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嘉兴 3 月 21 日电(黄彦君)。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秦山核电方家山核电厂的高级主任工程师王公展打开话匣,谈及手头工作时说:“核电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让它正常运行,需要涉及数百个系统以及上万台设备。其运行的稳定性可谓是牵一发就会牵动全身。”王公展是九三学社海盐县基层委员会的社员。
在核电领域工作 30 余年,他参与建造工作,进行调试操作,负责检修任务,还进行技术和设备管理等。他躬身践行,将一名“核电工匠”的创新报国之路展现得淋漓尽致。
2025年,空中俯瞰秦山核电。嘉兴市委统战部供图
匠心攻关 算法赋能核电安全升级
1995 年,王公离开了他的母校同济大学。之后,他在职攻读了上海交大的硕士研究生。对他来说,最让他开心的事情就是他的职业与自身的兴趣相互契合。
探索关键零部件实现国产化,研究冗余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在外行人眼中显得庞大且复杂的核电系统,王公展习惯于把它拆解成一个个的细节问题。
近年来,中国的核电事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这一发展对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核电系统的运行过程当中,需要思考如何减少人力进行简单且重复的劳动,以及怎样实现算法的赋能呢?
王公展主导进行创新开发,研发出一套先进的算法。他运用计算机软件,对核电厂现场的参数进行监督、计算以及分析。
核电厂的健康监督系统如同一个 24 小时持续运作的操作员,它始终对系统是否处于健康运行状态进行监督。王公展举例说,这就好像是一套专门为核电厂配备的“人工智能”。
2021 年,有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方法,叫做“王公展——发电机氢气泄漏率实时计算法”,此方法被认定为浙江省部属企事业职工的先进操作法。
跨界破局 核能应用迈向多元场景
这两年,王公展的步伐从杭州湾畔的秦山核电迈出。他四处奔走,有了新的目标。
王公展介绍,目前他挂职的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是由世界上所有核电站组成的一个组织。该组织致力于核电的安全和可靠运行。他说,中国核电事业发展十分迅速,WANO若想在上海成立自己的区域中心,就首先需要对中国各地的核电站进行全面的评估。
工作中他留意到,核电正逐渐走进大众的生活。核能供暖替代了燃煤锅炉,核能海水淡化解决了缺水危机,AI 算力推动了绿色转型,此时核能早已融入到高质量发展的每一个部分之中。
海盐县依托秦山核电机组集群优势。以海盐县为例,其创新构建了“反应堆+核药”的产业闭环。中核、原子高科等 17 个核药项目,形成了从同位素研发到终端诊疗的全产业链。
类似应用使得新技术需要快速迭代,同时也让核电厂的系统维护面临更多要求,并且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王公展表示:“或许经过几次迭代之后,能源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
薪火传承 培育核电人才新生力量
产业进行迭代的时候,必然会有人才的更新。王公展看到新一代年轻核电人踏上了工作岗位,他开始思考,怎样去培育出更多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让新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
2020 年 2 月,王公展身处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这是嘉兴市委统战部提供的图片所展示的内容。
新建电厂在不断增加,这导致原有人才被逐渐稀释,所以更迫切地需要年轻一代能够快速地成长。他经过观察发现,在这几年里,核电厂的项目中年轻的面孔在不断增多,并且其中有很多是“95 后”以及“00 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王公为帮助后辈工程师成长,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其中包括开发核职业领导力相关教材,教授 PI 使用方法,以及编制流体流量计算软件等。
接下来我有两个工作目标。其一,期望能为 WANO 上海区域中心早日建立出一份力。其二,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的核电人才。眼下,王公展为核电事业奔波了半生,他依旧在前行的路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