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周世兴 光明日报通讯员 徐英波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牛路冲遗址发掘协商会近日召开。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大学、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表示,通过现场出土的考古遗存的特点以及揭示的双城墙、双壕沟的结构,考古学家证实牛路冲遗址是商代早期的城址。这是岭南发现的最早的城址,对于研究华南早期文明进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024年牛路冲遗址发掘组组长何安义介绍,该遗址南北长约165米,东西长约140米,总面积约2.31万平方米。整个城址的北、西城墙保存完好,以西城墙保存最完好,西城墙最高处约1.4米。
记者从当地相关部门了解到,牛路冲场地原本是一块闲置土地。附近的村民只知道这块土地上有几堵“矮墙”,却不知道这些“矮墙”的来历。 2022年,该闲置土地被项目征用。在对土地进行初步处理时,施工人员挖出了一些图案砖和破碎的陶片碎片。
牛路冲遗址发现后,有关部门组织考古队对遗址进行调查和保护。今年4月,考古队首次确认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初步确定城墙为岭南早期城墙。随后,考古队向国家文物局提出“抢救性发掘”申请并获得批准。
9月1日起,考古队正式启动牛路冲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经过三个多月的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的考古遗存。主要遗迹有灰坑、柱洞、城墙、战壕等。文物主要有陶器、石器等。
据当地文物保护部门介绍,牛路冲遗址已初步确认为环壕式城址,是一种古城邦样式,因四周有城墙、城池等防护防御设施而得名。战壕。这种特殊的结构风格在先秦时期的岭南地区是比较少见的。
“发掘过程中,还出土了一件疑似剑的青铜器,已经严重生锈,我们将其整体提取出来,并在实验室进一步清理修复。”何安忆说道。
考古人员发现,灰坑、柱洞及出土文物均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文物。城墙和壕沟属商代早期城址,是岭南发现最早的城址。牛路冲遗址将为验证湘桂文化史前文化交流新通道提供考古证据。
目前,考古人员正在继续对该遗址进行发掘,采用更为精密的发掘方法,对遗址土层进行逐层筛选,并利用浮选、筛分等方法寻找碳化米粒、破碎陶器碎片等细小遗物。同时,他们对出土文物进行分类研究,揭开古城遗址的更多秘密。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26日第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