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很多人都会选择去高原山区旅游。这些地方的风景确实很美,但是去这些地方旅游一定要注意“量力而行”,因为很多人去高原地区都会出现高原反应,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及时。
很多人会选择吸氧来缓解高原反应,但网上流传不少“吸氧会产生依赖性”的谣言。这个说法属实吗?出现高原反应怎么办?去高原地区要注意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高原反应?
我国大多数人生活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地区。这些地方的气压比高原地区高,空气中的氧气分压也比较高,更容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在组织和器官中。
但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气压降低,氧分压也降低。与平原地区相比,氧气不太容易进入血液。长期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进入高原地区后,可能会导致体内组织器官无法适应低氧环境。
尤其是当人们快速从平原地区转移到高原地区时,比如从平原地区直接飞到青藏高原时,身体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这种变化,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反应。
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恶心、乏力、气短、心跳加快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原反应,又称“急性高原反应”。
急性高山病本身并不致命。危险在于可能引起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这两种疾病都比较危险,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危及生命。
爬多高才会引起高原反应?
如果您去海拔相对较低的山区旅行,则无需担心高原反应。
根据默沙东诊断和治疗手册,大多数人如果一天爬到海拔1500米至2000米,就不会出现高原反应。
20%的人一天爬到海拔2500米就会开始出现高原反应。如果一天爬到3000米海拔,40%的人会出现高原反应。
按照这个说法,我国东部大部分山区海拔都比较低,不会引起高原反应。
但如果你去西藏、青海以及云南、四川的一些地方,你可能会出现高原反应。尤其是直接飞到海拔3650米的拉萨,患高原反应的比例应该不会太低。
出现高原反应
吸氧会产生依赖性吗?
目前尚无证据证明吸氧会产生依赖性。回到平原后,就不需要终生吸氧了。相反,如果不及时吸氧,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因为高原反应的原因与血液中含氧量减少有关,吸氧可以迅速增加血液中含氧量,保护大脑,缓解呼吸困难症状,降低呼吸频率,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高原反应。
而且,对于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医生也会建议尽快返回低海拔地区。在此之前,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会及时接受高压氧舱吸氧治疗。
因此,到高原地区旅行时,该吸氧的时候要及时吸氧,以便尽快适应高原环境。
出现高原反应怎么办?
如果高原反应症状较轻,仅有轻微头痛、头晕、嗜睡等,则无需过于担心。
可以多休息,暂时不要计划太紧的行程,也不要继续前往海拔较高的地区。您应该先休息一两天,等待症状减轻并且身体适应了当前的海拔高度,然后再继续玩耍。
然而,如果休息后症状继续恶化,或者一开始就出现非常严重的头痛、恶心或呼吸困难,则应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不要因为“不忍心浪费时间”就强迫自己去旅行,否则可能会导致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比较危险的情况。毕竟出行时,生命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避免高原反应?
当然,对于很多生活在平原的人来说,去高原并不容易。好不容易计划好的假期如果因为高原反应而毁了,岂不是很可惜?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高原反应吗?
当然有。对于普通人来说,最简单的就是合理安排行程。
例如,默沙东诊断和治疗手册指出,预防高原反应的最佳方法是放慢爬升速度,而不是快速升高海拔。
如果时间充裕,乘坐火车或巴士去青藏高原可能比直接坐飞机更好。如果时间不够,飞到拉萨或其他城市后不要急着安排紧张的行程,更不要去珠峰大本营等海拔较高的景点。
建议飞到高原后,先在所在城市呆一两天,不要玩太辛苦,让身体适应高原环境。如果有轻度高原反应,不要饮酒,也尽量不要服用镇静药物。
对于徒步爱好者来说,在高海拔地区徒步时需要更加小心。如果在海拔3000米以上徒步,建议每天睡觉时的海拔不要比前一天高500米。即使白天爬到了较高的高度,晚上睡觉时也应该回去降低高度。高度。
如果你确定自己会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尽量不要前往高原地区。毕竟,美丽的风景不仅仅只有在高原上。
当然,对于不确定是否会出现高原反应的人,也可以安排高海拔地区景点一日游,如黄龙一日游、玉龙一日游等。雪山。白天游玩,晚上返回低海拔地区休息,这样也可以避免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
不管怎样,如果在高海拔地区旅行时感觉身体不适,千万不要憋着,要及时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毕竟,高原反应不能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