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方瑜对这种玄学一直抱有怀疑态度,她并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也没有直接向师父请教,而是让这位“师父”静静地留在自己的好友列表里。
然而,转变才刚刚开始,随着师傅在朋友圈不断发各种算命反馈和命理知识,方瑜对“师傅”的信任度也逐渐提升,终于忍不住留言在师傅的朋友圈下,很快便收到一条私信,邀请她加入一个专门的命理微信群。
群里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算命活动,为了成为VIP会员,获得“一对一算命指导”,方瑜支付了199元。虽然犹豫过,但那些“成功案例”的影响让她决定试一试。随后,她得到了师傅的详细指导,并被要求提供出生年月日、出生时辰、出生地等信息,以便师傅分析她的八字。
几天后,大师发来长达十页的算命报告,详细分析了她的运势起伏,并给出了“佩戴某种水晶可以改变运势”、“避免在某段时间内做出重要决定”等诸多建议——而一串改运水晶的价格接近2000元。这最终说服了方瑜放弃,让她恢复意识。
放眼小红书,和方宇有类似经历的人比比皆是。这也揭示了小红书上算命最常见的模式——先通过吸引眼球的标题和成功案例吸引眼球,再通过提供免费或低价的服务建立对“师傅”的信任。
一开始可能只需要支付不到百元,但如果用户想获得更详细的算命分析和具体的改运建议,费用可能会飙升到数百甚至数千元。最终通过高价的、号称能改运消灾的“算命周边产品”,用户的付费被最大化。
对此,曾兼职塔罗牌占卜师的饼干(化名)告诉银杏科技,通常为了增加可信度,他们常常会用一些玄学术语和心理技巧,给出看似高深,实则模棱两可的预言和建议。通过“巴纳姆效应”,求塔罗牌的人会对这些笼统的表述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比如‘你的未来充满挑战,但只要你坚定信念,就会有转机’,这句话没有具体内容,适用于任何人。”比斯库特说。此外,据他介绍,一些算命师甚至利用用户的个人信息,窥探他们在各种社交媒体上的动态,进行所谓的“个性化”分析,以提高准确性。
这意味着,“网络算命”的运营模式既复杂又老练——从用户对算命产生兴趣的那一刻起,他就进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漏斗。
受水者水死,受旱者旱死。
网络玄学风潮并非一朝一夕兴起的,其根源可以追溯到移动互联网兴起初期,当时大量玄学博主活跃在微博上,一些头部玩家甚至积累了大量粉丝,口碑逐渐传播开来。
相比于微博上团队化、成熟的算命连锁,小红书上的玄学服务显得更加草根,业余人士的比例相对较高,既有出于兴趣和热情而来的玄学爱好者,也有半途转行、想把玄学当做副业赚钱的功利主义者。
据饼干了解,对于一些塔罗牌大师来说,客户们从黄昏聊到凌晨,收入不过百余元,他们赚的只是血汗钱;而对于顶级玄学博主来说,时间可以精准量化成金钱,他们按小时甚至按分钟收费,赚得盆满钵满。
玲子(化名)属于前者。她告诉银杏科技,起初她只是单纯对这些东西感兴趣,在小红书上和其他玄学爱好者讨论。但随着讨论的增多,她不时收到私信,寻求帮助计算。
起初,她出于帮助别人的愿望并没有收取任何费用,但考虑到算命和校准罗盘的工作量巨大,她很难纯粹因为热爱而坚持做下去。
“以前我都是随便算命,人家愿意给多少我就给多少。后来,请我算命的人越来越多,有时候算到凌晨,体力和脑力都很消耗。”菱子说,“虽然现在开始收费了,但一天也只算三次,算多了就没精力了。”
据她介绍,开始收费后,她发现玄学博主定价非常讲究,太高的价格会让人望而却步,9.9元这样的低价又会让人质疑专业性,只有定价适中才能真正吸引到客户,因此她的收费标准也从最初的几十元逐渐调整到现在的200多元。
菱子的主要顾客群是女性,年龄从高中生到中年女性都有,她们关心的大多是感情问题,偶尔也会涉及到事业、家庭、生意等,有的甚至会来问“情人什么时候和老婆离婚?”
玲子坦言,作为业余人士,自己经验太浅,对一些深奥的内容不敢妄下结论,但她更强调陪伴和情感的价值。正因如此,玲子常常被客户视为治疗师或心理咨询师。“有人跟我说,我比心理咨询师还管用。对方之前去看过心理咨询师,花了200块钱才咨询了半个小时,占卜的结果就是拿药。跟我聊天,不仅缓解了她的焦虑,还给了她答案。”
因此在她看来,形而上的服务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心理咨询,成为年轻人缓解压力和焦虑的重要方式——不仅提供对未来的预测,还提供情感上的安慰和陪伴。这也是该公司作为中低端玩家,除了价格之外的唯一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虽然算命师和心理咨询师面对的客户群体都是心灵极其脆弱的人,但是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他们的职业行为受到严格的道德标准和规范的约束,以确保咨询者不被误导或利用。
相比之下,算命师没有系统的职业规范和监管机制,更多依赖自我道德约束,很容易以心灵慰藉的名义利用他人。
算命先生不是人
如果一个相对自律的业余算命师还能为求算命的人治病、陪伴,那么以输出算命报告形式提供的服务,难免会有更多割韭菜的含义。
据饼干介绍,不少“算命师”不仅提供算命服务,还通过收徒弟的方式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业务版图。饼干就曾付费加入过一个算命培训班,专门的线上教学群里,就有几十名徒弟和饼干一样,希望系统学习算命知识。
殊不知这位所谓的大师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开始授课,而是上传了一份PPT,内容涉及发文、引流、变现等方面,还特别强调了如何进行客户管理和营销。
对此,兼职算命师阿林(化名)向银杏科技透露:导流通常是帮忙看盘或者在算命笔记评论区推荐高手,引导用户发起私聊,再通过私聊的方式将流量导流到微信上,毕竟微信上交易更便捷,能更有效地规避平台监管。
例如在小红书上,系统会自动过滤一些禁言词语,导致对话双方无法有效沟通,常常造成信息不对称。
尽管Alin在评论中非常小心避免使用敏感词汇,但还是没能规避平台的监管——最起码的评论被删除,最坏的情况是账号被封禁。Alin的账号先是被封禁7天,解禁后又立刻延长了30天。
所以,所谓的算命培训班,不仅教学员如何通过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引流、冒充素人写成功案例增加关注度,还教学员如何规避平台监管。算命最关键的,是让学员抄写算命书,准确预测,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赚钱。
饼干告诉银杏科技,相比于过去通过从文本库中选择输出算命报告的做法,现在的算命方式已经进入了“智能时代”——算命内容由AI生成,不仅效率更高,而且更有针对性。
在GPT应用商店中,AI算命相关应用随处可见,排名靠前的应用对话次数已超过5万。经银杏科技测试,该应用仅需出生时间,即可快速生成详细的命理分析,涵盖八字分析、命理分析、未来一年的走势预测、一生会遇到的灾祸、一生会遇到的福气等多个维度。
其内容类似常见的算命报告,准确把握了巴纳姆效应的本质,主要通过模糊、概括的陈述来迎合顾客的心理需求,并给出一些模棱两可的建议。
当银杏科技将AI生成的命理报告发给方瑜的时候,她发现,报告的内容和之前自己从“大师”那里得到的报告十分相似,就连措辞都几乎一样。
如果说互联网只是“网络算命”的媒介,那么让AI当算命师,才是“网络算命”的终极形态。小红书作为女性用户占比较高的平台,自然也成为了算命师寻找潜在客户的理想场所。
此外,与抖音等快节奏的短视频平台不同,小红书强调图文互动,用户更倾向于在评论区进行深度交流。这是算命业务前端获客的关键环节——另两大玄学之地贴吧、微博也与之有着类似的关联。
对此,阿林告诉银杏科技,自己最初是在贴吧上获客,但随着贴吧的衰落,他开始转向小红书,他惊喜地发现,在小红书上获客比以前精准得多,也容易得多。
这意味着,小红书私域转换的开环,为边缘化甚至非正统商业提供了隐蔽而肥沃的土壤。从相亲到算命,甚至最近的拐卖儿童,各类商业都在小红书上悄然萌芽,逐渐壮大,最终形成错综复杂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