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卫辉市推广秸秆回收再利用,助力农业绿色转型

admin

粮食生产现场会__粮食生产工作实施方案

河南省卫辉市推进秸秆回收利用。图为秸秆打捆机在田间作业。

李庆春(人民视觉) 摄

” >

河南省卫辉市推进秸秆回收利用。图为秸秆打捆机在田间作业。

李庆春(人民视觉) 摄

核心阅读

粮食生产工作实施方案__粮食生产现场会

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完善粮食节约长效机制”。稳“饭”,既要保数量又要保质量,既要抓生产又要抓生态。从冬季种植、冬季管理的角度看农业生产的变化,生产走向绿色、产品走向完善、产业走向创新。农业发展绿色转型总体步伐扎实。

种养循环,用好农业生产的“另一半”

冬天渐浓,冬小麦从土里发芽,田野正在积蓄力量,等待丰收。 “土地好,土肥沃,麦苗长得旺盛。”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丰农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潘贵说。

潘贵有条不紊地管理着2000多亩土地,冬种小麦,夏种水稻。他高兴地算了账,“今年两茬粮食亩产一吨多,收成不错。”

收获从哪里来? “过去,我们依赖大量的水和肥料,软土变成了硬块,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耕作方式。”潘贵一点一点摸索着,“多用有机肥,庄稼就有营养了,地坚了,产量自然就会增加。”

秋收后,整地松土,均匀施有机肥,播种冬小麦。潘贵算了一笔“经济账”,说:“以前一茬小麦至少要施三次化肥,现在有机肥与增效肥结合起来,化肥用量少了,可节省三十次。”或四十元一亩。”

_粮食生产现场会_粮食生产工作实施方案

有机肥从哪里来?不远处,在徐州旭牛养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1000多头奶牛的粪便被收集到发酵罐中,加工成有机肥。 “牛粪还田、变废为宝,不仅解决了畜牧养殖场的排放问题,还提高了耕地质量,一石二鸟。”该公司负责人李亮说。

铜山区不仅是粮食主产县,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牛、山羊生产基地。全区畜禽养殖每年产生粪便近200万吨。近年来,当地探索“粪肥-沼肥-粮食(水果、蔬菜)”运营模式,与345个养殖场签约,收集储存畜禽粪便32万多吨,并完成返还农田面积超过22万英亩。今年以来,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项目区化肥用量减少1200多吨。

农产品一半是种子,一半是秸秆。铜山区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沿着田埂,铜山区保平家庭农场负责人孙保平检查麦苗生长情况。 “近1000亩土地的秸秆如何处理是个大问题。”孙保平说,采用专业农机具进行搬运,每亩地给予25元补贴。一些秸秆被粉碎并深耕以“增加”土壤肥力。

秸秆的另一部分离开田地并被回收利用。村里收集,镇里储存经营,秸秆来到加工车间。揉捏、加压,一捆捆稻草就成了饲料。 “今年我们收购了1万吨秸秆,生产出来的饲料销往宁夏等地,年销售额约600万元。”徐州中植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启泰表示。

立体流通,生产绿色。 “该区正在积极探索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便、秸秆等资源化利用,用好农业生产的‘另一半’。目前,已有3套粪便还田技术模式铜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黄涛说:

放眼全国,2023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农业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7年保持下降趋势,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8.3%……农业资源集约利用、减投入增效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序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粮食生产工作实施方案__粮食生产现场会

勤俭节约,精耕细作,耕耘“看不见的粮田”

“胶东粮仓”山东省平度市,冬天这里的人们也没有闲着。连日来,辽兰镇种粮大户侯元江时不时地到田间地头查看水分和秧苗情况。 “苗子很壮,能过冬,争取明年有个好收成。”

当被问及“增粮计划”时,侯元江开口说道,“节约粮食就是增产,减少损失也可以提高效益。”以播种为例。我们使用精量播种机。播种是“因粮定做”。行距、株距均匀,深度基本一致。每亩不仅可以节省种子1~2公斤,而且还有利于后期的田间管理和机械化。手术。

培育好“看不见的粮田”,把节约粮食、减少损失贯穿于耕种、收获全过程。侯元江说,好方法、好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大型农机收割,是不加水加肥就能增产的“组合拳”。经测算,每亩可节约水10%、化肥10%,成本可降低150元左右。小麦亩产近1500公斤。

干燥仓储是节约粮食、减少损失的关键环节。 “粮食收完后,担心阴天,来不及晒干,粮食容易发霉,影响品质。”青岛福达粮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张福达表示,合作社购买了一台烘干机,24小时可烘干150吨。吨粮食,有效防止湿粮霉变,减少损失,把好粮卖个好价钱。

加强粮食机械收割减少损失,推广精准种植,减少仓储损失……平度市多措并举推进粮食节约减损。 “今年,全市依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广先进适用机械8400余台(套),并连续举办小麦、玉米机械丰收减损竞赛,鼓励农机操作人员提高操作技能为粮食丰收开辟新空间。”平度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装备科科长李占良说。

不久前,《节约粮食和反食物浪费行动计划》出台,提出到2027年底,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损失率控制在国际平均水平以下。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全国小麦、水稻、玉米平均机械收获损失率分别控制在1%、2%、2.2%,较好高于现行行业标准。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广集中育苗、精准播种等技术,加强农机装备创新研发,加快形成切实有效的粮食节约长效机制,为粮食节约奠定坚实基础。粮食增产、高产。

_粮食生产工作实施方案_粮食生产现场会

粮食生产离不开水、土地、能源等资源。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缓解资源硬约束。

完成冬种小麦、准备好化肥和农资后,河南省安阳县瓦店乡王贵庄村村民张仙芝在自家田地里收集了许多灌溉“神器”。张仙芝有很多宝贝:平移式喷灌机可以边走边灌溉,卷筒式喷灌机可以均匀喷洒。 “这些设备做功大,还节水。夏秋收成时,可收获粮食2450公斤,可节水5至8立方米。”

节约用水,从田间到水源。 “疏通渠系,衬砌渠系,输水效率更高,灌溉速度更快,渗漏漏水减少,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6。”安阳县水利局环南运河管理处处长杨荣海说。

节水农业蓬勃发展。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4年的0.530提高到2023年的0.576。农田灌溉平均亩耗水量从2014年的402立方米下降到2022年的364立方米。粮食连年丰收,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

绿色优质,农产品更有“绿色含量”

青山环抱,稻田纵横交错。江西省宜春市原州区洪塘镇步上村,稻虾共生,一田双收。 “六月种稻,十月收割,其余时间稻田养虾。绿色种植,生态养殖,虾吃虫子,粪便还田。有机稻和生态虾合二为一。”一英亩土地。”稻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姚兆山介绍。

打“绿色”牌,提高耕作效益。姚兆山算了一笔账:“水稻亩产500公斤左右,亩收入1100元;小龙虾亩产180公斤左右,亩收入2400元。”单季水稻,收入翻倍,下一步要做冷链配送、农产品加工、农家乐,做大、完善稻虾共生产业链。”

粮食生产现场会_粮食生产工作实施方案_

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业蓬勃发展,种养新模式不断涌现,成为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2023年,全国水稻和渔业综合种植养殖面积4490.34万亩,水稻稳定产量2250万吨,各类水产品产量416.65万吨,为保障粮食安全、优化粮食结构提供有力支撑。农产品供应。

从种植到加工,整个链条变得“绿色”。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的大米加工车间,金黄色的大米经过清洗、脱壳,变成了晶莹剔透的米粒。 “有机大米很受欢迎,日产能已达到100吨以上。”湖北古雨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德胜说。

优质大米来自绿姚农业产业园基地。 “我们严格按照有机绿色标准种植水稻,用太阳能杀虫灯灭虫,喷洒辣椒酶、大蒜酶,用菜籽饼、紫云英施肥,这样种出来的稻子颜色半透明。 “香糯。”基地生产负责人范振浩介绍,今年基地有机大米产量达到7.5万公斤,订单收入突破100万元。

从农业结构调整领域看,各地坚持工业兴农、优质农业、绿色农业的方针,推动粮食产业升级。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3年,我国将开发绿色有机农产品8221个,建设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约1.77亿亩。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把确保质量安全作为农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打磨绿色农业。农业生产背景,为人们的餐桌提供更好的品质。盛产优质、安全、健康的农产品。

《人民日报》(2024年12月27日第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