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时不时会出现胃疼、反酸、胃酸、胃胀等情况。当胃部感到不舒服时,你是否会选择忍一忍就过去了呢?其实,有些被忽视的疼痛,很有可能是胃病向胃癌转化所发出的征兆。
01
胃的“危险信号灯”
胃癌前病变包含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等。其病理变化包含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以及肠上皮化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有特征性改变,其表现为胃黏膜腺体数量减少,同时腺体结构出现异常,并且胃黏膜会变薄。
胃黏膜表面长出突起状乳头状组织就是胃息肉。胃息肉是胃良性肿瘤的一种,像胃底腺息肉等。
还有激素的过度使用。
胃黏膜中出现了类似小肠或大肠黏膜的上皮细胞,这种情况被称为肠上皮化生,它通常是萎缩性胃炎的继发性变化。
上皮内瘤变有另外的称呼,即异型增生或不典型增生,这是细胞开始出现“变坏”情况的阶段。在临床上,通常将其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相当于轻中度的异型增生,存在有可能发展为癌的情况。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相当于重度的异型增生或者原位癌,这种情况需要尽早进行治疗。
患有上述疾病的患者或许会有胃部疼痛以及食欲下降等这类症状,有的时候这些症状和胃癌的症状难以确切地进行区分,所以应当尽早去就医。
02
哪些症状提示可能有胃癌前病变?
胃癌前病变较为隐蔽,大多没有明显的体征。上腹部深压痛或许是需要特别加以留意的体征。此外,患者有可能出现一些并非典型的症状:
1.消化不良和胃部不适,如隐隐作痛、反酸等;
2.进食后有饱胀感;
3.轻度恶心;
4.食欲不振;
5.胃部灼热感。
胃癌进展期会出现一些典型症状,其一为便血;其二为呕吐;其三为出现非特异性的体重减轻;其四为有持续性上腹闷痛;其五为出现黄疸(巩膜和皮肤变黄);其六为有腹水(腹腔积液)等。
03
胃癌容易盯上哪些人?
年龄为 45 岁及以上,同时具备以下任意一条情况的,属于胃癌的高危人群,建议进行定期筛查:
1.长期居住于胃癌高发区;
2.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这种胃癌前疾病;既往有胃溃疡这种胃癌前疾病;既往有胃息肉这种胃癌前疾病;既往有手术后残胃这种胃癌前疾病;既往有肥厚性胃炎这种胃癌前疾病;既往有恶性贫血这种胃癌前疾病。
4.一级亲属有胃癌病史;
存在胃癌的其他高危因素,这些因素包括高盐饮食、腌制饮食、熏制饮食、吸烟以及重度饮酒等。
04
守护胃健康,从预防做起!
1.多吃新鲜蔬果;
控制食用盐的摄入量,要少吃腌制类的食物。每人每天摄入的食盐量不能超过 5 克。
3.少吃油炸、烧烤、酸菜、烟熏、霉变等食物;
限制食用香肠、熏肉等这类加工红肉的量,增加鱼、虾等白肉的摄入量;
5.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6.吃饭要细嚼慢咽,减轻胃的负担。
1.戒烟限酒,保护胃黏膜不受伤害;
2.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3.保持充足睡眠,让胃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4.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5.提倡分餐制,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6.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要及时治疗根除。
推荐上述高危人群进行机会性筛查,筛查方法包含血清学检查、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以及内镜检查。其中,内镜及其活检在目前属于诊断胃癌的最为重要的标准。要尽早发现胃部疾病和癌前病变,并且尽早进行治疗。建议前往正规医院接受规范治疗,按照医嘱定期进行随访复查。
总之,胃癌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正常胃黏膜细胞会逐渐发展为癌前病变,再到浸润性胃癌,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当出现癌前病变时,不必过度惊慌,但一定要予以足够重视,进行适当干预,以减少或阻止其向胃癌进一步发展。不能等到胃癌癌前病变悄悄转变为胃癌后才追悔莫及。要提前做好预防,远离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