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江西有一位术士,精通风水和占卜,许多人争相请他帮忙寻找风水宝地,以求自己的家人永远富足昌盛。
这一年,巫师来到了福建建安,住在一户杨姓人家。杨家户主杨先生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对巫师照顾有加。巫师十分感激杨先生,想要报答他,想帮杨先生找一个好的风水位,保佑他的子孙后代。
杨家住处不远处,有一座土地庙。巫师看中了这里,便对杨员外说道:“你对我恩情深厚,我也没有办法报答你。我看土地庙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你若是拥有了这块宝地,将来你的子孙后代,身价将大增。”然而杨员外并不相信巫师的话,只是一笑置之。巫师屡次建议他买下土地庙的土地,但杨员外始终摇头。
术士见杨先生不同意,便偷偷替杨先生接手,悄悄地把香炉从土地庙搬到杨先生家里。杨先生是个老实人,并不知道香炉是被术士搬走的,看到自己家里的香炉,便赶紧叫人把香炉送回了土地庙。
巫师没有死心,几天后,他把土地公像搬到了杨先生家里。当地人听说后,以为是土地公显灵,像自己去了杨家,大家都又惊又喜,纷纷来到杨家给土地公烧香叩头。见到杨先生,大家便和杨先生商量道:“土地公显灵了,像来到了你家,也许土地公觉得你家风水好,想住在你家,如果是这样,能不能把你家的房子和土地公庙换一下?”杨先生想起了巫师的话,心想既然土地公庙风水好,换一下也没什么不可以。而且当地人都这么要求,于是就答应了,把自己的房子和土地公庙换了。
没过多久,杨先生去世了。巫师对儿子说:“这里风水好,你可以把你父亲葬在这里,不用再另找地方了。”杨先生的儿子就按照巫师说的,准备下葬。
当地有一位风水师,每当周围有人去世,他都会来家里帮忙寻找风水宝地。杨先生去世时,他在家里等着杨家派人来请他,可是没有人来。他非常生气。打听了一圈,才知道原来是那位巫师帮杨先生的儿子选了土地庙。风水师怒气冲冲地来到杨家,当着众人的面质问巫师:“你帮杨家选了那个地方?那个地方有什么好?你为什么选它?”
巫师不为所动,坚持认为土地庙是风水宝地,会保佑子孙后代。风水师怒问:“你说这里是风水宝地,有何证据?”巫师回答:“这自然可以验证:挖坟时,挖深约十丈,必有一块石板。石板下有一口井,井中有两条金鱼。杨先生若葬于此,子孙后代必定价值连城。”
周围的人听到两人的话,都心存疑惑,想要一探究竟。到了埋葬死者的时候,工人们沿着巫师选定的地方往下挖,果然在十丈深的地方发现了一块石板,上面盖着一口井。工人们很好奇,想要掀开石板,看看井里是不是真的如巫师所说,有两条金鱼。但巫师却不断警告他们:“记住,石板是不能启动的。”
巫师还站在墓地边上,反复叮嘱工人不要轻举妄动,但下面的人却不听巫师的话,他们很好奇井里有没有金鱼,长什么样子。巫师再三提醒,但他们认为只要打开一条缝看看就没关系。几个工人对视一眼,就把石板掀了一半。
石板刚一抬起,井口便射出一道金光,犹如流星一般,令人眼花缭乱。一声如雷般的轰隆巨响从地面传来。几名工人目瞪口呆,一时之间站在原地,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站在上面的法师见状,跳了下来,站在石板上,将石板放回原位盖好,嘴里喃喃自语。没人听清他说了什么,只听见最后一句:“再留一个三公!”
杨官名叫杨大庆,只是一位普通百姓。人们之所以记住他的名字,是因为他的孙子杨荣。杨荣是明初的政治家、文学家,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因其家乡位于东南沿海,当时人们称之为“东杨”。
杨荣生性机警机敏,做事沉稳冷静,能决断,善于处理边防事务,深受明朝皇帝朱棣的赏识和器重。史书称他“处事干练,果断果断”,与唐朝的姚崇相比,备受推崇。杨荣一生辉煌,死后封为光禄大夫、左主国、太师,谥号文民,恰好应了江西术士所说:“三公尚有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