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不足有害健康,充足睡眠可预防癌症。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尤其是结直肠癌、乳腺癌、淋巴瘤和白血病。
今天我们就以结直肠癌为例,看看充足的睡眠如何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
大餐过后,特别是吃完午餐后,人们普遍感觉昏昏欲睡,其实这是大脑缺血、缺氧的表现。为了提高胃肠消化食物的效率,人体会调动全身大部分血液来供应胃肠道,因此大脑的血液供应就相应减少。
饭后半小时左右进行一些身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胃肠蠕动,有助于减轻胃肠道的负担,但千万不能做剧烈运动,否则会造成大脑和胃肠道缺血、缺氧。此时小憩一会儿,可以增加胃肠道的血液供应,进一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让小肠更充分地吸收营养,减少大肠因营养过剩带来的危害。
人体在睡眠时,胃肠道进入最“兴奋”的状态。这是因为睡眠让抑制胃肠道“兴奋”的神经得到休息,而促进胃肠道“兴奋”的神经却不休息,甚至开始更加卖力地工作。此时大脑和全身的肌肉不需要那么多血液,也为胃肠道的运作提供了更充足的血氧支持,胃、小肠的消化吸收能力达到顶峰。
促进排便
因为睡眠时人体处于平卧位,升结肠向上排空不再受到人体直立或坐姿时的重力影响,所以肠道蠕动加快,排空会更快。这也是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患结肠癌的原因之一。
增强结肠屏障
在自我修复过程中,肠壁细胞不仅用新的细胞替代老的、死的细胞,而且还会分泌大量的细胞黏液。如果说肠壁细胞就像一块块紧密叠合的砖头,那么细胞黏液就好比水泥,使细胞屏障严密闭合;又好比油漆,使屏障加厚,滋养着肠腔内的大肠菌群;还好比强力胶,把菌膜“墙板”粘得非常牢,使整个大肠屏障坚如磐石。
确保肠道润滑
大量的细胞黏液使原本坑坑洼洼的结肠变得光滑如柏油水泥路,甚至像溜冰场一样,让食物残渣从结肠“滑”到直肠,粪便从直肠“滑”出体外,促进排便。养成起床后立即排便的习惯,抓住肠道修复后最润滑的时刻。
充足的睡眠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保养皮肤,让多个器官和身体系统得到休养,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午睡时间
午餐前,应该进行20至30分钟的轻度体力活动,比如散步,然后小睡30分钟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午睡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因为入睡后30分钟内大脑大多处于浅睡眠状态,如果此时醒来,虽然睡眠时间短,但会感觉精神焕发。
如果睡眠时间超过30分钟,大脑就会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很难醒来,如果强行让自己醒来,又会感觉昏昏沉沉,睡眠质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夜间睡眠
成年人应保证7—8小时睡眠,最好在晚上11点之前。
未成年人年龄越小,需要的睡眠时间就越长。
睡姿
建议睡姿为右侧卧,即朝向肝脏侧卧,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心脏受压,还可以使大肠中的胃部和乙状结肠在结构上呈垂直向下,有利于胃肠排空,促进肝脾的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