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手记入选2025世纪好书1月榜,揭秘波伏瓦的女性主义之路

admin

阅读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行为,它将作者、译者、编辑与读者联系在一起,展现出对文字的热爱与敬畏,同时也是充满愉悦的体验;评论就像指引阅读航程的灯塔,它汇聚了学者、作家、媒体人、书评人以及书店人对文本的理解与诠释。

“世纪好书·悦评”栏目,希望能汇聚各种智慧,展现那些从不同视角创作出来的书评优秀作品,传达创作者的深刻思想,让阅读者的选择更加多样且丰富。

世纪集团新书的书评都可投稿至 shijihaoshu@163.com ,诚邀您分享对好书的独到认知与感受 。

_评价建构游戏_建构评价标准

建构评价标准__评价建构游戏

近日,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青春手记》这本书。这本书入选了 2025 年度“世纪好书”1 月榜。

文︱毛尖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

20 世纪初的资产阶级小姐波伏瓦是如何转变为女性主义的旗手的呢?《青春手记》会告诉你答案。对波伏瓦这套早年私人日记进行整理并出版,不但能够提供第一视角的心路历程,还能给大量完成时态的传记文本以有力的回击。

建构评价标准_评价建构游戏_

评价建构游戏_建构评价标准_

日记得以出版,这生动地诠释了波伏瓦自己的那句名言,即女人并非是天生生成的。波伏瓦小姐就如同一个动词一般,在各路人马的人生当中展现出活跃的状态。以她的情感生活为例,花花公子多得数不清。波伏瓦的情感经历丰富多样,用十个手指都难以数完。其中有萨特,还有拉马、莎莎、雅克等。她一边感叹“萨特为何要插在我们中间”,一边激情地表达“雅克,我爱你”“我的拉马,我的王子拉马”,同时又每个字都真心地写下“萨特是尘世中所有其他的一切”。

每当人生遭遇核爆,生命出现断裂之际,波伏瓦都会借助日记。她的日记中既有巅峰般的高度,也有跌入悬崖般的落差,展现出最大幅度的波伏瓦。从“甜美的出生困惑”开始,到战争打破日常,再到阿尔及利亚的悲剧使她与同胞逐渐疏远,她都通过日记来表达。而这套从 1926 年到 1930 年的日记,让我们得以一窥她思考方式的形成,那就是永远在建构选择项。凡是需要接受约定俗成,就“首先尝试去打破它”。并且,她从不害怕质疑自己,因为她总是最先站在个体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而不是站在女性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也就是说,波伏瓦呼唤我们面对的自我,一直比单纯的女性建构要大。

评价建构游戏_建构评价标准_

我不知道波伏瓦的女性主义是否会让如今的读者被归为“老登女性主义”。然而,贯穿日记的“我”以及“成为我”,既解释了波伏瓦青春期的多重宇宙,也阐释了女性主义的终极使命:

为了在内心彻底否定我们被他们塑造出的模样,我们需要持续地向前行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不断地进行否定,一次又一次地否定。最终,“我”才能够成为真正的“我”。这个“我”,不再仅仅是第一人称单数的那个“我”。

评价建构游戏__建构评价标准

波伏瓦小姐尽享生命中丰富的欢乐,并且在这种欢乐里提取出经过思考的自由。当再次见到他时,有那么一两次,她兴奋得难以抑制,悔恨自己不再爱他。然而,她的人生与他毫无关联,她的人生是积极地自我掌控。

波伏瓦小姐才智出众,情感丰富且欲念强烈。她将自己投入到日记之中,以自身为路径,不断地上下探寻求索。当观看她的《青春手记》时,便能够理解为何她刚踏入行业就敢于直接宣称自己与尼采、康德的观点不谋而合。智性没有上限。她进入了一个社会,这个社会是所有追求真理的睿智之士跨越时空后达到心意相通的。她投入了这项伟大的集体事业,从而取得了胜利,且这种胜利无法被任何人剥夺。就连萨特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在私人范畴里,萨特甚至觉得自己“颇可指责”。

这样的话,波伏瓦小姐,也就是那“因欢乐而怦怦直跳”的海狸,能够在任何时候说出:所有的事情都很好,我听到了自己向上的声音。如此一来,在那“猛烈又清醒”的人生当中,即便她在人生的入口处两手空空,她也能够“奇迹般地找到自我”,并且在第二天的太阳升起时恢复满满活力。

//

相关荐读

评价建构游戏_建构评价标准_

《青春手记》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 著

沈珂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_建构评价标准_评价建构游戏

《青春手记》是法国作家西蒙娜·德·波伏瓦在 18 岁到 22 岁期间所写的日记,它一共分为 6 卷。同时还附有其养女西尔维·勒邦·德·波伏瓦所写的长篇导言,以及 20 多张珍贵的图片,这些图片包括波伏瓦与友人的照片、信件、日记、文凭等,其中大多数都是首次公开的。这部作品记录了她的迷茫与思考,也记录了她的希冀与悲伤,还记录了她的友谊与爱情。它展现了她构建自我以及发明自我的过程。从懵懵懂懂的“规矩女孩”转变为投身于行动的独立女性,波伏瓦引领着我们在这场充满偶然和不安的冒险中不断前行。本书另外附有波伏瓦的养女西尔维·勒邦为本书撰写的长达三十多页的序,在序中回顾了波伏瓦的一生。本书附有 28 张首次发表的照片。这些照片涉及日记中提到的重要人物以及往来信件。它们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

丨作者简介丨

评价建构游戏__建构评价标准

西蒙娜·德·波伏瓦于 1908 年在巴黎出生。她在青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她以第二名的成绩获得了法国哲学教师资格执照。在二战期间,她与让 - 保罗·萨特、莫里斯·梅洛 - 庞蒂等人一同创办了《现代》杂志。她极力主张推广存在主义思想。1954 年,她出版了一部小说叫《名士风流》。这部小说在当年获得了龚古尔文学奖。并且,这部小说还奠定了一种创作路线,那就是用文学手法来宣传存在主义。

转编自【上海译文,文汇读书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