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法官:探索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有益之作

admin

司法领域蕴藏着丰富的艺术创作矿藏,近年来,反腐、涉黑、涉案等司法题材影视剧受到观众青睐。然而,这类作品如果把握不好艺术现实与生活现实的关系,不能从作品中提炼出“正义必胜”的令人信服的希望和精神力量,播出后的负面溢出效应往往会对这类作品造成损害。从这个意义上讲,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行刑官》在处理艺术现实与生活现实、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问题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执行工作是维护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但往往就是这“最后一公里”,让普通百姓直接感受到法治社会的温暖与成熟。电视剧《执行法官》以16起法院执行案件为蓝本,艺术性地讲述了一群年轻执行法官如何将判决书上的“程序正义”换成当事人手中的“实体正义”的生动故事,充分而生动地展现了司法工作者为实现司法公正“最后一公里”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执行难不仅是司法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执行不仅关系到司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也关系到经济社会能否正常运转,更关系到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的切身利益,对社会的稳定与安宁具有重大意义。剧中选取的16起执行案件贴近百姓生活,涉及合同纠纷、家庭矛盾、社会伦理等多个层面。尤其是校园贷、房产执行、旧村拆迁等,都是近年来我国社会民生领域经常遇到的热点问题。剧中每一起案件的故事都独立完整,同时又与其他案件的故事紧密衔接。专业线的逻辑串联、精心设计的剧情推进,让观众随着剧中人物的演绎,沉浸在法院执行工作的挑战之中,亲身感受到剧中执行法官维护司法公正“最后一公里”的“真”。这个“真”是这部剧的灵魂,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高度契合。

影视作品需要借助剧中人物的动作推进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执行法官》塑造了一群充满青春气息的现代法官,每个角色都不是完美的,但都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他们伴随着案件和故事一起成长,组合在一起,几乎满足了观众对优秀“执行法官”的所有想象——正直、坚定执着、机智勇敢、阳光体贴​​。执行法官的担子很重,涉及立案、侦查、审判等几乎所有司法环节。为此,《执行法官》不仅展现了执行工作的外部艰难,也让观众了解到法院内部的运作。年轻的执行法官不仅要面对社会的监督和考验,还要面对法院内部不同部门的竞争。把一群年轻法官放在这样一个矛盾集中、难度大、强度高的职场环境中去角力,无疑引发了观众的好奇心。因为职场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他们会对剧中的人形成一种天然的“共情”,有强烈的追剧冲动,并因为工作中的代入感强而与剧中人物一起经历喜怒哀乐。

作品通过故事情节,更加真实地还原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复杂多样的矛盾,也展现了人物对情、理、法关系的认知与实践。在追求法律公平正义的共同理想下,展现了每位法官的性格特征。这是艺术的需要,也是职场的现实。两位主角中,一位是从“刑警”转行到“执行”的齐林法官,胆大心细、睿智勇敢、温柔体贴,追求“结果正义”;另一位则是严肃果断、原则性强、坚持“程序第一”的执行法院院长楚云。虽然他们的工作理念经常发生冲突,但他们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就是确保人民得到公平对待。于是,在经历了躲马案、撞豪车案、儿童叛乱案、美女赔偿案、校园裸贷案等一系列案件后,他们互相欣赏,共同成长。不仅如此,阳光正直的欧阳璐璐、技术高手闫安阳、记忆力超群的叶轩、稳重忠诚的邵军以及甘当配角的田佳、张天翼,作为团队成员,共同面对复杂、细致、艰巨的执行任务,从不畏惧、勇往直前,各司其职,主动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坚守理想、互帮互助、在工作中不断成长的年轻法官谱写了一曲青春颂歌。

该剧为观众了解法官真实工作生活和司法工作打开了一扇窗口,实现了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光明日报(2024年8月14日第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