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都想拜师!GPT-4o如何让AI说话充满情感与个性

admin

蔡康永老师看到后想拜他为师。

作者 |登月计划

编辑|靖宇

人工智能说话没有情感的论点已经成为过去。

曾几何时,语言被认为是我们智人独有的能力,人类通过它来传达信息和情感,表达抽象和具体的概念。

就像许多致力于教人们“如何说话”的畅销书一样,“口才”往往被视为人类独特的技能。这证明人类语言包含某些可以促进交流的技能。更顺畅,信息传递更高效,沟通伙伴情感上更满足。

今年上半年,OpenAI推出了GPT-4o,让聊天机器人在主动、友好、富有同理心地说话的同时,展现出类似人类的“个性”。

其言语自然流畅,声音生动自然,分分钟通过图灵测试。它不仅可以聊天,还可以调情。它可以是私人助理,也可以是在线男女朋友,从回答问题到提供情感价值。聊天机器人正逐渐成为高智商、高情商的形象。

聊天机器人的口才技能点已经高于许多人类。早已深谙“说话之道”,甚至还引发了网络交友热潮。

_心理操纵与反操纵_人类群星闪耀时亦言

但AI说话的方式只是算法被拆解后的套路。

01.人工智能说话的方式

人工智能说话的第一个技巧就是善用人称代词。

人类语言最显着的特征之一是主观性。主观性最典型的特征是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和“我们”。

第一人称表达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让听者进入叙述者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情绪、思想和感受,了解叙述者的主观观点,进而产生共鸣和亲切感。

就像同一句话一样,改变人称代词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距离”感,例如:

“我今天很高兴”与“今天有人很高兴”;

“我认为张三有过错”与“有人认为张三有过错”;

除了自言自语之外,在对话中,如果有第一人称,就会有第二人称,那就是“你”。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在对话中建立起联系,这在语言学中称为“相互主体性”。

_人类群星闪耀时亦言_心理操纵与反操纵

这就是聊天机器人的技巧。无论我是否以第一人称与它交谈,它都会以第二人称回应我。例如,当我询问 ChatGPT 时:

“骑行后如何快速缓解大腿酸痛?”

这句话里没有“我”,但ChatGPT会列出一堆方法并说,“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更有效地缓解骑行后的大腿酸痛,促进肌肉快速恢复。”

_人类群星闪耀时亦言_心理操纵与反操纵

客观地提出问题,但会主观地回答|图片来源:ChatGPT

通过在答案中添加一个人的名字,聊天机器人与用户建立了“相互主观性”,创造了一对一对话的感觉。因此,对于同一个问题,传统搜索引擎似乎给出了“结果”,而AI机器人似乎给出了“答案”。

_心理操纵与反操纵_人类群星闪耀时亦言

传统搜索引擎在结果中不会包含任何人称代词|图片来源:作者自制02.AI说话的第二个技巧是表达肯定。

聊天机器人通常会在回答之前先承认用户的问题或困境,例如“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有拖延症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但通过一些有效的策略和工具,你的生产力和组织能力可以得到显着提高。” ”

_人类群星闪耀时亦言_心理操纵与反操纵

特别是对于很多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聊天机器人会首先向用户致意,并表达其理解“这种情况可能是压倒性的/这确实是一个挑战/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状态。这些方法也许能够帮助你”。 ……”

人类群星闪耀时亦言__心理操纵与反操纵

ChatGPT不会批评,只会理解 |图片来源:ChatGPT

聊天机器人不会评判甚至批评用户,只会在理解后做出回应。在承认用户的情绪后,它会产生一种同理心的错觉。

之所以是幻觉,是因为它不是心理治疗师,它只是一个聊天机器人,而这些回复只是程序员制定的“拟人词”。

03.温水煮青蛙

通过使用第二人称回答,AI给用户一种被“认真对待”的感觉,建立隐私感,强化亲密感。

它从不批评,而是理解和包容所有用户的困惑,给用户心理上的安全感。更重要的是,聊天机器人只听不传播,这会进一步诱发用户说话的欲望。

正如研究媒体 The Conversation 担心的那样:“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擅长模仿人类的情感和行为,用户形成深层情感依恋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这可能导致过度依赖、操纵,甚至伤害。”

心理操纵与反操纵_人类群星闪耀时亦言_

用户对聊天机器人的这种情感在心理学上被称为“ELIZA效应”。

20 世纪 60 年代,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家 Joseph Weizenbaum 发明了聊天机器人 ELIZA,它通过反复强调人类对话者使用的词语来引导对话。这个只有 200 行代码的聊天机器人在测试中让人感觉像是被机器听到和理解的。错觉,ELIZA回复的一大特点就是每句话都包含“你”。

心理操纵与反操纵__人类群星闪耀时亦言

60多年前的聊天机器人ELIZA|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此前,无论是Geek Park还是2023年爆火的Replika,在用户与聊天机器人建立深厚关系后,都曾因服务变更、数据丢失、版本升级等问题出现过问题。 。导致不少用户心理健康状况恶化,甚至导致多起自残事件。

因为当用户习惯了快速反应、细致、无冲突的沟通后,他们对人际关系的期望就会改变。当他们离开聊天机器人并开始与现实生活中的真人打交道时,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和失望。

他们之所以能从聊天机器人那里寻求心理安慰,也可能源于现实社交互动中的障碍。在无法与真实的人打交道之后,向聊天机器人倾注情感实际上提高了人们对真实交流的期望。这是一个更可怕的回音室。

_心理操纵与反操纵_人类群星闪耀时亦言

Replika被控制后,用户表示感觉“失恋” |图片来源:Reddit

人类群星闪耀时亦言_心理操纵与反操纵_

那些注重陪伴的聊天机器人在与用户的交流中无一例外都会使用“我认为”、“我感觉”等词语来强调其主观性,并混淆其本质上是一个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这种拟人化倾向早已渗透到日常交往的浅层联系中。

从手机背后难以区分的人类或人工智能客服,到如今手机系统自带的AI助手“帮我回电话”,在浅层连接上,我们从回应AI到评判AI,让AI回应AI,用魔法打败魔法的背后,是人与人之间对话的逐渐脱节。

心理操纵与反操纵__人类群星闪耀时亦言

《小爱救我回来》,被誉为社会恐怖的救世主 |图片来源:3大山

无论是人称代词还是肯定句,这些都是构建人工情感的语言技能,是数据堆积起来的同理心,是算法包裹的糖精。剥掉糖皮后,只剩下0和1。

人工智能可以与你建立情感联系,但它无法真正理解你——碳基生物的本能意图最终与硅基计算能力的“无情”不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