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提前选择,入住迈克尔江文化创意园广实旅游酒店感觉有点像盲盒。每个房间的装修均由园区内不同的文创工作室完成,形成红木、陶瓷、毛毡、琉璃等多个主题。比如三楼的彩绘主题客房,墙壁、书柜、床板、挂钩上精美的图案都是园区“彩泥堂”工作室的老师们一笔一画的。
“文化创业最怕藏在闺房里,把产品放到客房里,不仅可以提升酒店品质,还可以拓展销售渠道。”文化创意园法定代表人、董事长连泰瑞介绍,酒店内的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全部可供销售。希望通过文创与旅游的结合,让更多居民成为顾客,形成“前店后厂”模式。
1992年,连泰瑞的父亲从台湾来到上海七宝投资建厂。从此,父子俩在上海扎根。回顾30多年,连泰里认为,台企成功的秘诀在于主动对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他们在成为参与者和贡献者的同时,也自然成为受益者。如今,园区租金是周边地区最高的之一,入住率超过90%。
从产业到文化创意再到文化旅游
老式的彩色地砖、30多台缝纫机组成的“墙”、剪刀和量尺……都让居民想起公园的前身——它原来是迈克尔服装厂。 2009年,工厂搬迁至江西,厂房改建为办公楼。 “我们是周边最古老的建筑,处于租赁市场的底部。当时我们被用作仓库,卡车进进出出,整天都是灰蒙蒙的天空。”连特里坦言,这种状态注定会被时代淘汰,“我们被迫转型”。
当时上海文化创业的发展让他看到了机遇,而台北酒厂成功转型华山文创园区则给了他启发,“台湾有积累、创意、工匠,上海有资金、市场” ,和土地,这就是互补性。”于是从2016年开始,园区拿出30%的面积用于发展文化创业。
从封闭企业到开放平台的转变,不仅改变了专业理念,也改变了得失考量。表面上看,转型不仅需要前期投入,还可以降低租金,但文化创业提升了整个园区的品质。 “你愿意跟仓储公司合作还是文创工作室?”连特里说道。如今,文创园已成为国家3A级景区,吸引了近40家工作室入驻,成为许多大陆彼岸企业来到内地的第一站。
然而,随着文化创业逐渐成为红海,产品变现问题日益凸显。 “没有文化的旅游是空心的,没有旅游的文化就会狭窄。上海正在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园区也希望迎头赶上。” 2022年,园区将进行第二次改造,投资超过4000万,将老厂房改造成文创酒店,为客人创造创新的文化体验方式——从网上看图片,到走进工作室,触摸样品,现在进入酒店的沉浸式体验。
这样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酒店自年初开业以来,大堂就放置了“一生一餐”工作室制作的养生茶包,供客人免费选择。如果满意的话,可以在公园里购买。 “茶包一个月能卖10万元。” 2018年入驻园区的台湾中医朱寿康说,“我是负债入园的,现在开始赚钱了。”
“从产业到文化创意再到文化旅游,我们走的路是对的。”连特里说道。
从落户到深耕再到扎根
迈克尔敢于二次转型,他的信心在于园区拥有一批来自海峡两岸的高素质文化企业家。例如,最早入驻园区的台湾文创品牌“纸箱王”,如今生产园区内颇受欢迎的纸火车、纸火锅。 “当时上海很多商场都邀请他们入驻,但我们无论是规模还是区位都没有优势。”在连特里看来,成功取决于真诚的态度。他与对方谈了三年,联系了近30次;台商担心自己的产品被恶意仿冒,就向他们介绍上海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并告诉他们“假冒产品在大陆越来越没有市场”。
台商来迈克尔,园区会提供一站式支持,包括办理营业执照、法律咨询、财务会计、展会推广、申请补贴等。“文化创业者情绪非常激动,日常工作也相对陌生。 ”。在连泰瑞看来,不仅要做他们的“文创保姆”,更重要的是老师们尽快熟悉内地环境,与B端或C端对接。边市场。
通过园区的帮助,2016年入驻园区的台湾“手工联盟”掌门人张福贤找到了销售渠道。在摆满各种毛毡制品的房间里,他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展示平台和设计中心,同时也是一间教室。 “我们不仅为企业开发毛毡纪念品,还提供手工DIY课程。”
张福贤说,这里就像一个工匠村,不同的商家分享他们的专业知识,甚至向顾客推荐其他工作室。这源于迈克尔的规定,园区内每种文化业态只接受一种。短期来看,这会限制企业数量,收取更少的租金,但从长远来看,会缩小同行之间的差距,带来更好的产业生态。这个中秋节,各工作室都会奉上一道家乡菜,海峡两岸的行业人士齐聚一堂,共庆佳节。
“我是一个商人,我肯定想赚钱,但文化创意或文化旅游必须要慢钱。”连泰瑞希望大家努力奋斗,甚至扎根园区。如今,酒店客房费的 15% 会返还给设计房间的公园工作室。
从上海到实习再到融入
不久前,园区送别了一批来这里实习半年的台湾大学生。 “我们处于两岸交流的最前线。”在连泰瑞看来,正如台湾企业可以通过与上海开发企业对接而受益一样,两岸融合发展也必然是必由之路。作为海峡两岸年轻人的创业基地,园区希望让他们感受真实的上海。
连特里坦言,他不建议台湾学生来上海就创业。海峡两岸的商业规则存在太多差异。他们必须首先找到工作才能取得进展。他以在线直播为例。与已成为主要销售渠道的中国大陆不同,台湾尚未铺开,所以台湾青年必须尽快补上这个教训。此外,他建议台湾年轻人花一些时间学习拼音。 “学起来并不难,一旦学会了,打字和交流都会更容易。”
对于园区台湾实习生,Michael会根据各自专业和个人喜好安排策划、营销、客服、酒店管理等岗位实习,提供10分钟车程内免费青年公寓,并提供实习补贴。一位台湾实习生说得很直白:“与其去台湾便利店打工,不如在这里实习,积累经验,为自己加分。”更重要的是,经过这次经历,台湾青年将不再局限于上海就业。对于台企来说,在上海的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下班后,台湾学生也可以通过安装微信、支付宝、叫车等应用程序来体验这座城市。喜欢小运气的人可以去网红店打卡,或者玩内地的网络游戏,从而结交很多上海朋友,融入这座城市的社交圈。这些感情传回台湾后,就形成了“前辈回去,晚辈过来”的良性循环。
截至目前,已有超过50名台湾青年来到Macco实习。正如一些台湾学生所说,短短几个月你可能无法决定是否留在大陆,但你一定可以给自己多种选择。这就像连泰瑞的公司一样,他三十多年前就开始接触,如今已经在上海深耕甚至扎根。 “企业就像人一样。只要有他在乎的人,有关心他的人,他就能安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