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开辟学术争鸣专版,激发学者对历史文化探讨热情

admin

【连续报道·来函热议】

作者:马国良(西京学院西京博物馆馆长)

自6月8日仝涛研究员刊发关于“昆仑石刻”的论述之后,《光明日报》迅速察觉到这一热点,专门开设了学术探讨专栏,为各界专家提供了自由表达见解的广阔天地,由此引发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文化现象。

《光明日报》将建设知识分子的精神栖息地作为其办报的核心目标,秉持了联合、沟通、带动、扶持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学术探讨专栏不论投稿者资历高低,都给予公平对待,不预设价值判断,只要论点有据,作品均可刊登。这种包容的学术态度,点燃了许多有理想、有才干的研究者深入挖掘中华历史文脉、厘清文化本源的热情。光明在望,弘毅其志。

_学术风范的意思_学术风范

《中庸》之中提到:“偏离了目标,就应该反省自身。”这种思想主张,犯错时不害怕改正,认识到不足之后才能不断进步,是关于个人修养和治学方法的准则。在学术讨论时,要尊重各种不同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正能够帮助大家吸取长处,互相激励和启发,一起更加接近真理。这次举办的学术辩论会,可以说通过实际行动,说明了怎样才是平等、健康、生动并且有充分论据的学术交流,体现了学术自由的风气。

最近,国家文物局将“昆仑石刻”确认为秦朝时期的石碑,并将其命名为“尕日塘秦刻石”。学术探索永无终点,这块秦刻石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及其重要意义,都需要众多学者从不同方位和层次进行持续深入的钻研,期待《光明日报》能继续为学术讨论提供园地。

学问是普天下共有的资源,回顾过去可以预知未来,确立根本能够澄清本源,这种追求有助于提升民族的自豪感,滋养精神家园。这是知识分子应尽的义务,也是当前时代的使命。《光明日报》这次关于学术的讨论展现了文化兴盛时期应有的思想活力与学术气象,其贡献非常巨大!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26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