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冬季蔬菜收获季节,三星镇海安村,玉兰采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走进玉兰蔬菜种植基地,看到两座由集装箱冰箱改造而成的小型现代农业设施“智能菜房”正在连续运转。在这片面积24平方米的种植空间里,均匀分布着外形丰满、色泽鲜艳、大小匀称的玉兰。几位村民熟练地用刀将玉兰菜切好,放入托盘中。然后,他们把托盘从“智能菜房”一一搬到隔壁仓库的桌子上。他们熟练而快速地把蔬菜修剪好形状,装进托盘里。早就准备好的透气网袋堆放在旁边的泡沫箱里。
“这种蔬菜的学名是欧洲菊苣,因其生长在黑暗中,色泽淡雅,气味清新,形似含苞待放的玉兰花,一般被称为‘玉兰菜’或‘金玉兰菜’。”在中国。”海安村一书记刘辉向记者介绍,玉兰于2008年左右引入国内,因其营养丰富、脆嫩多汁,是世界公认的碱性膳食保健蔬菜。被誉为“蔬菜王子”,是餐桌上的高档美味。商品。 “玉兰是由软化栽培的菊苣根制成的。由于菊苣根本身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玉兰在生长过程中不需要一滴农药或化肥,是真正的有机、无污染。”刘辉告诉记者,玉兰的生长周期约为30-35天,目前两家“智能菜房”的批量产量约为15000株,约合3000-4000公斤。
海安村一直以来优势资源匮乏、发展模式单一、产业发展有限。为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海安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经过政策考察、广泛调研、民主决策。在农委、市农科院园艺所、第三方科技公司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引进先进的小型现代农业设施,精确控制温度、湿度、水循环、通风设施。玉兰生长全过程均在避光环境下进行控制。水培法种植。 “玉兰种植全部实现智能化控制,我们村‘两委’成员负责日常管理,只需通过手机APP就可以实时查看和调整生产设施的各项工作指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人力、物力”。刘辉说道。
玉兰菜在海安村“扎根”,意味着更多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技术进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降低了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该项目的成功运行,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学习新技术的平台,也让群众在家门口增加了劳动收入。 “在玉兰菜的种植和收获中,会安排各个小组的村民轮流参与,这样村民还可以获得额外的劳动报酬。”刘辉说道。玉兰菜作为海安村集体经济项目,让全村人学技术、共享效益。
据了解,海安村已初步与崇明当地农产品销售公司建立了双赢的长期合作关系,正在探索建立“生产基地+订单式”的生产销售模式。公司+市场”。目前,已达成7万余元的采购意向订单。今后,我们将联系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等销售实体,积极打通销售“保障卡”;此外,我们还将通过线上主播带货、沪渝联动本地促销等方式拓展销售渠道。“从目前市场订单量来看,目前两座设施已满负荷生产。12月下旬,首批玉兰菜上市后,预计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8万至10万元的经营收入。”刘辉说道。
结合村情,盘活集体有限资源,开展玉兰种植小型现代设施农业项目,为海安村集体经济注入新活力。该项目不仅展示了现代农业技术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方面的巨大潜力,而且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
展望未来,海安村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技术领先的原则,深化与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不断优化种植技术,拓展销售渠道,努力将玉兰蔬菜打造成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该项目的成功经验也将为周边村庄提供借鉴,带动区域农业现代化进程,共同描绘出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
记者:黄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