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商海近四十年,作为曾经叱咤风云、与高圆圆一起直播的“华人商场之王”,车建新却依然没能把他的红星控股从危险的边缘拉回来。
就连曾经是车建新商业帝国最核心资产的红星美凯龙,也在加速与其“割裂风险”,以降低红星控股债务纠纷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按照红星美凯龙的方案,8月6日的临时股东大会上将审议一项议案,主要内容是豁免车建新及其控制的红星控股此前作出的部分自愿性承诺,将红星美凯龙此前按月披露的商场租金数据改为在年报、半年度报告中定期报告。
一位AMC人士向华尔街日报分析,宜家此次提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红星控股破产重组以及红星美凯龙正在进行的业务调整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自去年12月起,红星控股不断新增被执行人信息,执行金额近20亿元。此外,车建新夫妇所持有的红星控股股份全部被法院冻结。随后,今年7月初,红星控股破产重整案被法院受理。
如果红星控股能够重组成功,车建新或许能够重新开始,但如果重组失败,进入清算程序,那么他一手创办的红星美凯龙可能就与他再没有任何联系了。
从常州金坛的一个小木匠,到财富榜上的常客,车建新的白手起家的传奇,是40年来地产界津津乐道的故事。
抱着做家居连锁生意的想法,车建新从一个自己生产、销售家具的手工艺人转型为家居商城经营者。
2016年,红星美凯龙的发展势头一度超越万达,凭借200多家家居商场,红星美凯龙是当时全球拥有最大规模商业商场的运营商,车建新因此被称为“全球商场之王”。七年前,在他50岁生日时,车建新就立下未来要打造1000家实体家居商场的愿景。
这样的发展前景赢得了阿里巴巴的青睐,阿里巴巴曾通过可转债持有红星美凯龙10%的股份,但截至今年一季报,红星美凯龙前十大股东中,阿里巴巴持股比例仅为0.98%,已不再是红星美凯龙第三大股东。
在打造家居商城方面无可匹敌的车建新也将目光投向了房地产业务。除了让自己的红星地产在2020年实现百亿营收外,还在资本市场发力,斥资47亿扶持金科控股创始人黄宏云,联手抵制融创中国控股孙宏斌的收购。
哪知转眼间,他和黄宏云就走上了同样的道路,需要不断清理和寻求外界援助。
车建新先是在2021年淡出房地产开发业务,将红星地产及旗下物流公司70%的股权出售给远洋集团和远洋资本,随后又将所持有的红星美凯龙29.95%的股份以62.86亿元的价格出售给厦门市国企建发股份有限公司。
至此,车建新放弃了手头最核心的两项资产的实际控制权,并用实际行动向外界展现了“断臂求生”的勇气。
然而,尽管车建新做出努力,巨额债务的压力仍未得到缓解。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末,红星控股负债总额325.25亿元,一年内到期的贷款本金及逾期利息合计60.83亿元,手头非限制性现金仅有1.1亿元。
当年,红星控股净亏损高达271.85亿元,距离破产仅一步之遥。随着今年红星美凯龙股价进一步下跌,红星控股股份的资产价值也大幅缩水,已无法覆盖负债。
这意味着,红星控股重组将成为车建新走出低谷的关键一战。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求红星美凯龙股价企稳,并在操作层面实现困境的扭转。
红星美凯龙出于相关考虑,改变披露租金收入的时间节点,美凯龙方面表示,按月披露租金收入,不利于市场对公司商业竞争力的客观判断,从而影响投资者的利益。
有商业地产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因为建发集团入主红星美凯龙后,正在加速商业模式转型,向回报率较低的商场进行战略调整,这将是一项持续而长期的工作,若继续按月披露商场租金数据,将影响市场对其业务发展的判断。
财报显示,红星美凯龙去年营收115.15亿元,同比下降18.55%,归母净利润亏损22.16亿元,同比下降496.78%。受租金收入、出租率等因素影响,截至去年底,红星美凯龙投资性物业账面价值924.63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8.42亿元。
不过,建发集团入主红星美凯龙后,这家最大的家居零售连锁企业在业务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比如红星美凯龙不再只是一家门店,而是汇聚生态链的能力,打造家装流量第一入口;此外还携手建发集团旗下的汽车经销商建发汽车,涉足新能源、二手车销售等业务。
从目前的执行情况来看,新控股股东对红星美凯龙的改造尚处于初始阶段,尚需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在经营业绩上,此外还需尽量避免红星控股后续重组对红星美凯龙带来的负面影响。
短短四年时间,“全球商场之王”已淡出人们视线,车建新过去依靠规模扩张的模式也随着新周期的开启而成为历史,那些曾经主宰市场的资本巨头们也逐渐面临自己命运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