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至今未赶走乌军,专家:俄认为向乌军敞开大门没问题
在乌克兰危机持续两年半之际,乌军突然出手,入侵俄罗斯库尔斯克州。
如今,半个多月过去了,俄军为何仍未组织大规模有效反攻,击退乌军?俄罗斯下一步将如何应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这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局势又将如何发展?
乌克兰冒险袭击俄罗斯库尔斯克号的目的是什么?
俄乌冲突两年多来,乌克兰虽然在西方的援助和武器的帮助下没有被打败,但总体上处于劣势,在资金、武器、人力、士气等各方面都面临困难。
曾多次对俄边境目标实施远程打击的乌克兰,此次选择越过边界突袭俄本土,罕见而出人意料。
“这是乌克兰有组织、有预谋的一次行动。”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军对观察者网表示,乌克兰此举无论从实际意义还是象征意义来看都是胜利,是一次意义重大的胜利。
他认为,乌克兰希望通过这次反击达到几个目的:
一是提振乌军队士气和信心。
第二,向美国和西方国家证明,乌克兰在援助下是可以向前推进的,可以在一些关键地区取得一定的胜利和成果,甚至可以打到俄罗斯本土。乌克兰担心,如果特朗普上台,可能会停止对乌克兰的援助,到时候欧洲国家和北约国家很有可能会跟随美国,乌克兰很大程度上将无力继续战斗。
第三,增加筹码。乌克兰几乎不可能通过武力夺回东部四州,只能采取一些新手段。乌克兰现在声称已经控制了1000平方公里的俄罗斯领土,泽连斯基称之为“外汇资金”。乌克兰希望用这些筹码在未来可能的谈判中换取俄罗斯控制下的乌克兰东部地区。
第四,由于乌克兰东部战场胜算渺茫,乌克兰或许也有“围魏救赵”的考虑,想调动乌克兰东部地区的俄军进行防守。但目前来看,乌克兰这一目标不太可能实现,俄军从顿巴斯地区撤出的兵力有限。
俄罗斯增援部队正在向库尔斯克派遣
乌军为何能成功?俄军为何至今未发起大规模反攻?
俄军在乌克兰东部主战场长期占据优势,但在库尔斯克却打了乌军一个措手不及。
“一个重要原因是情报没有被重视”,刘军表示,并称在行动实施前,乌军就出现了一些异常的兵力调动。
“据称,俄军当时就上报了这一情报,但当时俄罗斯的进攻重点还在乌克兰东部,所以并没有引起高层足够的重视。他们或许认为,既然在乌克兰东部击溃了乌克兰,那么乌克兰就没法进攻俄罗斯本土了。”
刘军还补充道,还有一个原因是边境防卫不力,“库尔斯克州与乌克兰接壤200多公里,边界很长,这里的部队主要是边防部队和新招募的士兵,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所以一开始就被1万多乌军的进攻打得溃不成军。”
而乌军不仅人数众多,还配备了重型武器,因此刘军认为,如果俄罗斯不出动足够的武器和人员,想要快速达到驱逐乌军的目的还是比较困难的。
目前,俄国防部已宣布成立边境地区军事安全协调委员会和3个新的军事集团,以加强与乌克兰接壤地区的安全。
这三个军团分别以俄罗斯三个边境国家的名字命名,分别是库尔斯克、别尔哥罗德、布良斯克。
但至今为止,俄军尚未组织大规模有效的反攻,一举将乌军驱逐出去。
乌克兰媒体RBC-Ukraine20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俄军已收到普京的指示,要求在10月1日前将乌克兰军队撤出库尔斯克州。
俄国防部政治局副主任、车臣特种部队司令阿劳迪诺夫少将说,他认为,对入侵的乌克兰军队进行围剿至少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对这些恐怖分子的围剿不只是在库尔斯克战线,而是在整个特别军事行动区”。
“目前俄罗斯的战略重点还在乌克兰东部,不是俄罗斯没有兵力,而是不愿意回防。”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宏对观察者网表示,不回防,俄罗斯的二线部队和少量精锐部队,根本无法很好地阻击库尔斯克的乌军,没有对乌军形成有效压力,导致乌军不断扩大控制区域。
张宏认为:“俄新组建的三支集团军,建立新的国防指挥框架,形成真正的战斗力,至少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这个过程需要等待。”
“这体现了俄罗斯对特种军事行动实现战略目标的决心。这种做法也体现了俄军对乌军的战略蔑视,甚至是鄙视,认为即便打开大门与乌军交战,也未必能走多远”,张宏补充道。
虽然乌克兰军队目前声称控制着1000多平方公里的俄罗斯领土,但距离边境并不是很远,纵深仅推进了35公里。
刘俊认为,乌军不敢长距离推进,否则很容易成为瓮中之鳖。“乌军最近为了保住战功,频频炸毁库尔斯克大桥。对于俄军来说,桥梁炸毁后,兵力和武器难以调动,短时间内难以将乌军赶出。”
在俄的乌军也面临不少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可能坚持不住,被俄方全歼”。刘军称,俄方可能从后方包围乌军,切断乌军与俄方的联系,包括补给线、运输线,从而将乌军清出俄方。
另一方面,“乌克兰很可能不顾大局,向俄罗斯本土派出上万精锐部队,这将影响其在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全线攻防。”刘军补充道。
乌军炸桥视频截图
北约发挥什么作用?
针对乌克兰军队跨境袭击俄罗斯领土,俄罗斯称北约在幕后支持乌克兰。
据俄罗斯对外情报局透露,美国、英国和波兰参与了乌军对库尔斯克的进攻,并向乌克兰提供了军事训练和情报。
据报道,进入库尔斯克的乌军曾在英国、德国接受过训练;北约国家的军事顾问指导进攻库尔斯克的乌军如何协同作战和使用西方武器装备;此外,北约还向乌克兰提供了俄军在库尔斯克地区部署的卫星侦察情报。
美国很快对此予以否认,白宫新闻秘书卡琳娜·让-皮埃尔此前曾表示,乌克兰事先并未将此事告知美国,美国“没有参与”乌军方的行动。
德国总理朔尔茨也表示,乌克兰相关行动的准备“非常秘密”,之前没有征求过德国的意见,对此事并不知情。
尽管西方公开与这场冲突保持距离,但俄罗斯总统助理、前俄罗斯安全委员会秘书帕特鲁舍夫表示,如果没有美国的允许和北约的支持,乌克兰绝不敢大规模进入俄罗斯领土。
张宏还认为,西方国家试图与该事件撇清关系只是一种外交姿态,而库尔斯克号的举动与西方息息相关,这一点从去年8月《纽约时报》和《卫报》的报道中就可以看出来。
2023年8月,《纽约时报》报道称,时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英国海军上将拉达金和美国欧洲陆军最高司令卡沃利在视频电话会议中均敦促乌军集中精力“一个主要战线”。两名熟悉谈话内容的官员透露,时任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接受了这一建议。
几天后,英国《卫报》报道称,8月中旬,扎鲁日内与北约将领在乌波边境举行了秘密会议,这场长达5个小时的会议旨在帮助乌克兰重新制定军事战略。
“很明显,西方认为乌克兰咄咄逼人的作战方式不可行、不可持续,因为乌军的后勤保障、火力装备和人力不足以支撑其打一场长期大规模阵地战。因此,西方提出了上述建议。”张宏说。
“从2023年乌克兰的反击行动来看,他们并没有听从西方的建议,但这次,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米哈伊洛·波多利亚克公开向媒体承认,基辅和西方盟友曾讨论过对俄罗斯领土发动跨境袭击的计划,但并没有在公开层面讨论。”张宏认为,乌军现在的行动,其实是在落实北约此前的作战建议。
虽然此次乌军的突袭行动动用了北约国家的武器和外国雇佣兵,但刘军认为,这并不一定证明乌克兰事先通报了美国和北约国家,并得到了其支持。
“因为在袭击库尔斯克号之前,乌克兰境内就已经驻扎了北约军事教官和外国雇佣军,深度介入乌克兰军事行动。因此,在缺乏实证证据的情况下,不能排除这是乌克兰自己的决定、组织和策划,现在还很难判断。”刘军说。
当地时间8月9日,俄重武装部队进入库尔斯克州
目前,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是谢尔斯基,他今年2月接替扎卢日尼。
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8月18日报道,泽连斯基上任数月来一直在苦苦挣扎于扎鲁日尼留下的“不太理想的遗产”。军方领导层在征兵动员政策上与泽连斯基意见不一,导致兵力严重不足。此外,美国国会议员迟迟不批准对乌援助,导致乌军撤出顿涅茨克地区附近重要国防枢纽阿夫杰耶夫卡。
报道称,还有传言称,塞斯基濒临被解雇。在这样的背景下,塞斯基开始了他的计划。一位接近塞斯基的人士透露,塞斯基考虑过多种选择:进攻布良斯克、进攻库尔斯克,或者同时进攻两个地区。主要目的是将俄军从顿巴斯东部战线转移,为未来可能的俄乌谈判制造筹码。消息人士称,塞斯基非常重视保密,只与一小部分将军和安全官员分享了这一计划。他还在没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与泽连斯基一对一汇报和交谈。军队内部的情报部门完成了大部分侦察工作,直到后来乌克兰国防部情报局才参与其中。
就连西方盟友也被故意蒙在鼓里,“此前,谢尔斯基策划的两次行动都被西方搞砸了,一次被泄露给了俄罗斯人,另一次则被取消了。”
《经济学人》撰文称,只有将信息限制在“需要知道”的人手中,乌克兰才能在俄罗斯做出反应之前发动攻击。“他们(俄罗斯)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事,但可能认为我们需要美国批准才能采取如此大胆的行动。”报道称,面对既成事实,西方没有反对。
和平谈判?尚无迹象
此次突袭使得俄罗斯与北约关系进一步紧张,战略互信进一步下降。张宏认为,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首先,俄罗斯进一步降低核门槛,今年6月,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呼吁美国关注莫斯科正在进行的有关修改核战略以适应国际关系变化的讨论。
第二,美俄《新战略武器削减条约》将于2026年到期,从目前的情况看,未来美俄之间可能都不存在任何军控条约,冷战后期构建的全球军控体系极有可能将彻底崩溃。
至于和平谈判,从乌克兰军队进入俄罗斯领土的那一刻起,就被搁置了。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表示,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经明确表示,在乌克兰袭击甚至入侵库尔斯克州后,任何谈判都是不可能的。
目前俄乌冲突只剩下一个选择:打、继续打。
“现在停战是不可能的。”刘军说,尽管国际社会多次建议,但俄乌双方并没有打到底、没有打透,停火前景渺茫。“我认为,只有一方打不动了或者被打败了,或者美国和西方彻底放弃乌克兰,和谈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