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首届世界古典文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表示:“中国积极致力于促进文明传承和发展,加强国际人文交流,推动全球文明对话,注重从不同文明中汲取智慧。愿与各方一道,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共同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总书记的贺信充分体现了继承自身文化传统、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高度自觉,表达了对加强古典学研究延续历史文脉、加强对话提供科学指导。文明交流,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古典文明的群星璀璨。他们是人类文明的顶峰,是永恒的灯塔,不断滋养和启发着后人。两千多年前,中国和希腊两大文明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为人类文明演进做出了基础性贡献。本次会议由中国和希腊共同主办,主题为“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旨在从古典文明的研究视角出发,追溯人类思想起源,总结人类历史智慧,探索人类文明传统,加强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夯实理论基础,为解决当今世界问题提供智慧和启示,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注入思想动力。
这是一部人类发展史,也是一部多种文明共生进步的历史。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多样性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阐述了中国对世界文化、文明发展、交流互鉴的一系列立场和规划。 2014年3月,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讲话,强调要促进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动力。人类社会进步、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纽带; 2015年9月,总书记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体现了不同文明追求的共同点,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价值基础; 2018年6月,总书记在出访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强调,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克服通过文明交流消除文明隔阂,通过文明互学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2023年3月,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和弘扬共同文明。全人类的利益。共同倡导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与合作……这一系列重要理念、重要结论、重大举措,从站在全人类整体利益的角度,以博大的胸怀理解不同文明的价值内涵,展现“天下为公”的博大情怀和“美与美共享”的远见,指出人类文明的发展逻辑和发展方向日益为国际社会所认同,为推动人类文明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注入了深厚而持久的文化力量。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发生。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是充满坎坷的。团结与分裂是交织在一起的。挑战与机遇交织在一起。它充满了不稳定和不确定性。解决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依靠物质手段克服困难,更需要依靠精神力量、真诚和气节。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可以包容共存、交流互鉴,让各种文明的精华造福今天、造福人类,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人类社会的。
文化如水,无声无息地渗透;文明如潮,弦歌磅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立足强国、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机制,强调构建全球文明倡议实施机制。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阵地,不断加强经典研究,提炼和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符号和文化精髓,向世界阐释和介绍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文化。精神,蕴含中国智慧;我们要推动构建双多边文明交流合作机制,深入实施中华文明全球传播工程,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更好弘扬中华文化走出去,让发展的力量源源不断流淌,让文明的光芒闪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