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发布讣告:我国著名心胸外科医师、医学教育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高级专家、原心胸外科主任外科、心血管外科研究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原中华医学博士朱洪生教授、上海分院主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会员、上海市胸心血管外科学会会员、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会员、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外科理事会会员、美国胸心血管外科学会会员国际心胸外科协会未能对医疗做出反应。 2024年12月5日20时23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3岁。
朱洪生教授
公开资料显示,朱洪胜教授出生于医学世家。年轻时,他就确立了挂盆济世的人生理想。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习,毕业后留在仁济医院。工作期间师从中国外国科学和心脏外科奠基人兰锡纯教授。 1984年至1993年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心胸外科主任。
朱洪生教授在心胸外科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一位外科全才。 1965年至1967年,他前往索马里向非洲提供医疗援助,做出了很多贡献,包括完成了索马里第一例心脏手术,展现了中国医生的伟大。
工作中,他对医术有着执着的追求。即使二十多岁了,他仍然坚持每周一次步行到科室,查房,讨论疑难病例的治疗方案,与科室的年轻医生讨论。心血管外科最前沿的技术和科研成果。他还经常告诫年轻医生,理论基础一定要扎实,多读医学书籍,勤读书,温故知新。他们必须学习扎实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基础知识。同时他强调医学需要跟上学科发展,与时俱进,经常阅读国内外最新文献。 “行医之路必然充满困难,但年轻人要有青春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迎难而上,才能取得伟大的成绩。”他经常用这句话来鼓励新一代年轻医生。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陈思思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信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