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平台出现了一个帖子,帖子的内容是一名 985 高校毕业的博士、浙江大学 36 岁的副教授在相亲。此事件引起了热议。对此,浙江大学的一名工作人员称,今天才关注到这件事,正在进行核实。(据 3 月 17 日九派新闻)
这则相亲信息来源不明且主人公未知,然而它引发了强烈的争议,许多网友都对帖子所提出的择偶要求进行了条分缕析的评判。
有人认为,这位副教授列出的条件过高且过多。这些条件中既有学历要求,还精确到了具体的学校。所列出的每一所学校都是知名高校,这使得他比有些用人单位还要“唯学历论”。
其次,他针对女方的年龄提出要求,希望女方比他小十岁以上。他对女方的身高也有要求,希望女方身材高挑苗条。同时,他对女方的外貌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而他自己自称的身高并不出众,体重还有些重。这使得很多网友觉得他“眼高于顶”,缺乏自知之明。
当然,有网友觉得,该男子 36 岁就成为了浙江大学的副教授,在他的同龄人当中属于出类拔萃的那一类,既年轻又有作为,未来前景一片光明。所以,他对于结婚对象有一定的要求,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相亲本身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双方都在相互认识和磨合的过程中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伴侣。标准是固定的,但人是灵活的,没有必要那么认真计较。
大家讨论得十分热闹,然而倘若仔细加以分析,就会发现这则信息本身存在诸多疑点。
帖子中提到这位副教授年收入为百万。这一情况应是他在相亲市场上的一大优势。然而,依据公开资料来看,在东部发达地区,大学副教授的年薪大概处于 15 万元到 30 万元之间。即便对于顶尖高校的教授而言,其年薪也很难达到百万的级别。这位副教授隶属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属于纯文科领域。帖子中称,来自专利和项目的收入相对有限。年薪百万的说法缺乏可信度。
其次,帖子是以聊天记录的形式进行发布的。发帖人的名字以及群组名都被隐藏起来了,没有任何确切的信息来源。然而,帖子中的所有信息都能够非常精准地触碰到网友的敏感神经。从学历方面来看,从年龄方面来看,再到外貌方面来看,这些无一不是社会热点的内容,无一不是在对攀比和焦虑情绪进行渲染。
帖子标题写的是“副教授选妃”,这非常刺眼。它极具争议性,同时也洋溢着一种浓烈的“引流”味道,这更令人生疑。
这种熟悉的“气味”,让人联想到此前“秦朗丢作业”那件轰动一时的事件,还让人忍不住生出一个疑问,是否有可能又有人在故意编造段子来获取流量呢?
真相未明时,网友可以让子弹先飞一会儿。要保持理性,审慎地进行判断。如果不了解全貌,就不要轻易发表评论。这样能避免被情绪左右,也能防止掉入流量的陷阱,不会被炒作者收割宝贵的注意力。
如果这则帖子是真实的,那么这位副教授的相亲条件有其严苛之处,不过这是他的个人自由。相亲注重双方自主自愿,只要没违反法律法规和师德师风,旁人就不该过度指责。或许有人不认同他的婚恋观,认为过于功利且不自量力,但最终能否找到合适伴侣,只有他自己清楚,也只有他自己承担结果。
如果这帖子是编造的段子,那这就是一起典型行为,即炮制虚假信息且扰乱网络秩序。有关部门应尽快核实事件真相,必须把背后的始作俑者揪出来,让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此维护高校声誉,守护网络清朗。
当下,虚假信息泛滥这一情况已成为网络空间最为严重的乱象之一。它破坏了网络生态,侵蚀了公众的信任,使得真实与虚假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加强对虚假信息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从各个层面发力,并且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成效。
普通网友而言,“等一等”或许是抵御虚假信息病毒的最好办法。要对缺乏信源佐证的爆款消息保持警惕,等事情核实之后再来进行讨论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