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岁俞国强:从老邻居到自治服务队队长,他的故事令人动容

admin

于国强,70岁,在共和新路街道柳营新村第一住宅区生活了近40年。在小区里,他除了是熟悉的老邻居、原居委会主任之外,还有另一个身份——“刘奶奶,我们过来帮你修一下这盏灯吧,这盏灯到底是怎么了?”

“我晚上经常起床,以前都是我老婆帮我开灯和关灯。四年前我老婆去世后,我觉得半夜比较安全,所以就在床头安装了这个可这几天,灯又坏了……”一个下雨的早晨,92岁的刘奶奶家里,客厅里唯一亮着的小灯显得有些微弱。

几十年的老邻居相聚__邻里老乡

出于安全考虑,于国强在正式维修前关闭了总电源开关。外面下着毛毛细雨,屋里一片漆黑。随着强光手电瞬间亮起,于国强和“队友”的身影叠加在墙上——2024年将是他担任小区“工匠”自治服务队队长的第八个年头。

这群“闲不下来”的老邻居

拥有自己的团队

“我们‘工匠精神’自主服务团队成立的契机,其实是2015年底的寒冬。”

六一住宅区是一个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老社区。房屋类型复杂,设施陈旧。由两家物业监管,但缺乏专职维护人员。

邻里老乡__几十年的老邻居相聚

2015年冬天,上海的最低气温罕见地降至-8摄氏度。 “当时,小区不少居民家中的水管被冻裂,导致漏水、停水,自来水公司、物管公司都无法修复,居民只能在家发愁…… ”于国强告诉记者,当时,包括他自己在内,有很多老邻居都是各大工厂的退休工人。

_几十年的老邻居相聚_邻里老乡

“我们能不能先把这些技术精湛的居民组织起来,组成一支‘服务队’来应对突发事件?”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于国强立即与小区党总支沟通,在微信群里进行“招募”,立即召集了十余名“坐不住的”“班子成员”和居委会干部。还是“在家”...

就这样,在2015年的寒冬里,这支临时组建的“服务队”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好了小区几十户的水管——这十多位有“一技之长”的老邻居修好了小区的水管。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社会。一场“美丽的战斗”。

“住宅区并没有什么大东西,都是‘小修小补’,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修修补补’,却解决了居民的‘烦恼’。”

几十年的老邻居相聚__邻里老乡

2016年初,六一居委会总支牵头,熟悉小区的原居委会主任于国强组织社区居民中的能工巧匠,建立了居委会维修服务体系,并正式成立一个自治服务队,在紧急情况下免费维修住宅区的电器。 、电线、下水道、水管、各种家用设备的安装等,并指定每月三号为服务队便民服务日。

几十年的老邻居相聚_邻里老乡_

这群“闲不下来”的老邻居

带着自己的团队——

“工匠匠心”自主服务团队

邻里老乡__几十年的老邻居相聚

不能坐、不能呆、不能闲

“2016年,我们团队大部分都是几年前刚刚退休的老邻居,一转眼七八年过去了,我们真的成了‘小老人’……虽然我们年纪大了,我们还是‘闲不下来’。

虽然现在天气炎热,但于国强仍然习惯每天闲暇时和“队友”一起在小区里散步,和大家聊天。蓝色的“队服”上写着“工匠志愿者”的字样,手里的修理包就是他们的“标配”。

邻里老乡__几十年的老邻居相聚

“有时候,问题就是因为‘说话’而产生的。”于国强告诉记者,由于住宅区60岁以上老人占50%以上,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空调、燃气灶出现故障后需要维修。 。 “其实这些都是可以‘预防’的,我们聊天的时候可能会询问最近使用空调的情况等,如果有问题,我们会直接上门……所以我们的志愿者工作并不意思是‘上下班’,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大家需要,我们就会在那里。”

邻里老乡_几十年的老邻居相聚_

80多岁的华奶奶当天上午来到了“工匠手艺”自主服务队的第四站。 “我年纪大了,平时洗漱、洗澡的时候都怕在浴室里滑倒,今天早上我跟他们说了这个情况,他们立马主动提出要帮我安装安全栏杆……就是这样。”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做任何事情,只有我们下来之后,我们才感到安心和安全。”华奶奶告诉记者。

几十年的老邻居相聚__邻里老乡

邻里老乡__几十年的老邻居相聚

邻里老乡_几十年的老邻居相聚_

据统计,2023年,这支由“小老人”组成的“工匠工匠”自治服务队前来检查抢修24次,报修抢修22次,开展工匠工匠志愿活动3次。用心和感情制作的东西永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目前,“工匠精神”自治服务队获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成为弘扬新时代志愿服务精神的一张闪亮名片。

几十年的老邻居相聚__邻里老乡

_邻里老乡_几十年的老邻居相聚

变得更强壮、更年轻

“其实我们不敢称自己为‘工匠’,我们最多只能算是‘维修专家’,但我们以‘工匠’精神对待每一次维修。”

流营新村第一住宅区党支部书记、“工匠精神”自治服务队成员张国坤告诉记者,为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服务团队积极扩充服务队伍,扩大服务名单,为更多居民提供服务 受益于此,在老同志的带领下,服务队将共招募3名“70后”、1名“80后” 2023年“维修专家”加入服务队伍,以“以旧换新”的形式为独居老人组织服务,开展空调、燃气灶维修服务,并结合社区举办的多场便民市场活动。在常规便民服务的基础上,我们又增加了修理电器、修理旧自行车、义卖多肉盆栽、旧衣服、自行车送礼等服务清单。为居民解决更多问题。

几十年的老邻居相聚_邻里老乡_

_几十年的老邻居相聚_邻里老乡

几十年的老邻居相聚__邻里老乡

照亮92岁刘奶奶脸庞的床头灯,

洗衣时牢牢支撑花奶奶的安全扶手……

如今,在共和新路街道六一小区,服务队伍五分钟即可到达,“烦人问题”十分钟即可高效解决。这支“服务队”是由社区里“闲不下来”的老邻居组成的“匠人手艺”自治服务队,用了八年时间,真正把满意写进了居民心里。

而就像维修过程中我们在墙上看到的服务团队一样,这支身穿蓝色制服、背着维修包的队伍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相信也会变得越来越年轻。

_邻里老乡_几十年的老邻居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