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气象日,在气象日前,上海市校园气象科普科创工作研讨会在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召开,并且全国首个“校园气象公园”在该校正式落成。学生们变得兴奋起来,成为了“自来水”般的“小导游”。他们给来访的家长和老师介绍起了公园里的“宝贝”。
这座口袋公园是一个科普空间,它融合了智能气象站、生态景观与互动装置。公园的入口处有一个人体日晷,学生能够“化身”为晷针,通过自己的影子与晷面进行互动。公园里的云雾制造机可以喷出各式各样的云雾,让人仿佛置身于云端。“八大行星”区是专门为低年级孩子设计的,孩子们能够在此探索宇宙的奥秘。风速跑道上,孩子们能够在奔跑过程中体会到风的力量与速度。明强小学校长姚凤表示,明强小学气象公园是上海市气象教育学校联盟的重要成果,它将科普、实践、互动等功能集于一身,构建出了沉浸式的气象教育空间。明强小学作为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气象教育特色学校”,其“校园气象公园”的落成,为学校今后开展课程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情境和场域。
明强“校园气象公园”落成了。这为学校今后的课程开展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情境。同时也为课程开展提供了更丰富的场域。
自 2024 年 10 月上海市气象教育学校联盟成立了。从那时起,通过 80 所成员校进行资源整合以及机制创新。如今已形成了“课程共建、师资共享、活动共办”这样一种协同发展模式。明强小学已构建起气象生态课程体系,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一系列课程,如“气象趣玩家”“气象乐学家”“气象生活探索家”“气象生活创享家”“气象创研家”等。这些课程分为体验气象、认识气候、理解气象和创造气象几个阶段,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别样的学习体验。
低碳乐园中,学生在雨水收集器旁观察雨水循环利用的过程
上海市气象学会秘书长李保清指出,联盟会持续加深校际之间的合作,构建出带有上海特色的气象科普教育模式。在此次研讨会所发布的《2025 年上海市气象教育学校联盟工作计划》当中,也清晰表明,会着力去创建气象科普教育的协同创新平台,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学校层面这三个方面全方位地为联盟的高质量发展赋予力量。气象公园正式启用后,上海市气象科普教育迈入了“实体空间+数字平台”的双轮驱动新阶段。未来,联盟会进一步整合气象部门以及科研机构的资源,将气象科普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化,构建出具有独特特色的中小学气象科普教育上海模式,同时培育出青少年气象科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