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红星资本局9月23日报道,随着大盘指数持续调整,沉寂已久的港股医药板块迎来一波反弹。继9月20日尾盘上涨后,9月23日早盘创新药港股延续良好走势,药明康德(2359.HK)一度涨逾4%,亚盛制药(6855.HK)、再鼎医药(9688.HK)涨逾3%,但收盘时有所回落。
Wind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来,港股上市的创新药成为A股和港股市场表现最好的板块,截至9月23日,近一个月表现排名前三的ETF均为港股创新药主题基金,收益率均超过10%。
真如基金经理口中的“医药板块史上最长投资困难期”结束了吗?红星资本局注意到,今年以来,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纷纷布局港股创新药。在基金经理眼中,当前医药港股估值相对便宜,优质超跌成长股仍有投资机会,医药行业逻辑依然清晰。
数据及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港股创新药主题基金近一个月领涨
受多种因素影响
2021年6月以来,港股医药板块调整幅度惊人且持续时间较长,据同花顺数据显示,2021年6月25日至2024年9月20日,恒生医药卫生指数(HSHCI)累计下跌72.23%,相关主题基金长期表现亦不佳。
不过,在大盘指数深度调整的同时,港股创新药板块近期却以独立行情脱颖而出。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3日,近一个月总收益最高的ETF基金(含QDII)几乎全部为港股创新药主题基金。表现前三的分别为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银华港股通创新药ETF、广发证券香港创新药ETF,收益率分别为11.27%、11.08%、10.97%。
截图自 wind
具体到个股方面,截至9月23日收盘,虽然港股医药股市场先涨后跌,但近一个月来,药明康德上涨29.79%,药明生物(2269.HK)上涨22.12%,康宁生命科学(3759.HK)上涨28.64%,康方生物(9926.HK)上涨31.97%,信达生物(2096.HK)、基石药业(6821.HK)等也均上涨15%左右。
红星资本局指出,近期港股创新药的反弹,除了得益于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还受到美联储降息周期启动、政策利好频发、半年报业绩增长良好等多重因素影响。
当地时间9月18日,美联储宣布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50个基点至4.75%-5.00%水平,这是美联储自2020年3月以来首次降息,也标志着货币政策由紧缩周期转向宽松周期。
银河证券此前研报指出,在降息预期下,全球流动性改善,港股市场有望得到提振。行业配置重点关注医疗健康行业,受益于估值低、流动性改善。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基金经理刘杰也在半年报中表示,港股创新药对利率敏感度较高,创新药企业需要风险投资和融资输血。停止加息或逐步下调利率将改善港股创新药企业融资环境,行业持续的资金投入将得到保障。
9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被称为保险业新“国十条”,其中提到丰富商业医保产品形式,“把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设备纳入保障范围”。方正证券研报指出,随着新“国十条”的实施,多层次医疗保障支付体系有望进一步完善,缓解医保压力,提升我国健康保障的全面性和深度,促进创新药品和设备发展。
业绩方面,受益于跨境BD(业务拓展)交易的推进,科伦生物(6990.HK)、和宇药业(2256.HK)、阿森特制药、东曜药业(1875.HK)、基石药业(2616.HK)等港股上市生物科技公司较去年同期均已扭亏为盈,部分公司首次实现盈利。
“创新”与“走出去”是行业逻辑
基金经理正在逐步做出安排
在基金经理看来,目前香港医药股估值相对便宜,优质超跌成长股仍有投资机会,医药行业逻辑依然清晰。
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基金经理乐武琼、孙浩在半年报中指出,当前医药行业港股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相对A股折价较大,随着医保政策边际放松、创新药企出海加速,指数估值修复空间有望打开。广发基金经理刘杰也指出,下半年港股在创新药及科技领域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支持全链条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的落地有望逐步引发创新药赛道港股的活力。
天弘医药创新基金经理郭祥波表示,2021年以来医药指数已连续三年出现负收益(2021年-4.39%、2022年-20.39%、2023年-6.77%),医药板块正经历历史上最长的投资困境期。但医药行业的中长期逻辑非常清晰,即“创新”和“出海”。“创新”为医药板块的国内发展开辟了新范式,“出海”是医保控费周期最重要的增长动力,国际化将是药企重要的增量空间。随着中国过去一段时期的产业积累,海外产品逐渐进入输出周期,中国工程师红利和制造优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中国企业出海的巨大竞争优势。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已有部分基金经理开始投资港股上市的创新药。
招商基金翟向东管理的招商优势企业去年实现收益率27.25%,位列全年主动股票型基金业绩前20名。今年上半年,翟向东在买入紫金矿业(601899.SH)的同时,大力布局港股创新药,药明康德、药明康德和联药业(2268.HK)、泰格医药(3347.HK)等个股首次进入前十大持股名单。
翟向东称,上半年基金净值表现不佳,主要因为看好长期赔率,重仓配置医药等左下角行业,相关行业表现不佳。翟向东称,一直在积极寻找赔率高、胜率高的投资机会,倾向回避市场预期高、一致性强、交易拥挤、估值偏高的低赔率资产。
此外,今年4月初成立的华商优质价值基金经理余毅在建仓时注重选择绝对收益空间相对确定、下行风险优先的资产,因此在投资行业方面重点关注港股市场超跌蓝筹股。余毅称,中国在信息技术和能源行业一定会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工程师红利驱动的研发行业仍然具备长期的全球商业竞争力,关键在于产品力的突破和连接更多全球消费者,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药物研发公司。
发行市场方面,今年以来,华泰柏瑞、南方、景顺长城、万嘉、华泰柏瑞、中欧等6家基金公司相继发行港股创新药ETF,而2022年、2023年同期仅有3家和1家公司发行相关主题基金。
红星新闻记者 蒋子文
责任编辑:杨成
(下载红星新闻,举报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