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国家队”维稳动作,公募基金加入到护盘行列。
4 月 9 日,兴证全球基金进行公告。公告称从 4 月 8 日起,会陆续使用固有资金来对旗下的权益类公募基金进行自购。自购的金额总计将不少于人民币 6000 万元。在 4 月 8 日的晚间,博时基金、招商基金、鹏扬基金先后公告。这些公告表明,它们打算对公司旗下的权益类基金进行自购。到目前为止,这一轮公募的自购合计金额已经达到了 2.05 亿元。
数据表明,到 2025 年 4 月 8 日为止。今年从开始到现在,公募基金总共进行了 95 次自购行为。净申购的金额达到了 11.94 亿元。这些自购行为覆盖了 47 家公募机构旗下的 95 只基金产品。在这些自购的基金中,权益基金成为了自购的主要力量。
当前市场方面,多家公募积极宣称,其内部优势依然较为明显,并且市场有望步入修复阶段。华夏基金表明,投资者对于美国进一步采取措施的预期已经比较充分,所以很难会变得更糟糕,在快速下挫之后,存在着交易边际好转的机会。同时,中国权益资产整体的估值依然是估值洼地,当下或许是一次重要的逆向布局时刻。
首批申购已于4月8日完成
4 月 9 日,兴证全球基金进行公告。该公告称,由于对中国资本市场能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充满信心,同时也对公司的主动投资能力有信心。所以,公司从 4 月 8 日开始,陆续使用固有资金来购买旗下的权益类公募基金。此次自购的金额合计将不少于人民币 6000 万元,并且公司还承诺,对于上述自购的产品,持有期限将不低于一年。
4 月 8 日晚间,鹏扬基金发布公告。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坚定信心,用 3000 万元自购公司旗下权益类基金。这 3 家公募基金公司合计自购 1.45 亿元。
博时基金表示,具体来看,将于近日动用固有资金,总计 6500 万元来投资旗下的权益类公募基金。而最终的申购申请确认结果是以基金登记机构所确认的结果作为依据的。
招商基金发布公告,在近日会动用固有资金 5000 万元来对旗下的股票型以及混合型公募基金进行投资,并且承诺会至少持有 1 年的时间。
鹏扬基金发布公告,打算在近日使用固有资金来申购 3000 万元公司所管理的主动权益类偏股公募基金产品。其中,首批进行的 1500 万元申购在 4 月 8 日已经完成,这其中包含了鹏扬成长领航混合 A 份额 500 万元,鹏扬数字经济先锋混合 A 份额 500 万元,以及鹏扬产业智选一年持有混合 A 份额 500 万元。其余承诺申购的1500万元额度将于近期完成申购并进行公告。
多家公募的内部人士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当下内部尚未有确切的安排。不过,他们已经在积极地讨论相关的事宜。他们表示,自购是对“活跃资本市场”政策的一种响应,后续会根据政策引导以及股东的安排来考虑加入。
有资管业内人士进行分析,他称公募自购潮一般在市场处于低位的时候出现,并且在后续的 6 到 12 个月内会伴随着市场反弹。依据以往的市场经验,一旦头部机构开始行动,那么其他机构很大概率会跟着行动,从而形成市场合力。
公募排排网的数据表明,到 2025 年 4 月 8 日为止。今年从开始到现在,公募基金一共进行了 95 次自购行为。其净申购的金额达到了 11.94 亿元。这些自购行为涉及到 47 家公募机构,并且是这些机构旗下的 95 只基金产品。
其中,权益基金成自购主力。公募排排网数据表明,在 2025 年 4 月 8 日这个时间点上,股票型基金从今年开始到此刻,进行自购的次数为 59 次,其净申购金额达到了 5.71 亿元,此金额占全部基金净申购总额的 47.85%。另外,混合型基金今年以来的自购次数是 17 次,净申购金额为 1.70 亿元,占全部基金净申购总额的 14.25%。由此可见,从 2025 年开始到现在,权益基金总共进行自购的次数达到了 76 次,占全部公募基金自购总次数的 80.00%,合计的净申购金额为 7.42 亿元,占全部公募基金净申购金额的 62.10%。
中国权益资产整体估值仍然是估值洼地
多家公募除了进行自购行动之外,还在积极地发出声音,它们认为“当下或许是一次重要的逆向布局时刻”。
华夏基金称,短期内,中央汇金的增持给市场注入了信心,并且遏制了市场风险的蔓延。类“平准基金”的这种表述意味着相关的政策机制将会更加完善,进而成为资本市场高质量稳定发展的核心支柱。从短期来看,随着关税风险的蔓延,避险情绪迅速扩散,A股市场快速下跌,而在政策层面则迅速主动采取行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恐慌情绪的蔓延以及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华夏基金指出,中央汇金是二十多家金融机构的控参股股东。中央汇金一直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战略力量。中央汇金以资本市场“国家队”的身份发挥着类“平准基金”的作用。自 2008 年以来,中央汇金公司多次参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工作,积极提升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汇金作为纯正的“国家队”在当前出手,这透露出国家对市场和经济有着信心。从海外以及历史的经验来考量,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平准基金”都起到了提振股市信心的作用,也推动了股市发挥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并且起到了“四两拨千斤”这样的政策手段。在历史上,当海外市场跌幅较大,市场陷入非理性的资金外流恶性循环等抛售阶段时,平准基金的出台以及速战速决,基本上都起到了正向的作用。
从市场表现方面来看,华夏基金持有这样的观点:风险偏好开始出现了修复的情况。在周二的时候,涨停个股的比例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基于此,市场有希望进入到修复的阶段。周一快速下跌,其中包含了很多悲观预期。本周大概率处于一种“不能再糟糕”的时刻。中美两国都已经采取了行动。投资者对美国进一步采取措施的预期已经比较充分,所以很难变得更糟糕。快速下挫之后,存在交易边际好转的机会。再加上中国权益资产整体的估值仍然是估值洼地。当下或许是一次重要的逆向布局时刻。
博时基金进行分析,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然而我们的内部优势较为明显。其一,经济韧性很强劲:我国的内需市场规模庞大,消费结构在不断持续升级,像线上服务、绿色消费等新兴消费的热度一直没有减退,从而推动了经济稳健地向前发展。我国拥有全球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在贸易战中能够迅速调整供应链,降低外部冲击的影响,维持生产的稳定。
股市能够对未来进行定价。鹏扬基金持有这样的观点,即中国经济正在内外需再平衡的进程中,既有着广阔的内需市场,又具备充足的政策空间,这能够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以及经济金融安全发展,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将会在资本市场中获得正面的价值重估。当遇到价值被低估的优质上市公司时,投资者在这个市场出现短暂回调的阶段,就应该在恰当的时候采取行动,即“该出手时就出手”。
博时基金解释称,二季度的配置以防守为先,围绕哑铃型进行。在这一过程中,需关注日历效应带来的启示。具体来看,从 A 股的日历效应方面而言,4 月时市场整体的胜率较低,小票面临着较大的调整压力。而进入 5 月之后,市场的压力有所缓解,大小风格也重新出现了反转。今年的情况显示,除了财报方面的压力之外,还会面临海外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提升。市场将会进入颠簸的时期,在配置上可以适度向哑铃型的价值以及防御端倾斜。其二,在财报和外部风险落地之后,或许会柳暗花明,有希望重新对经过 3 月较大调整且后期有催化的科技主题进行交易。
博时基金在配置建议方面称,有三大主线,一是震荡颠簸期的红利防守;二是内外风险收敛后重新进行新兴产业技术进步的交易;三是关注受益于内需政策的板块。
澎湃新闻记者 丁欣晴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