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时,在申城的古城公园内,胡问遂艺术馆迎来了“都市的回声——2025 上海女艺术家作品特展”。此展览展现了上海 13 位女艺术家的创作成果,她们年龄不同,背景各异。
胡问遂艺术馆
色彩饱满的《大写山田》系列表达了她对于开垦者的敬意。张雷平是此次展览最年长的参展者。她表示,艺术家的性别和年龄都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能够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来反映对生命、自然的独特感悟。关键还在于能够始终对生活满怀热情以及具备感受力。她还说,《都市的回声》不仅仅指艺术家眼中的都市,还包括都市女艺术家所拥有的宽阔胸襟。她们能够从广袤的自然界汲取灵感,激活自身的感受力。
张雷平作品
工笔作品《山花》描绘了一片野趣浪漫的花丛,花丛中躲藏着数十只震旦鸦雀,这些震旦鸦雀来自崇明岛且濒临灭绝。70 后画家鲍莺选择这个主题,体现了她对上海郊区乡村振兴以及生态保护的关注。《无风》《芳华》等国画作品给人和煦亲切的感觉。她那充满治愈感的新工笔画风,已经积攒了一批追随者。
鲍莺作品《芳华》 ,绢本,120CM×160CM
青年艺术家景昱有着跨学科的艺术履历,并且在伦敦与上海之间往返。她的《胶囊城市》系列作品,通过用环氧树脂封存城市的碎片,用印刷切片去切割轨道网络,用纺织物拼贴城市肌理等方式,将不同的现成品分层叠加拼贴在一起。这些在架上的“软雕塑”,就如同都市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一样。“上海对于我来说,是我归国后每天都在经历的流转轨迹。”这种材料的对话跨越了时空,或许正是展览主题“回声”的注脚。我们创造的每一件作品,都对城市记忆进行了温柔重访。
景昱作品《胶囊城市》系列
此次展览选取的 13 位上海女艺术家,她们擅长的艺术门类各不相同。她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其中有在本土艺术院校培养出来的;还有海归的,是一代女性艺术家开创的上海都市文脉得以传承下来的。“都市”一直是海上不同代际女性艺术家所感兴趣且擅长去表现的对象,这为身处其中的女性艺术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石至莹作品《化城喻2》,布面油画,40×30cm
策展人张立行表示,此次展览期望能够延续上海女性艺术的百年发展历程。同时,希望从不同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展现以及研究当下不同代际的女性艺术家那丰富多彩的艺术探索。
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对展览进行了指导。胡问遂艺术馆与上海美术家协会女美术家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了该展览。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协办了此次展览。展览将一直持续到 3 月 2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