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短视频平台现骂游戏骗局,家长焦虑中高价抢购课程

admin

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因为在短视频平台上,一种名为“骂游戏”的新型诈骗手段正被大规模地、如同流水线一般地制造出来。

暑期来临,短视频平台上充斥着这样的悲愤呼喊:“游戏竟让孩子们陷入何种境地?”“若不及时拯救,孩子们将无法挽救!”众多主播频繁使用“毁掉”、“病入膏肓”等悚然词汇,将青少年的正常娱乐活动描绘成病态,将游戏称作“精神毒品”,声称它正在“摧毁我国的一代人”。

那些自称“家庭教育导师”的人,用极端激烈的言辞煽动恐慌情绪,紧接着,他们的话语方向发生转变——邀请家长们加入他们的“解救课程”。

激发你的忧虑,仅仅是为了让那些高价“解决方案”得以盛大推出:有4980元的“逆袭特训营”,39800元的“精英圈服务”,还有动辄数万元的戒网训练营接连登场。在巧妙设计的话语中,众多家长纷纷抢购,生怕错过了“挽救孩子最后希望”的机会。

反游戏成了好生意,“救救孩子”还是“宰宰家长”?丨九派时评_反游戏成了好生意,“救救孩子”还是“宰宰家长”?丨九派时评_

图源:新黄河

这些机构通常缺乏正规的教育资格认证,所谓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沙盘游戏治疗师”等职称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找不到记录。这类课程往往类似于传销课程,其线上视频培训效果难以衡量,更别提那些“导师”们所宣称的“绝对有效”的保证。

在这场被称作“拯救”与“治疗”的行动中,家长内心的困扰亟需得到疗愈,这比解决孩子的“网瘾”问题更为迫切。

所谓的“治疗”,实则常常是对青少年身心施加的虐待。不难想象,有些家长宁可选择让孩子承受这种折磨,也不愿深入理解他们的精神需求,不愿探寻造成这种状况的深层原因,这样的家庭氛围是多么的压抑。

他们是否真的被游戏所吸引?或许,那仅仅是一个让他们得以短暂忘却痛苦的空间,一个他们得以被关注、被接纳的环境。

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各种情况随手交给一伙骗子,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是在逃避作为父母理应给予的关爱与耐心。

网络游戏不仅融入了某些知识性元素,从长远角度出发,还极大地推动了诸如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图形学等前沿技术的进步。正常的娱乐活动并非可怕的事物,真正的威胁源自无知。

真正应当摒弃的,是某些家长对于新事物的畏惧心理、以及在独立思考方面所表现出的懈怠态度。

这种以“反游戏”为噱头的营销手段,或许能够借助大众的愚昧心理短期内获取巨额利润,然而,它终究会被历史淘汰,沦为一堆无用的垃圾。

九派评论的投稿邮箱地址是pinglun@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