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12 日在当地时间下,伊朗德黑兰市中心的一座政府大楼的墙上展示出了一幅带有反美意味的壁画。
伊朗与美国的间接谈判在 12 日于阿曼首都马斯喀特展开。双方达成共识,将在下周开展下一轮会谈。此次谈判是自 2018 年 5 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期内单方面终止伊核协议之后,美伊之间首次举行的正式谈判。
分析人士觉得,美国特朗普政府一方面重新启动了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政策,另一方面又表示期望能与伊朗“达成交易”,这凸显出了其“交易型外交”的手段。这次美方与伊朗的外交接触并非是真心想要去解决问题,而是打算通过“心理战”以及其他施压的方式让对方妥协。当下,伊朗和美国双方在制裁等相关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伊核问题的谈判前景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会谈不同屋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参与了间接谈判,他透露双方代表分别坐在不同房间。他们通过东道主阿曼外交大臣巴德尔来传达伊美各自的观点和立场。在双方代表离开之前,他们在巴德尔面前进行了数分钟的交谈。
特朗普 7 日之前表示,美国正在与伊朗就伊核问题展开“直接”谈判。之后伊朗方面表明,双方的谈判是“间接”进行的,并且否定了“首轮间接谈判随后将转为直接谈判”这一说法。
伊朗外交部在谈判结束后发表声明。声明称双方就伊朗和平核计划进行了立场交换,同时也就解除对伊朗非法制裁等问题交换了各自政府的立场。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其与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进行了“有建设性和有希望的”间接会谈。
同日,白宫在声明里表示,会谈的氛围是非常积极且具有建设性的。声明还进一步指出,美伊之间的问题呈现出非常复杂的态势。并且,威特科夫所进行的直接沟通,是朝着达成互利结果而迈出的一个步伐。
美边谈边施压
特朗普于 1 月就职后,重新启动其首个总统任期内针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政策,并且在中东地区加大了军力部署。3 月 7 日,特朗普宣称已经给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写了信,呼吁伊朗就核计划与美国进行谈判。与此同时,特朗普多次对伊朗进行威胁,倘若无法达成外交协议,美国将会采取“前所未有的轰炸”等行动。
伊朗的西亚问题资深专家赛义德·礼萨·萨德尔·侯赛尼觉得,美国一方面将伊朗当作目标来集结军事力量,另一方面却又与伊朗开展谈判,这是美国一贯所采用的“胡萝卜加大棒”这种外交手段。
卡塔尔哈马德·本·哈利法大学的副教授史蒂文·赖特称,此次伊美会谈展现出了特朗普在《交易的艺术》一书中所呈现出的谈判策略。这些策略包括极限施压,设定最后期限,以及直接威胁美方可能“随时退出”并指出后果的严重性。
美国智库苏凡中心发文称,美国对伊朗实施了“极限施压”策略,并且在近期于伊朗周边地区采取了军事行动。这充分展现出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进一步施压,促使伊朗重新回到谈判桌前。该文章认为,即便美伊正在朝着谈判的方向前进,然而双方是否能够达成协议,依然存在着很大的疑问。
山东大学世界政党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员傅辰晨表示,特朗普已经上任将近三个月了,然而却很少看到有外交方面的成果。这表明他通过施压来达成交易的这种方式,无法让美国达成其想要实现的目标。
核心分歧难解
会谈前,阿拉格齐称,伊方的“主要目标”为争取解除美国的制裁。哈梅内伊的政治顾问沙姆哈尼称,伊朗在寻求就其核计划达成一项“真正且公平”的协议。在美国方面,威特科夫向美国《华尔街日报》表示,美国所划定的红线是“绝不允许伊朗将核能力武器化”,不过并不排除两国在边缘问题上寻求妥协的可能性。
分析人士觉得,伊朗方面依据以往的谈判经历,对美国不太信任,当下依然不愿意开展直接谈判。伊美双方在这次间接谈判之后,没有透露更多的细节,这表明双方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伊核问题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解决,未来的谈判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
赖特指出,双方谈判存在核心障碍。这个障碍在于信任的缺失以及战略上的分歧。两国对于核计划的认知是完全对立的。并且“坚冰在短期内是难以被打破的”。
华盛顿阿拉伯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查尔斯·邓恩觉得,特朗普既没有提出解除制裁这类的激励措施,又仅仅依赖威胁来施加压力,这样的做法会使得伊朗对美方的意图产生高度的怀疑。
还有分析指出,特朗普政府的外交策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给原本就较为脆弱的地区局势带来了许多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