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闲聊:散户投资优势及常问问题解析——船小好调头的多面理解

admin

一、船小好调头

假期的时候,不会去写系统性的大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会聊一聊五个散户常常提出的问题。

“船小好调头”常被用来形容散户在投资方面相较于机构所具有的优势,这句话存在多种理解角度,其第一个意思是,在突发利好或利空情况时,散户能够瞬间达成满仓或空仓操作,然而大资金进行建仓、减仓时,为防止冲击成本,或许需要数天甚至数周时间。

速度不会改变盈亏的方向,灵活度能在你看对行情的前提下加速盈利,若正确率不高,那么速度越快亏损就越大 。

“船小好调头”还有第二个意思,即散户能够参与小盘股、冷门股或者短期题材炒作,然而机构会受到流动性以及风控规则的限制,所以很难参与这类标的。

但这一类都是零和博弈的机会,都是从别人口袋里掏钱,那为什么结果不会是别人掏你的钱呢?换个思维来看,炒作性机会之所以都在小票垃圾票上,是因为持有这类标的的很少是机构,大多都是散户,存在人傻钱多速来的情况 。

“船小好调头”还有第三个意思,散户止损速度快,纠错能力强,机构持仓量很大,即便发现错误,也无法那么快止损 。

问题在于,纠错能力是要建立在“知道何为错”这个前提之上的,并非市场一跌就急忙去割肉。

散户若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若无法解决情绪化交易的问题,那么“船小好调头”会成为一种资源诅咒,许多散户正是依靠自己止损快,结果反而更盲目地参与各种机会,频繁止损也是导致亏损的重要原因 。

散户有情绪化交易的习惯,他们常常自认为这是“尊重市场”,今天重点来聊一聊,什么才叫尊重市场。

二、尊重市场

尊重市场并不意味着被走势完全左右,并不意味着一旦亏损就要立刻撤离,并不意味着股价一上涨就表明存在利好情况。

市场走势中很有可能包含新信息,因此既要尊重市场的抉择,又得有自己的思考,怎样平衡这两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市场”,我归纳了三条规则:

第一条规则是,当市场信号强烈的时候,要尊重市场,当市场信号混沌的时候,要相信自己。

投资中有个“黑箱理论”,很多问题不存在明确因果关系,多种利好利空因素相互交织,这些因素影响权重还不断变化,如同一个看不到内部工作机制的“黑箱”,我们能找出12345条理由,然而这么做研究价值大于实战价值,下次市场情况如何我们依旧不知 。

身为投资者,当市场并非如自己所期望的那般,是否应当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倘若市场信号极为强烈,这是否意味着市场的内生动力十分强劲?

比如说,经常做美股的同学,都有在重大数据发布前后进行交易的习惯,像非农数据、PCE数据等等。有时,市场未必按照数据本身所代表的利好或利空来做出反应。坏数据出现后,股价可能下跌,也可能上涨。好数据出现后,股价同样可能上涨,也可能下跌。而这种涨跌情况,有时具有延续性,有时则没有延续性。

这些走势与“宏观数据交易”相关,有些人倾向于提前开仓,押注数据走向,有些人则会推迟开仓,目的是避免受到数据的影响,如此一来,在数据出来的当晚,就会出现平仓交易,也会出现开仓交易。通常情况下,平仓交易产生波动,开仓交易决定后市的方向。数据出来后半小时,交易以平仓为主,方向意义相对弱,半个小时之后,市场走势意义相对强,特别是与数据发布前方向的反转,且反转非常强烈,至于一些特别重大又特别意外的经济数据,因后面陆续会有多种解释,市场最终对何时达成共识,往往要综合未来两三天市场走势才能看出 。

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股市是个复杂的黑箱,我们不要企图弄明白箱子里有啥,而是要用“黑箱理论”,依据“输出输入”信息的差别,判断当下黑箱在做什么。

研究有研究的思路,投资有投资的思路,永远是思路决定出路。

如果数据前后的方向相对模糊不清,那么它就是处于非工作状态的黑箱,此时你需要相信自己的判断。

第二条规则是:尊重市场的惯性,但相信该变的总会变。

市场并非一直引领潮流,尤其是在过于强劲的趋势出现后,市场参与程度过高,并且多数投资者反应迟缓,致使在该转变之时,市场常常维持惯性。举例而言,去年8月末宏观政策基调有显著改变,然而市场深陷负面叙事,直至924才有所察觉。

另一个惯性源自政策层面的决策机制,透过这两年的政策,应能看出当下政策的一些特性,即“通盘无妙手”,其追求政策的一致性,运用一些常规政策耐心推进,等待经济周期自然见底 。

这种政策具有持续性强的特点,可预见性也很强,政策发动后不会轻易结束,还会让市场产生极强的惯性,坏处是当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对不及时,必定会先撞到南墙。

尊重市场的惯性,不要轻易说反转,反转一般在一次次失望后,人不抱希望的时候才会出现,要相信“出租车总在绝望中开来” 。

第三个规则是,需要有一套事前规定好的体系,来决定到底是相信市场,还是相信自己 。

交易系统存在一个很难处理的矛盾,这个矛盾要求既要毫不动摇地执行交易系统的所有信号,又要对交易系统对市场的偏离有所警觉,并且在必要时进行修正 。

在投资里,要是你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体系,且指标都比较客观,那么必定会出现自己的看法与体系的买卖信号不一致的情形,按照上面所说的两条规则,一般是先相信市场,接着再相信自己,然而这个转换,需要有一些事前确定好的规则。

在操作方面,即便出现错误,也依旧要对体系怀有尊敬之情,这是由于看法上的错误仅仅是一次性的,然而体系却是确保能够持续盈利的关键所在。

三、尊重退出机制

尊重市场的另一个层面,尊重市场的“退出机制”。

1992年,巴林银行有个交易员将一笔交易的方向弄错,造成了一些小损失,交易主管里森为了能获得晋升,没有把这个错误上报给上级,而是自己建了一个隐蔽的账户,通过放大投机来躲避内控,以此弥补损失 。

他运气极佳,竟然将亏损填平。此后,里森频繁利用该账号掩饰亏损业务,使自身业绩看似出色,还获取了更多资金与交易权限。为填补“错误账号的亏损”,他持续开展高投机交易,然而亏损却日益增多。在绝望之下,他孤注一掷,最终在日经指数大幅暴跌时造成了 14 亿美元的惊人亏损,致使这家英国老牌银行直接倒闭 。

我们能够进行一个“反事实”的推演,要是巴林银行的内控没有失效,那么这个人早就会被调岗,后续就不会出现一系列错误操作,他自己不会坐牢,银行也不会倒闭。

市场上每个人都有自身的方法,市场不会去判断谁对谁错,而是借助淘汰机制,在单次投资中,运气占据了大部分因素,若用某一种方法持续失败,那必定存在某些导致必败的原因。

赚钱的人会复制自身方法,然后不断增加投入,亏钱的人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做出改变,要么被淘汰,在这种机制下,能够留存下来的皆是成功的投资者,这也使得这个市场变得更加“内卷”。

如果你赚了钱,就会面临更强者的挑战,如果你亏了钱,那是市场对你发出的保护,所以我认为要尊重市场的看法,第二个层面是要尊重投资的结果,愿赌服输,勇于改变。

价值投资是个好方法,却不是唯一的方法,也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做长线价值投资。大部分投资者对长线价值投资的执念,并非是要做时间的朋友、时间的玫瑰,而是懒得选股,懒得决策,希望一次买入就能终生发财。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投机。

四、尊重自己

投资不仅要尊重市场,更要尊重自身的个性以及内驱力,举例来说,在交易体系里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即出手频次与交易信号的自洽。

所谓的交易信号,是事先设定的一些股票买入或卖出的条件,比如,当一个公司基本面出现积极变化,且股价比较合适时,可选择买入,或者公司基本面未发生变化,但股价下跌,到了合适价位时,也可选择买入,反之则是卖出信息。

能够想象到,要是这些条件设定得较为宽松,买入的频次将会大幅增加 ,要是交易条件十分严格,那么符合交易的机会就会减少 。

操作频次高好还是低好呢?这取决于你的交易体系,你的交易体系对胜率有要求 。

一般来说,买卖条件要是高频且宽松,那么交易的胜率必然会降低。这是交易体系里的一对矛盾。要是真有那种“经常交易、出手必胜”的人,那天下的钱都会被他一人赚走。相反,要是你的交易频次低,胜率也低,那你在市场上就无法生存。

经过一轮轮市场的优胜劣汰,赢家仅剩下两种。在假设赔率差不多的前提下,一种是频次低,但胜率高。另一种是频次高,但胜率低。

消费股投资中对高频数据的反应是典型例子,消费类公司有大量高频数据,这些数据有时会波动,所有基本面的恶化都始于高频数据下滑,然而高频数据下滑不意味着基本面恶化,往往需几个月下滑及一到两季财报数据来确认。

查看高频数据,设置更为严格的交易条件,反应灵敏,不会出现重大失误,不过胜率有限;而更为宽松的交易条件,情况则相反 。

到底该如何做出选择呢,最大的原则是要实现自洽,在这方面,要与你的性格自洽,也要与预期收益自洽。

如果你是一个讨厌失败的人,或者容易被套牢、踏空从而干扰情绪,那么你就应该选择胜率至上,严格约定出手的条件,提高每次出手的成功率,降低出手的频次。

但这也意味着,你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待机会,你得是个有耐心的人,不能动不动就把鱼饵拉上来,去看有没有鱼上钩。

还有一些人,他们的性格是执行力比较强,或者比较敏感,那么这类人可能更适应那些比较宽松的买入条件 。但如果要进行更频繁的操作,就必须要对失败率有一定的容忍度 ,对符合交易系统的连续亏损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

投资体系和性格不自洽,是长期亏损的根源。

五、不预测,只应对

最后聊一聊很多大V喜欢说的“不预测只应对”这个观点。

严格来讲,不存在“不预测只应对”这种情况,预测意味着假定存在某种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决定下一步的做法,故而投资是少不了要进行预测的。

所谓“不预测只应对”,实际上是指投资者要有明确的应对规则,出现某种信号,就要进行相应的操作,这意味着体系化、规则化,要做到“随机应变”,而不是随意地“随机”应变。

在一个人投资体系形成的初期阶段,要尽可能地放弃主观判断,去依赖投资体系所提供的机会,这样做或许会使收益率变得平庸,不过这却是实现长期稳定盈利的必要进程。每一位大师在形成稳定体系以前,都经历过一段投资收益平庸的时期。

投资体系需牺牲一定的自由意志,采用简洁的投资手法,捕捉固定胜率的机会,进而得到相对稳定的盈利,这便是“不预测只应对”的真正意义,也是一种将尊重市场、尊重自己和尊重体系统一起来的投资态度。