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颖谈女性留在牌桌上的意义:让女性的存在被看到并产生影响力

admin

庞颖:你看,你问了一个问题,对方用了反射技能,那我就只能自己问,自己回答了。

留在台前意味着什么?前段时间,我们和鲁豫录制播客,聊聊职场女性的处境。留在台前意味着不辞职,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留在职场,留在工作和事业中,让女性的存在被看到,在各个方面发挥女性独特的影响力

当时我引用了我在小红书上看过的一篇帖子,作者应该是位女性高管,她说为什么女性应该留在牌桌前,有几个原因:

第一,我们认为无论男女都应该兼顾事业和家庭,但女性被问到如何兼顾事业和家庭的问题往往更多。当任何人想要兼顾事业和家庭时,有些人的第一直觉是,当你有一份轻松的工作时,更容易兼顾事业和家庭。但她表示事实并非如此。当你在职场上晋升,拥有更高的职位时,你也许能够更好地兼顾事业和家庭。为什么呢?因为那时你有更多的发言权。当每个人都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时,如果我是一个刚进入职场的小伙子,没有人会因为我的安排而改变自己的时间和安排。但当我在职场上有一定的职位和发言权时,每个人都会按照我的安排来改变自己的时间。因此,如果你想兼顾事业和家庭,留在职场上并继续获得晋升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第二,女人待在家里,男人经常会说工作忙,要加班,要陪客户,要陪老板,不回家。但这往往是谎言,他们只是为了逃避家庭责任和照顾老人孩子而假装忙碌。女人待在职场,你更能分辨出他撒谎的程度。

詹青云:为了准备这次讨论,我这几天在重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她在剑桥大学发表过一个演讲,主题是“女性与创作”。她说,什么样的女性能创作?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她要有每年500英镑的收入,第二,她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

“此时此刻”

我第一次读的时候还是挺震撼的,她一直强调你首先要有500英镑的年收入,她说物质自由会带来精神自由。你一定听说过《事业还是家庭?女性走向平等的百年历程》这本书,作者克劳迪娅·戈尔丁去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克劳迪娅研究了一百年间五代人如何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做出取舍和平衡。弗吉尼亚·伍尔夫出生于1880年,恰好是书中写到的第一代。她们面临着真正的困难,很多职位不对女性开放。想要追求事业的女性,她们的选择是彻底放弃家庭。在第一代女性中,那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基本上都是终身未婚。

弗吉尼亚·伍尔夫那个时代的问题或话题是如何上牌桌,那个时代的女性没有多少机会上牌桌。今天,经过一百年的旅程,我们仍然要回过头来讨论物质自由、精神自由,以及我们今天讨论的留在牌桌的问题。

庞颖×詹青云:让更多的女性“留在牌桌上”__庞颖×詹青云:让更多的女性“留在牌桌上”

今天我在一家律师事务所,你在一家咨询公司。职场的大门已经向我们敞开。我们所做的工作一百年前弗吉尼亚·伍尔夫没有资格做,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职场对性别的期望是平衡的。

《事业还是家庭?》讲述的是第五代人面临新的困境。进入家庭后,这一代人很多还是选择留在职场,但到了一定年龄后,男女收入差距明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在一个家庭里,男人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随时待命,所以升职空间会一直往上。女人退一步,选择灵活应变,随时待命,满足家庭的需要。两个法学院的同学一起进了一家律师事务所,但十年后,男孩可能成为合伙人,而女孩还在做兼职。

庞颖:这跟我自己在工作中的观察是一致的。咨询行业也是一个需要人随时待命的行业。现在大家都讲性别平等,我所在的美国公司也非常重视多样性、包容性等价值观。所以在招聘和入职的时候,男女比例非常平等,有时候女性的比例甚至高于男性。但是,越往金字塔顶端走,男性的比例就会增加,女性的比例就会减少。很多行业都是这样的。

我看过一个数据,是中国大学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性别比例,助教中女生多于男生,讲师中男生多,副教授、教授中男性占多数。

“此时此刻”

前几天,我和一个年龄相仿的女同事开会,她刚休完产假回来,说想要更灵活的工作时间,所以暂时在后勤部门工作。我问她,你为什么不在家办公?她说家里太吵,没时间集中精力。

前几天和一个已婚女孩聊天,我问她有没有考虑过要孩子,她说考虑过,但是如果要了孩子的话,现在的工作可能就难以为继了,可能要换工作。

不是所有女生都是这样,但是这种困境很常见,你跟男同事聊天的时候绝对不会遇到这种情况,但是几乎90%的女生都会考虑到这种情况。

对我来说,待在牌桌上意味着什么?有时候我觉得工作相当累积,我觉得还不如就此躺下,攒够钱,以非常低欲望的方式度过余生。但我也会想,难道这真的就交给别人了吗?如果我不为女性争取这个位置,那我们就把这个世界交给别人了。

_庞颖×詹青云:让更多的女性“留在牌桌上”_庞颖×詹青云:让更多的女性“留在牌桌上”

詹青云:你讲到你女同事家里吵闹,让我想起我刚才介绍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的故事。我要强调,她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因为我看到大家都说,不能只叫她伍尔夫,因为伍尔夫是她丈夫的姓,所以叫她弗吉尼亚比较好。

她说,女人需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而且是一间可以上锁的房间。今天我们谈论的还是上锁的房间。很多在家工作的妈妈,孩子哭的时候,忍不住要开门。从物质条件来说,今天的女性,难道没有自己的房间吗?很有可能是有的。但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一直以来都象征着精神上的自由。女人很难不去想别人,不去想家庭,不去想孩子。我们今天有没有自己想到的属于自己的空间,属于自己的空间?可能很多时候,我们还是没有。

堕落的审判

02

如何让工作更加顺利?

庞颖:您觉得有哪些技巧或者方法可以让女性或者社会在职场、工作、事业或者社会参与中更加顺利,减少干扰?

詹青云:我主要是学会“偷懒”。

庞颖:好,我给你一个价值观。桑德伯格有一本书叫《向前一步》,里面说女人有时候太不自信,或者太为别人着想。比如一个女人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负责一个很重要的项目。得到这个机会之后,她想,我可能做不好,可能耽误公司,那就让我回家考虑一下吧。她回家跟老公商量这件事,老公问她,你觉得男人得到这样的机会,会不会有你这样的反应?女人想了想,好像不是这样的。然后第二天她就回去接受了邀请。

无论你让谁去做这件事,谁都不能保证一定能做好。越是困难的问题,越是没有人能保证自己能做好。所以你不必百分百确定接受一份工作。我们女性需要多为自己考虑。既然任何人都可能成功或失败,如果这件事在我手里,也许我比别人更有责任心,我会在这个机会中得到锻炼。我会利用这个机会,提高我在整个职场中的存在感和认可度。这样的思考更有利于女性在职场上继续前行。

_庞颖×詹青云:让更多的女性“留在牌桌上”_庞颖×詹青云:让更多的女性“留在牌桌上”

詹青云:庞教授说得对。我刚进律所的时候,感觉大家都太忙了,女律师都是未婚无子女,除了一个女合伙人有两个孩子,其他都是拼命工作。我当时非常震惊。她告诉我,第一年很辛苦,但是后来,你学会了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所有事情做完,然后就可以休息了。这个技能很重要,学会偷懒。不只是对女性,对每个人来说,你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从早上7点到下午2点都精力充沛,这是不可持续的。

你总是要为自己找到一些空间。这个空间可能用来建立家庭,也可能用来辩论或参与乌托邦活动——也就是在你的生活中找到一些其他的乐趣。我觉得这种能力很重要。

庞颖:我觉得除了主业之外,有一个业余爱好非常重要。首先这个爱好可以帮助你缓解压力。比如我做《批判性思维35讲》这个节目的时候,就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节目上,节目结束后,我以为做完节目会感觉很轻松,但发现并没有,我发现自己很难在业余时间不去想主业。

庞颖:您还有其他的建议吗?

詹青云:只要努力就行。

庞颖:你有时候叫人偷懒,有时候又叫人努力,你的定义太笼统了。

詹青云:战略上重视敌人,战术上藐视敌人。

庞颖:我说的努力,就是相信自己。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我们可以做女医生,我们可以做女律师,我们可以做女拖拉机手。如果我们都能做到这些,你会发现,其实没有那么难。以前我觉得很难,现在我觉得她们没那么聪明。

“芭比”

_庞颖×詹青云:让更多的女性“留在牌桌上”_庞颖×詹青云:让更多的女性“留在牌桌上”

03

如何提高准确表达的能力?

庞颖:我觉得对我有用的一个方法就是练习。比如我知道这个观点会在辩论中出现,或者这个论点需要反驳,我甚至会把它记录下来。第一次表达这个观点可能要花三分钟,但当我说第二遍的时候,我已经能把一些不相关的内容压缩掉。到第三遍、第四遍的时候,就可以稳定在一分半到两分钟之间。练习是有用的。如果我们要准备一个非常重要的演讲或者对话,没有人能给你一剂灵丹妙药,让你一夜之间改变。

詹青云:但是《批判性思维力35讲》可以。

庞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学习,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如果一个工作环境不允许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短期内可能很舒服,但长期来看会很危险。

最近很多人都在讨论人工智能,不过当很多人还在讨论自己的工作是否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时候,有些人已经利用人工智能创造了价值,所以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从大方向上来说对个人是有益的。

詹青云:我觉得在年轻的时候,还没有搞清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的时候,尽量推迟选择。虽然听起来很敷衍的回答,但我18岁去香港留学,大学读了一年之后,就要自己选择专业了。我当时真的不知道该选什么,选择经济学专业的时候也很犹豫。

直到我读博士的时候,我的教授才告诉我,所有文科生本科都应该学历史和语言,给自己打下基础。我十八九岁的时候,选不好专业,心里很焦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但是很多年以后,我的教授告诉我,你在那个年纪选不好专业很正常,我们对这个世界、对这些专业的了解都很有限。所以我觉得,在不能选择的时候,你应该选择那个将来能给你更多选择的专业,而不是一旦选择了就很难回头的专业。将来的选择越多越好。

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聊了很久。第一,她问,想象一下,如果你能把律师这个职业做到极致,会是什么样的感觉?你向往那种状态吗?我想,我会成为一个写合同的非常优秀的律师。如果中国有大公司要上市,会让我写他们的招股说明书。当然,这样的人非常优秀。我努力可能也做不到,但我并不向往。她还说,如果你80岁的时候,成为一个法治学者,出版了一本堪比《正义论》的书,会怎么样?我会想,“天哪,太厉害了”。这会给我一种狂热的幸福感,这是我愿意用余生去追求的。第二,要有连续性。我这个律师职业不是特别可持续的。如果想爬上这个梯子,不能一直划桨,但是不划桨就会很累。 我想如果我成为一名学者,我也许能够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辩论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很多时候我们内心深处都有选择,只是缺少一些说服自己的东西。记得小时候在《读者文摘》上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去找一位老哲学家请教人生道理,哲学家告诉他,年轻时不要害怕,年老时不要后悔。现在我觉得这句话正好相反,年轻的时候要学会不后悔。无论你选择什么,既然已经选择了,就要努力为自己寻找论据,不要活在“如果当初选择了那条路该有多好”的遗憾里。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好好走下去。人到中年,不要害怕,不要害怕迎接新的选择,如果不开心,就改变你的选择。

伯德小姐

04

如何应对对未来的悲观预期和情绪?

庞颖:这个更多的取决于个人和环境。

拥有不同的人生路径,或者在主业之外有一份副业,或者去更多的地方旅行、认识更多不同的人,这些可能会有所帮助。如果你看到的模板都是某一种类型,大家都在某条路径或赛道上竞争,你很难凭借个人意志抵抗来自周围的压力。但当你看到不同人生的可能性时,就会好一点。比如当我拥有两条赛道时,除了主业之外,我感觉自己还有其他事情要做。这种多角度的视角,让我们越来越难以被束缚在某种评价标准上,挤进单一的赛道。

詹青云: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书中写道,我们应该寻找生活中的小乐趣,因为只有这些东西才是永恒的,即使是战争也无法摧毁。小乐趣是当你和你的猫一起休息时,或者当你找到一群和我们相似的人时。比如我们聚集在这里,有这样的活动。

“理想国读书日”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