能尝到熟悉的味道,抚慰舌尖上的乡愁。《三餐四季》中穿插的人生故事不仅感人肺腑,也让观众更深刻地体会到美食的重要性和意义。
中国人的每一顿饭,不仅是为了温饱,更是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共鸣。《三餐四季》用温情脉脉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连接古今、连接个人与乡村的中华饮食文化全景图。一碗羊肉面,诉说着贵州遵义人民的乡愁;一锅海鲜酸菜火锅,饱含着辽宁葫芦岛人民的热情;一碗四料鸭汤,蕴含着福建泉州人民的深厚内涵;一口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豆瓣酱,体现着河北邯郸人民的亲切……栩栩如生的地方风味美食、街头巷尾静静流淌的烟火气息、普通居民平凡的日常生活,让《三餐四季》有滋有味,温暖如春。 《三餐四季》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细腻地捕捉到每一道菜、每一口食物背后的温暖,展现出食物作为中国社会传递文化和情感媒介的重要作用。
《三餐四季》以一日三餐为线索,巧妙串联起中国老百姓平凡而真实的日常生活,不仅展现了中国辽阔的地理风貌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它不仅是一本地方美食的“集邮册”,更是一本生动的人文历史“教科书”。用一顿饭的小片段,讲述了“一日三餐,一年四季温暖平和”的中国故事。
光明日报(2024年8月14日第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