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9日特朗普执政100天,政策引巨大争议遭抨击

admin

4月29日,正值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任期执政满100天之际,其多项政策引发了广泛的争议。《纽约时报》近期刊登了一篇名为《特朗普执政百日:美国与世界渐行渐远》的评论文章,对特朗普进行了批判。该文章的作者为罗兹(Ben Rhodes),他担任《纽约时报》观点专栏的撰稿人。

文章摘编如下:

1941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呼吁民众共同支持反法西斯战争,然而,国内孤立主义者对此持反对态度。最终,罗斯福取得了胜利,这场胜利不仅加深了美国与世界的联系,也为双方带来了崭新的面貌。

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__纽约时报特朗普中国

自1984年至今,已过去整整84载,现任的特朗普总统正逐步割裂美国与世界的紧密联系。这一举措不仅仅是外交战略的调整,更是一场深刻的分裂——与之相比,英国的脱欧事件似乎显得微不足道。

审视决裂行为的范围:昔日盟友如今被视为敌手。美国接连退出涉及卫生、气候变化等基础议题的国际协定;作为移民大国,它现在不经合法程序就驱逐外籍人士、禁止难民入境,甚至试图取消出生时的公民身份。特朗普的关税策略彻底改变了国际贸易格局,为美与其他国家的商业交流设立了新的障碍。对外援助几乎停止。对海外民主支持的计划也遭遇搁置。科研经费的减少使得国际科研合作遭受重创,国务院的规模缩减,使得交流项目面临极大风险。美国和平研究所、威尔逊中心等众多全球知名研究机构实际上已经关闭。除此之外,还有美国在南部边境建造的隔离墙。

纽约时报刊文:100天,特朗普的美国与世界决裂

其他国家无需承担协助一位年届七十八岁美国总统实现重振美国昔日辉煌的愿景的责任。加沙地带的停火协议已告破裂,俄罗斯持续对乌克兰展开军事行动,欧洲正逐渐与我国疏远,加拿大民众亦在抵制我国商品。鉴于游客对美威权化趋势的担忧,相较于去年三月,访美人数已减少了12%。

纽约时报特朗普中国__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

那些主张特朗普政策理念的人,在为自己的立场进行辩解时,常常批评美国的对外政策、全球化的潮流以及移民问题所带来的诸多问题。这些领域确实存在不少值得指责的地方,然而,在竞选过程中对这些议题进行炒作与上台后能否有效解决它们,是两码事。实际上,他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对那些他自称代表的人群造成的伤害,比他对准全球精英所发起的“重振美国辉煌”运动所带来的影响还要深远。

从经济层面来看,若访美游客数量持续减少,今年可能引发高达9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并引发数万计的就业岗位流失。关税政策将提升商品价格,一旦大规模驱逐从事农业劳动、建筑工作和照料老人儿童的移民工人,生产效率必然下降。国际学生每年对美国经济带来约440亿美元的收益——然而,对这个群体进行妖魔化和非人化的做法,不仅对这笔庞大的经济收入构成威胁,还将对该行业造成打击,该行业所拥有的贸易顺差甚至超过了民用航空业。

随着日子的流逝,局势愈发严峻。若一位总统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帖子,扰乱国际金融市场,从欺骗大众的加密货币骗局中获利,并侵蚀商业运作所依赖的法律基石,其他国家又怎会愿意将资金投入到这样的国家?更有可能发生的是,各国可能会在没有美国介入的情况下,自行达成贸易协定并建立供应链。

将国际关系视为索要保护费的行为,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促成几笔双边贸易,但在这个过程中,一种更为根本的价值正在逐渐消逝,那就是信任。这个信任指的是即便在国外有过种种失误,却始终致力于保障盟友安全的美国;这个信任也指的是即便面临排外情绪的挑战,却依然愿意接纳难民,并通过大学教育以及交流项目培育出了无数世界级领袖的美国。这是一个看似高傲自满,却能在人道主义危机面前伸出援手,同时散发出文化包容魅力的美国。它赢得了全球人民的喜爱,尽管其政府并不受当地民众的青睐。

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_纽约时报特朗普中国_

这种信任的破裂对美国自身的损害将远超对全球其他区域的冲击。英国脱离欧盟就是一个警示性的例子——这一政治举措是由民族主义和怀旧情绪所驱动,特朗普的当选也得益于这一点。经过近十年的公投,英国正面临多重挑战: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地区影响力持续减弱、国内政治极端化日益严重。如今,支持脱欧的英国民众比例已不足三分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我们正重蹈历史的覆辙。经历了250年的多元化和国际化进程,特朗普及其支持者正采取行动,有意地走向封闭。随着民主价值观在我们国家认同中的逐渐消失,美国将仅剩其国土面积、强大的国际地位以及荒谬的逐利冲动——沦为一个纯粹的地域概念,而非精神上的象征。罗斯福总统所遗留下来的“我们站在正义这边”的理念,正遭受特朗普的彻底摧毁,可以预见的是,美国国际开发署预算的减少所引发的平民伤亡,极有可能超过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所造成的损失。

好消息传来:一个国家与世界之间的联系并非仅由其政府所主导,尤其是在美国这样既庞大又多元化的国家,这一点尤为明显。

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里,各州及地方行政机构持续努力应对气候变暖、接纳外来移民、捍卫高等教育地位以及维护国际间的交流合作。然而,随着我们步入新的现实环境,这些举措的执行难度无疑将加剧,尽管如此,它们的重要性却愈发凸显。正如共和党人时常向我们强调的那样,我们身处一个联邦共和国之中——那些持续与世界保持联系的社群,相较于那些选择跟随特朗普走向孤立主义困境的社群,将拥有更大的成功可能性。

_纽约时报特朗普中国_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

我们的制度同样正面临关键性的选择。令人感到震惊的是,它们对特朗普政府的顺从,部分原因在于未能深刻理解:坚守道德原则实际上是最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法律机构应优先维护法律的神圣,而非担忧那些无情的市场对手会夺取他们手中的部分业务;高等学府应在紧密相连的世界里树立起信誉,而非助长一个谬论:那些高喊“自由巴勒斯坦”口号的学生比极端右翼分子践踏学术自由的行为更为危险;娱乐行业应当讲述这个伟大时代的引人入胜故事,而非仅仅批量制造由算法设计的低俗超级英雄;亿万富翁们完全有能力为女孩们的STEM教育投入资金,而不是资助名人进行高空大气层旅游。

在更为私人的领域里,美国人展现出了他们不愿让特朗普的排外情绪来界定自己的决心。部分国际学子对自身安全感到忧虑——我们必须坚决维护他们留在此地的合法权益。他们的同事与客户散布于全球各地——美国企业理应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人道主义援助面临巨大的空缺——美国的慈善机构应当竭尽全力填补这一空白。部分民众将遭受特朗普政策的影响——这导致共和党国会议员更加担忧失去选民支持,而非担心来自即将离任的总统的威胁。

眼下的困境中,最不当的应对策略莫过于是效仿拜登总统所宣称的美国“回归”。这种观点不仅未考虑到过去三十年精英群体所犯下的严重失误,还未能注意到催生特朗普以煽风点火心态重新执掌政权的社会政治背景。我们无法再回到过去,既然无法回归,那就顺其自然吧——实际上,这反而是一个转机。

我们期盼美国能够以全新的面貌回归国际社会。为此,美国人需要掌握一项并非总能得心应手的技能——倾听。我们有许多知识需要吸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我们与那些身处腐败、独裁和寡头统治之下的其他国家人民,竟然拥有更多相似之处。或许我国所经历的这一历程,能够成为我们探寻全新团结契机之时——与那些目前正经历相似境遇的人们携手共进。

纽约时报特朗普中国_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_

美国绝不可能仅仅被视为一个平凡的国家——哪怕这种说法确实存在。它的疆域辽阔无边,革命与帝国历史的痕迹刻印深远,所经历与承受的历史伤痛亦异常沉重。罗斯福的卓越之处在于,他深知如何将美国的特殊性转化为追求更加开明的国家利益的途径。作为一个与世界紧密相连且将众多自由视为立国基石的多民族国家,我们绝不能承受“美国优先”这一错误道路所带来的后果——该口号实则意味着向法西斯主义屈服。

美国的强大与这样一个事实紧密相连,那就是它接纳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移民,这些人不愿被统治者的标签所束缚,追求一个无需担忧的明天。随着世界权力版图日益多元化,我们不断演变的人口构成理应被视为一种优势,而不是被排斥的保守政治所利用来制造恐慌或施加压迫的目标。若一意孤行,文明的发展终将把那些沉溺于恐惧、衰落和贫瘠的人抛诸身后。若我们能够重新获得主观的积极性,那么我们便能够以公正的立场——既非霸权,亦非对立——重新融入国际社会。

纽约时报刊文:100天,特朗普的美国与世界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