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男生叫仲麟,他教志愿者们怎样种树。在逐队成群的种树志愿者队伍里,这位负责人身边聚集的人最多。这不仅是因为他年轻帅气,更是因为他教的专业。
志愿者希望凭借自身的努力,给当地的环境保护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仲麟大学毕业后返乡已五年。起初,他想凭借自己电商专业所学,帮助销售家乡的特产哈密瓜。可回到家乡后,他意识到风沙治理是家乡几代人的愿望,于是渐渐转移重心,把更多精力放在种树治沙上。起初,他的父母不想让他再回来。民勤县有一句俚语,叫做“天下有民勤,民勤无天下”。其含义为,民勤的环境较为艰苦,导致很多人迁徙离开以寻求生活。同时,也很少有外地人迁居到民勤这里。
仲麟:这里,大家都叫它东沙窝,也就是东边的沙漠。
仲麟:我们民勤的父母大多希望孩子努力学习,以便走出这片沙窝窝。他们从小到大都经历着大大小小的沙尘天气,也没去过其他地方,常在电视上看到南方天气很好。回到家乡后,就想着能否一边赚钱,一边做些有意义的事。刚开始时由于经验匮乏,在沙漠边缘种植了 500 多棵梭梭树,其成活率很低,存活下来的数量不多。
仲麟通过向前辈学习请教,并且经过日复一日的练习,才慢慢掌握了种植技能。之后,他正式投身到公益活动中。然而,在治沙时他发现,参与治沙的大多是中老年人,整体进度较为缓慢,而且他们的身体容易吃不消,几乎没有年轻人参与。他结合自己的电商专业知识,开始用镜头记录治沙的相关情况。他记录了种植梭梭树抗沙的故事,也记录了荒漠落日的独特风光。这些记录在网友的心中种下了“诗情画意”的种子。
很多朋友看到了我们的工作环境,他们很希望能够和我们一起在沙漠中种树。
他的故事在网络平台上被更多人知晓,接着他又参与到综艺节目中,从而获得了突如其来的流量和关注度。他意识到这份宝贵的资源应被用于推动更多实际的环保行动。于是经过召集,他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赶赴民勤,投身到公益生态治沙活动中。仲麟的生活变得热闹了。然而人多就意味着开支会增多。于是他在种树的同时,开始探索农村电子商务。他利用短视频平台获得的收入,来作为种树和运行的资金。为了能够容纳从远方而来的志愿者们,他在沙漠旁边搭建了治沙基地,给志愿者提供住宿。
志愿者们在沙漠中每天种树,大家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他们觉得这件事很浪漫。回到基地后,他们会唱歌,一起举办篝火晚会等。这些事情能让他们留在这边一直种下去,他们特别喜欢这种氛围。
他带领的团队中有不少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召集的志愿者总量超过了一万。他种植的梭梭等沙生植物公益造林超过 4000 亩,经过四年的探索与推广,梭梭、花棒等在沙漠中茁壮生长,为曾经的荒地带来了绿色与生机。有了流量的加持后,他能够帮助村民在网上销售种植的农产品。过去那些容易滞销且贱卖的水果,在这一年里频频被售空。父母以及更多的长辈开始重新审视回家的意义。
仲麟:今年我们销售的农产品达到 3 万多箱,实实在在帮到了村里 200 多户人家。未来希望有更多志愿者小伙伴到民勤找我,一同在沙漠种树、压沙。我们个人的力量有限,却能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朋友参与其中,使生态环境变好,风沙减小,让大家的生存环境也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