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德育工作经验分享:全员导师制助力学生成长

admin

一年来,奉贤区教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班主任能力大赛一等奖、上海市优秀班主任展示交流活动“优秀奖”等荣誉。区域德育工作有何秘诀?

11月13日至15日,第七届长三角地区中小学德育创新论坛“修身立德,筑强国之基”在奉贤区“海上之花”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奉贤区教育工作党委委员、区教育局副书记、局长程立春分享了奉贤德育工作经验。

奉贤区江海第一小学的数学老师韩家伟,和儿时的同学一起实行全程辅导。他性格活泼,喜欢运动,有很多好朋友,与父母和妹妹住在一起。然而,他的学习成绩近来明显下降。

韩嘉伟与同学和父母了解情况后,得知父亲工作繁忙,妹妹需要母亲更多的照顾。当她在家缺乏父母的监督时,她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

韩家伟积极与施某父母沟通,建议家长适当调整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平衡,加强对施某的日常关注和指导,建立合理的规则限制他上网游戏的时间。

在韩老师的及时干预和指导下,小小年纪的父母就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慢慢地,施的学习行为明显改善,学习成绩逐渐提高,也学会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

德育优秀班主任主要事迹__德育优秀班主任证书有用吗

这是一个关于一名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平凡故事,但事实上,顺利开展德育工作并不容易。程立春分析,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目标片面、内容分散,缺乏全面性、系统性、逻辑性。 “德育工作主体比较分散。很多老师认为,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和德育部门的责任。 ”

2020年,奉贤区启动开放新成长教育理论,2021年制定《新成长教育行动纲要·奉贤区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开启全区统筹推进教育改革的新成长。教育实践。

奉先梳理了德育工作的课堂、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五个领域,突出了德育工作的两个主阵地:课堂、班级。

德育优秀班主任主要事迹_德育优秀班主任证书有用吗_

推动“三型”新增长课堂教学创新

细化德育内容落实到学科教学目标

《中小学德育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不仅承担着传递知识的功能,还培养学生的能力、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奉贤区打造高效学习、互动互动、活力四射的“三型”新成长课堂,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为各学科教学目标。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人民民主参政”板块,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2017年,奉贤中学学生《关于加快落实环卫工人权益的提案》提交全国两会;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奉贤中学学生提出的《关于改善儿童进入异性场所现状的建议》,由上海市政协委员张玉霞向政协会议提出正式提案。 (相关报道:男生能进女厕所吗?这个来自上海中学生的“提案”被委员们带到了两会)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在《侯氏制碱法》教学中带领学生学习化学原理,还让学生了解爱国化工企业家侯德邦先生的事迹,体验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缅怀革命先烈,获得感悟。爱国主义精神。

推动“六好”新成长阶层建设创新

_德育优秀班主任证书有用吗_德育优秀班主任主要事迹

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战场。奉贤以新成长教育理念为指导,推进“六好​​”新成长班级建设创新,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让班级充满成长性。

班级文化建设良好。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发展目标​​,利用班名、班训等班级文化载体,完善班规、值班日、评价表彰等日常规章制度,培养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生长。

自我管理是有效的。合理设置班级小岗,鼓励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做好自己的事,主动做集体的事;进行班干部民主选举和适当轮换,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加强班干部培养,引导学生领导力提升,形成自主成长的自我管理生态圈。

课程活动很好地教育了人们。推动“道德文化”教育教材实施,丰富节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校本德育课程;利用早会、下午会、主题班(班、队)会等阵地开展专题教育活动;依托区、校级学生活动节,开展体育、艺术、科技等活动,开展度假队、志愿者服务、游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道德素质种植和多元化发展。

_德育优秀班主任主要事迹_德育优秀班主任证书有用吗

_德育优秀班主任主要事迹_德育优秀班主任证书有用吗

勤奋学习、不断进步是好事。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落实作业管理制度,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和完成作业;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互助合作小组,共同进步。

家校合作提供良好的教育。加强班级家长委员会建设,提高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整合线上线下活动,拓展家校共同教育平台,开展家长会、家访等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丰富家庭和学校亲子活动,开展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劳动教育等主题活动,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教师与学生共生发展。实行全程辅导制度,组建以班主任为班主任的班主任队伍,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思想、学业、心理等方面给予鼓励和引导;教师加强自学培训,用师德和知识影响学生,实现教师共生发展。

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多领域协同教育

学校与家庭的协同作用

如何帮助80、90后成为更好的父母?奉贤区推出数字家校平台,提供全时、全方位的在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家校平台提供“家长必修课、家教专题、学习家庭”等模块,涵盖了家庭教育需要了解的知识、家教指导的关键问题、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的内容,在线课程1186门,其中自主开发课程400多门。

奉贤区家庭教育研究指导服务中心负责全区家庭教育指导案件咨询;设立“贤成家长”智慧讲堂,累计开展活动100余场,全区近400名教师参与,服务近4万个家庭。奉贤区教师教育局成立家校联合新生成长营,帮助“拒绝在家学习”的孩子走出家门,重返校园。新成长营第一期和第二期共有50名学生,其中15名学生返回原来的学校。 ,15名初中生全部进入高等教育。 (相关报道:不愿上学,甚至不敢出门?上海有“学校”帮助这些孩子实现“新成长”)

据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党委书记施文龙介绍,长三角地区中小学德育创新论坛由上海市奉贤区发起。自2018年成立以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21个城市积极响应。长三角中小学德育工作联盟为奉贤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机会。奉贤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德育新路径、新方法,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民族精神的人才提供平台。社会主义接班人将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文:曹一山

照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